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正教堂的拜占庭建筑艺术解析

(2011-12-23 10:21:09)
标签:

东正教堂

欧式建筑

拜占庭建筑

杂谈

分类: 音乐、摄影、艺术

来源:上海知名欧式建筑企业——中菏建筑工程(上海)有限公司网站>> 欧式建筑 >> 欧式建筑知识 

 

图1

http://s3/middle/7a9ee90egb4b919a38152&690

东正教自二十世纪初期传入中国,目前在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已日渐式微,然而在上海这个“万国建筑博览会”的艺术殿堂中,东正教堂特有的拜占庭建筑风格中无疑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主要以新近修缮的优秀历史建筑——上海新乐路东正教堂(圣母大堂)为例,并结合哈尔滨索菲亚大教堂及上海皋兰路圣尼古拉斯教堂进行对比,解析拜占庭建筑艺术风格特征,探索东正教宗教文化特点,体现出建筑历史渊源、文脉特征的查考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东正教、拜占庭建筑、优秀历史建筑、解析、文脉

  1.0拜占庭建筑风格概述

  拜占庭式(Byzantine)建筑风格是罗马帝国晚期和近东埃及叙利亚等地建筑艺术的结合,承续了早期基督教艺术作风,多用于教堂建筑。建筑造型浑厚雄伟、庄重饱满。其显著的建筑特征在于穹顶(dome)、帆拱(pendentive)以及装饰得华丽威严的内部空间。

  拜占庭式建筑对欧洲建筑发展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充满了结构的美感。建筑内常常大量采用镶嵌画,即使用陶片、贝类、碎石等嵌于墙壁、地面或室內屋顶,构成图画或图案。因为拜占庭式建筑门窗通常狹小,室內光线甚暗,如用镶嵌画作為装饰,可藉贝类、碎石、陶片等的反光,增加室內亮度,又因多用鲜艳色彩,室內可因各种色彩光线之反射,产生一种神秘及多彩的宗教气氛。

  公元325年建造的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见下图1)是典型的也是最早的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的一样,呈长方形,属巴西利卡式。圆形穹顶位于整个建筑之最中心的位置,四周尖塔强化了中轴对称的构图,这对欧洲中古期的教堂建筑有着深刻影响。

  拜占庭建筑艺术在在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等东正教国家广为流传。流传过程中,教堂的外形逐渐有所改进,一是东正教教堂的堂基由长方形逐渐变为正方形,二是穹顶逐渐饱满起来,举起在鼓座之上,统率整体而成为中心,真正形成了垂直轴线,完成了集中式的构图。因而,东正教教堂体形比早期的拜占庭建筑更为舒展、匀称。

  2.0东正教在中国的历史溯源

  1727年(清雍正五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东正教开始传入中国。随着东正教堂在各地的兴建,拜占庭建筑艺术也在中国流传开来。如今,这种独具魅力的建筑艺术已随着俄侨时代的终结而式微。只留下数座东正教堂作为拜占庭建筑艺术遗葩,寂然矗立在中国大地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尔滨索菲亚大教堂和上海新乐路东正教堂。

  2.1中国最大的东正教堂

  哈尔滨索菲亚大教堂(图2,下文简称索菲亚大教堂)位于哈尔滨市内,是中国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教堂最早本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1932年教堂第二次重建竣工。教堂通高53.35米,平面呈十字型,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处于教堂的重心位置,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蓬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正门顶部设钟楼,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1996年11月教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教堂修复并更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

http://s4/middle/7a9ee90egb4b929752683&690

 

2.2俄侨在上海兴建东正教堂

  1843年,上海开埠成为通商口岸。17后,俄国在沪设立领事馆,管理该国少数茶叶商人。1901年,清政府同意沙俄在上海设立东正教教堂。 1902年,在闸北建造了第一座东正教教堂,后毁于日军的炮火。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俄侨相继在当年霞飞路一带兴建东正教堂。新乐路和皋兰路两座东正教堂保存至今,均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3.0新乐路东正教堂概况:

 

http://s14/middle/7a9ee90egb4b92ded1ced&690
新乐路东正教堂又称圣母大堂(图3 下文简称圣母大堂),位于新乐路、襄阳北路口。教堂由俄国著名建筑师和画家利霍诺斯设计,1936年建成后作为中国东正教会上海教区的主教坐堂,是上海最大的东正教堂。1962年2月,圣母大堂举行最后一次宗教仪式后停止了宗教活动。1994年2月,东正教堂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定为“优秀近代保护建筑”,保护类别为三类。虽历经七十余年的变迁,建筑外观基本还保留有原始的状况。2007年初,受上海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委托,上海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对该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缮设计及部分施工工作。修缮后的教堂将用作中俄文化艺术交流的场所。

  圣母大堂属典型的拜占庭建筑风格,结构形式为砖木混合结构,教堂的平面布局呈希腊十字形,南北长约25米,东西长约15米,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教堂不大,但形体古朴完整,平面外形基本上是一个方形,内部平面显示出“十”字形的布置,墙身较厚,墙面仅开小窗……中悬大吊灯,式样别致。屋顶用尖穹及圆穹居多,外墙檐部作弧线形。屋顶上部有5个鼓形座,中央一个最大,四周4个较小,鼓形座上再各筑圆穹铜皮屋顶,顶上立十字架。穹顶为孔雀蓝色,顶尖与十字架涂贴金色,墙面为黄沙水泥粉刷,加上蓝绿玻璃相拼的窗扇,整个建筑的色彩显得和谐,带有浓厚的俄罗斯教堂的气氛。”(引自《上海近代建筑史稿》)

  4.0建筑艺术解析

  4.1平面布局构图

  “自中世纪始拜占庭式教堂都是向心设计,将人们的目光引向圆顶,以十字、圆圈或八角形为基础的构图都如花朵或水晶一样对称。”(引自《拜占庭艺术——从古代到文艺复兴》)教堂建筑采用希腊十字平面布局,形态方正对称,大门通常朝向圣地耶路撒冷。

A:圣母大堂:

  圣母大堂平面方正,形状近乎标准的希腊十字。教堂内部除东侧布置有圣坛(ALTAR)外,其余三个方向均有形式一致的半圆拱券(基本布局形式可参见图4)。西侧局部设有夹层,有小楼梯供楼上“小教堂”出入。建成后的教堂基本保持了原始设计图的格局(见图4)。图中可见“ALTAR/(WOODEN FLOORING”字样,即木质地板的圣坛,位置正与西侧大门相对,朝向耶路撒冷方向。

(圣母大教堂顶视图)

http://s14/middle/7a9ee90egb4b937ccd25d&690

 

4.2穹顶

  拜占庭式的葱头圆顶在引进俄罗斯过程中,逐渐从一头转变为多头。有的学者认为,这多少是受古俄罗斯多神教建筑错落有致、讲究空间多角度、多层次分割的影响。穹顶数量多为奇数,均出自圣经故事,3头、5头、13头,各有其说法和依据。俄罗斯大教堂葱头最多的达到33个,象征耶稣在人间生活的33个月。而常见的一大四小的五个穹顶一般认为象征着基督和四位传福音的门徒。(参见图5)

  从宗教的角度看来,穹顶除象征天之外,尚有“以之护盖圣洁处所”之意。

(克里姆林宫院内教堂)

http://s14/middle/7a9ee90egb4b93f8ce35d&690

A:圣母大堂:

  圣母大堂“建筑造型古朴完整……最为突出的是教堂穹顶,由一大五小葱头形圆穹顶组成,外壳为涂上孔雀蓝色的铜皮顶尖和顶上十字架涂贴金色,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教堂特征。”(引自《老上海经典建筑》)五个蓝色葱式穹顶(ogee dome)浑圆而又饱满,构成了独特的天际线。穹顶以方形鼓座之上的圆型青砖墙支撑,以木屋架构成内外两层拱顶(图6、7),外层为钢筋混凝土屋面层,顶部形成葱式尖顶,内侧为半球状顶,装饰穹顶画。主穹顶(main dome)高约31米,四角小穹顶(cupola)高约22.15米。穹顶顶尖、底边贴金,蓝色的穹顶群和蔚蓝色的天空融为一体,显得端庄、肃穆。

图:兴建中的圣母大教堂西立面

http://s3/middle/7a9ee90egb4b947f96092&690

 

圣母大教堂修缮侧面设计图

 

http://s3/middle/7a9ee90egb4b94e595472&690

B:索菲亚大教堂:

  索菲亚大教堂采用传统拜占庭式的一头穹顶形式(见图8),巨大的穹顶覆以鳞状铜皮,与雕饰繁复的红砖墙相互辉映,非常有历史沧桑感。顶端是贴金的十字架装饰物。

图:圣索菲亚大教堂穹顶绿色铜皮及十字架装饰

http://s5/middle/7a9ee90egb4b95aa71c54&690

 

C:上海圣尼古拉斯教堂

  圣尼古拉斯教堂穹顶原为多头(见图9),一度佚失,后经修复,外观变化相对较大,外墙砖墙质地被涂料覆盖,同时主穹顶的葱式外形略为改变(见图10)。

http://s8/middle/7a9ee90egb4b9620e2337&690

4.3十字架装饰物
  金色十字架装饰穹顶的是东正教堂的典型形制,与众不同的是十字架带有短斜横自左下方挑向右上方。
  A:圣母大堂:
  五个穹顶尖端原本各有一处金色十字架装饰物,据原资料照片可见五个穹顶上的十字架均面向东侧平行布置。(见下图11)当中最大的铜质十字架以四道铁索固定在穹顶上。文革当中十字架被拆除。
  (左图11 圣母大堂历史照片 沿襄阳北路的东立面)

http://s1/middle/7a9ee90egb4b998bf2510&690


  B:索菲亚大教堂:
  教堂主穹顶及四向的帐篷顶均饰有贴金的十字架(见图7),具有浓郁的东欧装饰风格。

 

4.4帆拱(pendentive
  拜占庭建筑穹顶的技术优越性还表现在创造了与鼓座用抹角拱或帆拱作为过渡的方法。这一结构不仅使穹顶与方形平面的承接过渡在形式上自然简洁,也将荷载集中至四角柱墩上,帆拱、鼓座、穹顶这一套拜占庭的结构方式与艺术形式使得建筑空间开敞而灵活。圣母大堂帆拱覆盖红色铁皮屋顶,与各个方向的连续拱顶形成富有韵律的节奏。《透视上海近代建筑》一书中对此这样描述:“东正教在教义、教观等方面与天主教均有所不同,其建筑形式也迥异。这种建筑往往用圆尖顶(俗称洋葱头顶),上设十字架,塔楼多圆筒形,下部用半圆弧为顶。”
  4.5马赛克(MOSAIC TILER)镶嵌和彩色玻璃
  中世纪美术最重要的成就是建筑的发展。拜占庭式教堂高大的圆穹既充分显示出封建宗教的权威,也体现出当时工匠们的创造才能。同时与教堂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装饰性雕塑、镶嵌壁画与彩色玻璃窗画,以及圣经、文学作品的插图画和各种小型艺术等,又赋予中世纪美术以丰富多彩的面貌。
  拜占庭教堂的窗户少且多为细长的窄窗,厚实的墙体、蓝绿玻璃的窄窗或拱形窗形成了教堂内部明暗交替的景物光线。可以想象得到,通常教堂内装饰的色彩丰富的马赛克镶嵌画映照着大堂上方的吊灯烛光,更进一步加深了教堂室内的神秘的宗教气氛。
  利霍诺斯设计的圣母大堂首层平面图(见图4)中明确了当时的门廊及大堂均采用了马赛克工艺。据有关文献描述,东正教堂采用了传统的蓝绿色的玻璃窗,且主墙面圆弧顶装饰有圣灵彩绘玻璃窗,这一点也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玻璃制造工业水准吻合。复原的建筑采用为净片玻璃,钢黑色窗框则为油漆,五金件均按原样式配齐。
  4.6常用色彩
  传统的东正教教堂常常采用金色、孔雀蓝色或浅绿色来装饰造型饱满的穹顶,映衬在蓝天下,构成了一道亮丽活泼的天际线。穹顶的顶尖部分以及其上的十字架装饰则毫无例外地饰以金色,闪耀着金属光泽。连续的半圆拱券上方多采用红色、蓝灰色或绿色的屋顶。白色涂料的主墙面显得简朴明快,而清水砖红色的主墙面则体现出庄重典雅的特征。教堂壁画及壁龛等内饰多以金色为基调,局部辅之以蓝灰、灰绿色装饰纹理。
  4.7装饰艺术
  “教堂不仅是圣像艺术的载体,更承载着一种借助圣像膜拜所完成的宗教体验。”“在拜占庭式教堂中,耶稣的圣像总是居高临下,满含祝福,被放在中心穹顶中,似要拥抱大堂中那些虔诚的信徒。” (引自《拜占庭艺术》)
  继承了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圣像画是俄罗斯独有的宗教艺术形式,与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宗教画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东正教的圣像都是平面的图画,圣像画不具三度空间,没有深度也没有阴影,表明基督、圣母、天使、圣徒以及彼岸。
  圣像画的画法存在着专门的技巧以及特殊的规则。东正教会依照拜占庭艺术的传统制定的教会规范或所谓的古典规范(Канон)中,对于每一个圣人的形貌,从发型、脸形、胡子、五官、衣着、配饰、姿势到与其相关的传说题材等等都有详尽而严格的规定。圣像画独特艺术还在于其色彩多是人物形象的辨识符号。例如,圣母的披风一定是深樱桃红色,而耶稣多半穿着红色的长袖衫外有蓝色的披风。此外,表明圣像身份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圣名"。也就是在圣像光环附近区域写上所描绘的圣者的尊名或缩写。如果是非常熟悉的圣者,也可能仅仅写其尊名约定俗成的缩写(比如为基督的圣像是IC(耶稣的缩写) XC(基督的缩写) 。
  A:圣母大堂
  圣母大堂内饰均为湿壁画。(湿壁画(Fresco)是一种十分耐久的壁饰绘画,这种技法兴起于13世纪的意大利,而16世纪趋于圆熟。)它的修复历经了设计判定——现场查勘——取样清洗——现场修复等过程。根据教堂建筑特征分析、历史照片的佐证,设计阶段判定主穹顶下的空间极有可能藏有历史原物。历史建筑专家罗小未教授提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这座教堂还正常开放时,可以看见穹顶及墙面遍布了圣像画装饰,采用的绘画技艺为湿壁画工艺”。随后的试样清洗结果证实了这一点。2007年9月,科技攻关小组采用特殊的修复工艺及材料,对湿壁画进行了修复保护清洗工作,使被多层涂料湮没了近半个世纪的9幅珍贵的壁画重见天日。这些湿壁画历经多年依然精美如昔,包括距地25米的主穹顶画以及其下环绕的八幅圣徒立像。其中穹顶画直径约8米,八幅圣徒立像为顶部半圆的长方形,高约3.1米,宽约0.9米,与八扇长窗呈圆形有序列地分布于穹顶之下。

http://s11/middle/7a9ee90egb4b9be91005a&690
距地25米的主穹顶画(见图12)直径约8米,画中将上帝圣父描绘为一老者(正教称为"主上帝萨瓦奥特");将上帝圣子描绘为坐于圣父怀中的幼童;将上帝圣灵描绘为憩息于圣子之上的神鸽。以这种"诺夫哥罗德风格圣三像"方式来表现上帝圣三是比较罕见的,在正教会内更常见的是以三位天使的形象来表示圣三(这样的圣像通常被称为"圣祖阿弗拉穆的客人")。穹顶画的金色体系非常重要:这包括有黄金色的背景、圣者头顶的光环和圣者所散发的明亮光线。它代表永恆,是上帝光荣的颜色和天上的耶路撒冷的颜色,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象征。

 

http://s2/middle/7a9ee90egf0f421fca401&690

主穹顶下环绕有八幅圣徒立像,顶部为半圆的长方形,高约3.1米,宽约0.9米,与八扇长窗呈圆形有序列地分布于穹顶之下。圣像立像的头部均有一轮光晕,通常为金色或黄色。金色光晕围绕在头部,表示该人享有神圣光芒所带来的智能,同时显示他与上帝之间的亲密关系。根据圣像画的背景及服饰等的考证,东正教堂的圣徒像中:
  1)手持方舟、背景有虹霓的可能是古圣诺埃(见左图13)(新教所言的诺亚,创世纪第6章);
  2)戴着埃及式样的头巾、背景为埃及风格的图案的可能是曾做过埃及宰相的古圣约熙福-庞嘉洛(新教所言的约瑟);
  3)身着古教的司祭服、又头戴王冠可能是古圣麦尔希塞德克(新教所言的麦基洗德)。按照旧约的记载,圣麦尔希塞德克身兼司祭和国王两职;
  4)手持牧羊杖的有可能是曾经牧羊的圣王达维德(新教所言的大卫);
  9幅美轮美奂的湿壁画和教堂的建筑空间和谐的融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左图13 湿壁画圣徒立像之一,下端饰绿色马赛克,两侧装饰柱及垂花饰保存完好)

图:C、D

http://s4/middle/7a9ee90egb4ba07d47bc3&690 

 

 B:索菲亚大教堂
  清水红砖砌出了教堂美轮美奂的装饰线脚及花饰(见图14),外墙装饰有多幅圣像壁画,色泽鲜艳,平面化的圣徒像富有强烈的宗教意味。教堂内部同样也布满了壁画。从斑驳的壁画依稀可见当年的金碧辉煌的痕迹。
  5.0对历史建筑保护的一点思考
  建筑风格历史真实性是优秀历史建筑最首要的属性,因而追溯历史文脉特征和建筑的风格流派非常重要。在修缮前要对其进行细致缜密的查考,从色彩、材质、细部等不同角度探索设计依据,并对局部破损或遗失的部位进行修复或重建,旨在原汁原味地再现建筑的历史风貌。
  圣母大堂西侧大门由于历史原因被贴邻的建筑封堵,本次修缮对建筑西立面的复原设计以原始设计图纸(见图15)为根据,并参考了其余历史立面的细部特征。希望今后有条件时能够据图恢复,以符合建筑外观与环境整体的连续性和协调原则,恢复原有的空间尺度和街廓景观,重现东正教堂原有的人文韵味和环境氛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