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世界卫生日抗生素耐药性消炎药 |
分类: 原创 |
指导专家:著名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国家卫生部合理用药监测网专家、原海军总医院药剂科主任孙忠实教授
误区一:消炎药就是抗生素,抗生素就是抗菌药
抗生素经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扁桃体炎等,因为有个“炎”字,很多人都误认为抗生素是消炎药。
抗炎药分为两种,一种是阿司匹林、芬必得等非淄体抗炎药,另外一种是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用激素类淄体抗炎药。两种消炎药都是直接通过对抗、消除非特异性炎症的。而所谓抗生素是指通过抑制或破坏细菌的生长、消灭细菌,达到控制细菌性炎症的作用。所以抗生素只是对细菌性炎症这种特异性炎症起作用,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炎症根本不起作用。把抗生素当消炎药服用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引起药物的耐药性。
其次,抗生素并不等于抗菌药。抗菌药包括两种,一种是天然抗菌素,也就是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一种代谢产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另外一种是化学合成类抗菌药,如磺胺类、呋喃类药物。两种抗菌药的分子结构和抗菌机制均不相同。
误区二:抗生素是不是越贵越好?起效越快越好?
患者在挑选抗生素的时候往往认为越贵的药物越好,起效越快说明效果越好。孙忠实教授认为,抗菌素的选择不应该是价格和起效速度来决定的,而是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根据抗菌谱选择。抗菌药有广谱和窄谱之分,在患病之初,最好选用广谱抗菌药,明确细菌感染的类型之后,建议选择窄谱抗菌素。
根据抗菌力选择。抗菌药根据抗菌力的不同分为抑菌类(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和杀菌类(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杀菌类药物效果相对抑菌类治疗效果更好。
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大小选择。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很多,但是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更小,氨基苷类抗菌素的不良反应最为严重。
根据价格选择。目前抗菌素的生产厂家主要分为国内仿制、中外合资、纯进口。其中国内知名厂家仿制药物价格最低,质量也相对有保证。
误区三:症状减轻就不用接着吃抗菌素了
很多患者自我感觉病好了或者症状减轻,就擅自停药。孙忠实教授认为,这种断断续续使用抗菌素的做法更容易产生耐药性。抗菌素的使用原则是“足量、足疗程”,不能见好就收!
如何不能足量足疗程的服用,可能会使细菌“死灰复燃”,产生抗药性。而且病情复发时,就需要更新、更强的抗菌药来对抗了。
误区四:抗菌素的耐药性就是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是对人体的直接损害。药物的耐药性则是对人体产生了间接的影响,使疾病迁延不愈,但是人体感觉没有任何不适、各器官没有受到任何损害。所以抗菌药的耐药性并非不良反应,而是对人体的“附加损害”。所谓“附加损害”,是指由抗菌药物治疗引起的细菌生态学损害,出现耐药细菌,继而发展成多重耐药菌。其中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氨基糖苷和大环内酯类的附加损害较低。
版权声明:健康有为网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