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庄园印象
标签:
山西常氏庄园晋商文化旅游 |
常氏庄园印象
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把本来规模不大的乔家大院举到了天上。其实“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常氏庄园不仅面积更大,而且在高雅的文化品位,凝重的历史底蕴上也在乔家之上。无论是规模,还是建筑艺术,常氏庄园都堪称中华民居的典范。
常氏庄园在晋中市榆次区,离太原市有30公里。我们从太原火车站乘901路3元就到了榆次老城,再转乘12路也是3元即到常氏庄园门前。
常氏庄园在车辋村,现占地60万平方米,合900多亩。据说最兴盛时期占地1400多亩地,仅庄园围墙就有12公里。下了车刚走到庄园前,我就被惊呆了,这哪是私家宅院,简直是一座城堡。堡门相当气派,高近30米,巍峨的城门比天津的鼓楼高出许多。门前有条护城河,河上有石桥,桥宽约5-6米。城门两侧的墙上刻有两篇名文,分别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皆为宋代大书法家苏轼所书。这个门是常家庄园八个堡门中的东北门,现为游客进入常氏庄园的正门。http://s5/bmiddle/7a976d77tc2172c4632f4&690
http://s1/bmiddle/7a976d77t79cf1e27f3d0&690
http://s6/bmiddle/7a976d77tc2172ae95ea5&690
穿过堡门,进了常家,只见一条约600米的大街,将大院分为两部分,大街左侧还没有开放,只开放了右侧。右侧12万平方米多的建筑群,也仅是原常氏庄园的四分之一。往前不远就是常氏祠堂。影壁上有砖雕100个篆体寿字,每个字写法不同。字出自常家十四世、举人常旭春之手。据说祁县乔家大院中堂影壁上的百寿图也是这个乔家女婿常旭春写的。常氏祠堂修建于光绪5年,院宽25米、进深100余米。祠堂外敦实的石栏、高挑的旗杆、威武的雄狮、阔绰的高台门楼显得庄严而神圣。这里供有常氏先祖160多位。500年前,榆次车辋常家始祖常仲林从山西太谷来到榆次,靠给人牧羊为生。到第八代常威时弃农从商,只身北上客商云集的张家口寻求发展,取得了成功。后来常万达乘中俄贸易的大好时机,进驻中俄边境恰克图,主营茶叶出口生意。开创了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第二条国贸通道——13000里的“茶叶之路”。常家几代人艰苦奋斗,筚路褴褛开创了百年基业。据《山西外贸志》记载:在恰克图从事对外贸易的众多山西商号中,经营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从常万达开始,子孙相承,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帝,长达一百五十余年,至晚清,在恰克图数十个较大的商号中,常氏一门竟独占其四,把事业推向辉煌顶点。眼前这三门四进,宽25米,进深百余米的祠堂是目前华夏民居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祠堂精品,记录了常家的创业史。
http://s7/bmiddle/7a976d77tc2173a5996c6&690
http://s10/bmiddle/7a976d77tc21738fa6cd9&690
http://s15/bmiddle/7a976d77tc21737a1f3be&690
游览常氏庄园,最使我难忘的是处处充满了文化气息,这是我在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没有感受到的。石芸轩书院是常氏推崇儒家文化的代表。书院因正面的廊上嵌着书法石刻中的瑰宝——石芸轩法帖而得名。前院有以《论语》中“德有邻”、“志于道”、“学而思”、“思无邪”命名的四亭。中院内廊壁上镌刻的“石芸轩法帖”、“ 听雨楼法帖”、“44位帝后书法镌刻”和“常氏遗墨”,是稀世书法碑帖珍品,内容为先圣前贤的至理名言。
常家提出“学而优则贾”的概念,并以此为训,代代恪守。这在中国长期“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封建思想占主导的社会中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常氏家族中有远见卓识的创业者,打破中国历来轻商、抑商的陈腐观念,谱写了晋商富甲一方神话。他们不仅是商海中的“弄潮儿”,也是新思潮的先驱者。“晋商十分宝,三分在常家。”常氏家族非常重视对子弟的教育。使常家摆脱了一个土财主或者土庄园主的形象,也使我们看到了晋商文化的深刻魅力。
http://s15/bmiddle/7a976d77tc2175cb7b9be&690
http://s2/bmiddle/7a976d77tc2175e199641&690
http://s4/bmiddle/7a976d77tc2175b575203&690
常氏庄园有一个很大的花园,总名称为静园,总占地120亩。园内亭台楼阁比比皆是,移步换景。五层高楼--观稼阁在湖光树影之中拔地而起,登楼远眺,近可览田园村舍,远可望重峦叠嶂。阁前湖水如镜,岸边垂柳依依。主人自称常氏庄园为“八可庄园”: 可居,可读,可修,可思,有游,可赏,可悦,可咏。这么大的私家花园在整个中国屈指可数,号称“北国民居第一园林”。
http://s14/bmiddle/7a976d77tc217695e794d&690
http://s3/bmiddle/7a976d77tc217680fdba2&690
http://s5/bmiddle/7a976d77tc2176abc7724&690常氏庄园作为山西大院文化的典型,成了许多影视剧拍摄的外景地,声誉日隆。
http://s7/bmiddle/7a976d77t79cf26691a26&690
http://s3/bmiddle/7a976d77tc217817d6042&690
http://s2/bmiddle/7a976d77tc21788318111&690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民间也有俗谚:“富不过三代”。常氏居富思危,深谋远虑,力图破解历史怪圈。秉承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儒家传统道德规范。常氏庄园精美的戏台,建于光绪三年。那一年山西大旱,颗粒无收。常家生意也损失惨重。向来勤俭的常家捐出赈灾银三万两。为了帮助乡亲渡过难关,又能不伤他们的自尊,常家盖起了戏楼。常家规定,每人只要搬一块砖,就管一天的饭。灾荒持续了三年,常家的戏楼也三年才完工。这是一种伟大的慈悲之心,一种充满智慧的博大胸怀。
走出常氏庄园,回望巍峨的门楼,我们看到了一卷辉煌的创业史,一曲思想文化的精彩乐章。
http://s14/bmiddle/7a976d77tc2178ed4a4ed&690
http://s16/bmiddle/7a976d77tc21790344abf&690
http://s16/bmiddle/7a976d77tc217919b3e5f&690
http://s1/bmiddle/7a976d77tc21792fb61f0&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