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朝电梯门的都是实验人员,如果你也在电梯里,会有啥反应?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1MjY1MDM2.html
其实,这就是很典型的从众效应。从众效应(conformity),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学现象,从众效应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其作用取决于在什么问题及场合上产生从众行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从众正效应;
二是具有消极作用的从众负效应。
谈起从众,最经典的莫过于“阿希实验”。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设计实施了一个实验,来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他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事实上他不知道,其它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即所谓的“托”)。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许多真被试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它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
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可能性还不到1%。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答。
我们自己日常生活中肯定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从众行为,比如你去逛商场,看到有一家店人非常非常的多,你就会不自觉地也走进了这家店。现实中许多商家也是利用了“从众效应”而赢得巨额利润。当记得我上大学时同学们做的一个实验,很简单,就是有几个同学在人流很大的商业街上走着,然后会统一的朝着天空望去,并用手指着天空(当然天空中什么也没有),这时你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开始会有一部分人也向天空望去,当人数足够时,你就看见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抬头望向天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警惕从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摆脱“从众效应”,创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