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将教学活动游戏化

(2018-06-05 16:30:52)
分类: 论文

如何将教学活动游戏化

兴化市市直机关幼儿园 成海燕

【摘要】教学活动游戏化,是幼儿最乐意接受和愿意参加的活动方式,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的目标,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关键词】游戏化  教学活动  绘画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活动,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能够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当然幼儿在游戏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教学活动利用游戏更好地去发展幼儿呢?我将从绘画教学活动来谈谈:

传统绘画形式:

我们通常是用范画来教幼儿绘画,以训练幼儿技能技巧为主 ,这种教学不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只要求他们按照教师的画法一步一步的临摹,这种模仿画的弊处是显而易见的。幼儿的原始绘画创作,并非模仿成人而获得,它源自幼儿对客观世界的感悟,纲要精神也提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在实际的绘画教学中,我会发现我们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游戏对于幼儿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又陷入了机械模仿学习注重临摹训练的模式,以模仿得像不像作为幼儿绘画的评价标准。幼儿感知经验的缺乏,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差、绘画技能临摹水平低等这些天性特点使得部分孩子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失去了对绘画的信心,甚至出现了了讨厌画画,怕画画的怪现象。我们要正确的看待孩子的年龄特点,将孩子的绘画的过程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要善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的大脑皮层处于受刺激、兴奋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的心理、语言、形体等各方面首先进入角色,将游离在角色之外的幼儿吸引进来。游戏是美丽的梦想,是可以让每一个孩子兴味盎然的活动,没有功利,没有强加的任务,有的是孩子全身心的放松与参与。同时让 幼儿在游戏中还包含着丰富的认知成份,主要包括观察、想像、记忆、思维等,这些认知成份在游戏过程中贯穿于整个过程让游戏构成了发展儿童观察力的有效手段。在游戏中,幼儿的想像、思维也能得到充分拓展。,孩子不会觉得那是为了学习而游戏,他们会很高兴地认为那是为完成游戏而学习。在这样的思想趋动下,孩子的投入是实实在在的,体验更是真真切切的。那一种快乐和幸福的体验不言而喻,让幼儿在真正的体验在游戏中观察、感知发挥想象自主地画下来。

创造轻松愉快的具有游戏性的活动环境。

环境因素是促进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在刚刚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呢?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来自意大利北部小镇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则对环境的创设与布置提出了要求,他们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正是由于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认为:“空间具有教育‘内涵’,也就是包含教育性的讯息和对互动的经验以及建构式的东西产生刺激。”教育是否成功,有赖于环境中各个要素是否具有教育的成分、是否有益于幼儿在“做”的过程中的知识建构等等。所以说,环境绝不是装饰品,也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它们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因此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风靡全球的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从这一理念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已将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同时,环境布置还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由此可见,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环境对幼儿教育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使游戏与绘画教学渗透结合,就要丰富与绘画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环境创设也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刚好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幼儿只有在宽松、愉快、平等的条件下,才能够去大胆创造,他们的作品才是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作品。所以,当孩子把自己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时,教师要努力发现作品中的优点并且不吝啬对幼儿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自己能行,自己很独特,从而树立孩子的自信。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有游戏性的题材。

绘画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绘画领域所具有的独创和审美这一本质特点也要遵循幼儿心理逻辑和生活逻辑,幼儿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因此选择绘画内容还要注重体现幼儿的游戏与生活,从而引发幼儿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幼儿绘画是幼儿反映自身生活的主题性表现活动,如果没有产生强烈的表现自身生活的欲望,也就激发不了幼儿创作的欲望。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情感、理解和想象。 例如:针对幼儿喜欢可爱的小动物的特点,我们就可以设计“长颈鹿吃树叶”、“小白兔拔萝卜”,还可以选择幼儿熟悉的流行趋势如“长颈鹿摆各种造型拍照”等等。比如:选择一些具体形象性较强的内容,以圆形为基础展开绘画活动,让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层层展开练习,选择“毛毛中爬啊爬”、“太阳的新发型”、“各种气球”等幼儿都很喜欢,开展绘画“手掌印画”、“漂亮手帕”、“拓印小手掌”等各种拓印色彩游戏,让幼儿体验绘画方式的多样性;引导幼儿在玩色游戏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色彩的丰富迷人;比如在美术活动《盖印游戏》中,我为幼儿幼儿准备好画笔、印泥、各色颜料,引导欣赏各种手印画,激发幼儿创作手印画的兴趣,已具有了表达与表现的欲望,这样才有了幼儿,自始至终非常投入,在绘画过程中我启发幼儿自由想象,大胆作画,与老师的积极互动的开心表现。

故事游戏贯穿活动。 
    故事在提高孩子的兴趣方面的作用是无须质疑的,故事的情景导入有利于好的绘画氛围的形成,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教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吸引他们的注意,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每次绘画时一个故事,孩子会对画画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面充满了新奇的变化,有时都让我望尘莫及。 比如我们要画长颈鹿时一故事形式引入:“大蛋和小蛋是一对恐龙蛋好朋友,他们好久不见了,大蛋很想念小蛋拉了根电话线打电话给小蛋,小蛋拉了根电话线接通了大蛋的电话,他们相约在公园的一个草地上相见,2个恐龙蛋好朋友见面和高兴,开心的跳起了舞。”很简短的一个故事讲结束了,一副美丽的画也画完了。这样可以把一些枯燥的基本功练习变得饶有趣味。通过这样的游戏化教学,孩子们既不会感到练习的枯燥、乏味,也不会马马虎虎地对待画画。

所谓游戏化活动创新,就是一种乐于思考、乐于探索、大胆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在绘画活动中,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幼儿思维向各个方面扩散开来,从而产生新的效果,引导幼儿打破原有范画学习模式,通过游戏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表现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幼儿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改进教学方法、评价模式,鼓励幼儿标新立异,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幼儿园角色游戏与指导》 选自中国教育文摘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月版 作者:李季湄

[3]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29-32 

[4]尹彩兰.游戏对幼儿教学的重要意义[J].新课程(小学版),201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