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笔墨三味之参展画家南庐访谈

(2012-05-23 16:19:07)
标签:

笔墨三味

小品展

画家

南庐

杨晓明

分类: 纯静斋前积跬步

南庐简介:

    1959年出生,浙江台州黄岩人。姓黄,名伟雄。现为九峰画院院长,职业画家。家居括苍,山上有山,山下有岭,其名曰南山半岭。于半岭之上结一草舍,名为“南庐”。十八岁起自习国画,三十未立,四十大惑,五十不知命,常以弄笔自娱。擅山水,兼花鸟,通人物,致力于写意,精工于白描。2000年创“九峰画院”,随后隐于古街之一椽老屋,潜心画事。余暇时,除读书写字烹茶论道外,淡于他事。

http://s15/bmiddle/7a8ea4f3xd03b3a3009de&690


    杨晓明:您从事国画创作30余年,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涉及,为何近年来专注于罗汉画的创作?是否与您近来的生活状态有关?10年前您创办的“九峰画院”,从画院的名字上看,似乎与禅、道相关,也请介绍一下建立“九峰画院”的初衷。
    黄伟雄:吾尝独行于豋山道上,上有云霓加持,下有草木相护。更兼松涛兽啸,虫鸟啼鸣,不绝于耳。愈近峰顶,人迹愈杳渺,山径亦依稀莫辨。稍憩,席草枕石,卧于天地之间。看云卷云舒,竟作苍狗白牛、仙翁道童之状,不觉心与天宇飞动,身随大海沉浮,疑为偕庄周作逍遥之游,遂惊起,奋而前行。登临绝顶,俯瞰苍莽之山脉,流云如瀑;仰观澄澈之长空,赤日如轮。一任凛冽山风吹得遍体通透,让心神遨游于四野八荒之外,将身躯融化于天地六合之间。此时,恨不能即刻展纸挥毫,就着括苍山这偌大的画案,以自己之心语与先贤古人对话,用笔墨同稍纵即逝的灵感神交。
    沉溺日久,似有所悟。目睹当今之文场画坛,忽视精神修养,追求视觉冲击,远离了传统文人画那种写心、写境、写情的精神表达,陷入一种刺激、外在、速成的喧嚣名利场。遂归本返真,闭门读书,流连于古人典籍,感受于儒教之敦厚,道家之无为,禅宗之彻悟。不问晨昏昧旦,上下求索,勤勉自砺,日积月累,终有小得。
吾作画之所,先为山中南庐,继为市井老屋。虽瓦顶木构之陋室,却是接地通天、藏风聚气之所在。所聚之气,虽非大气磅礴之浩然正气,却也是一种难得的静笃之气。在此习画观书,可意守丹田,心如止水,目中别无他物,唯有翰墨书香。山中风动树摇之天籁,市井汽笛叫卖之喧嚣,皆不能扰我。于小窗下,焚一炉沉香,沏一壶好茶,仿佛有一股真元之气由头顶百汇穴灌入,尽收于体内,顿觉周身通泰,耳聪目明。继而端坐于画案前,研墨铺纸,屏息凝神,进入忘我之画境。
    既知“书画同源”之理,余书画兼攻,犹重习书。自元代始,文人画将书法引入绘画,将其笔墨意识建立于抽象的线条美上。汉字本身具有的抽象意味,不仅可以辅助绘画的造型手段,仅其迂回环转的线条,绵里藏针的笔锋,亦足以让人叹为观止。明代唐岳在《画事发微》里说:“气韵由笔墨而生,或取浑圆雄壮者,或取痛快而流畅者。用笔不痴不弱,得笔之气也;用墨浓淡相宜,干湿得当,不滞不枯,使石上苍润之气欲吐,是得墨之气也。”吾每临钟繇之《直荐表》,感佩其高古之丰神;又摹甲骨、钟鼎、金文诸体,领会其厚重与力度。浸淫日久,潜移默化,使吾画之线条具有弹性张力,拨之如焦尾之琴弦,铿然若金石之声。并赋线条以情感,使一勾一勒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同时,画中所题诗铭边款,其字迹亦日渐绰约可观矣。
    吾创九峰画院,为十年前坐地闲谈,一时兴起而为。九峰者,乃邑城之东一处云泉林壑,虽与禅道无干,却也是五代唐宋以来,文人墨客的优游雅集之地。于此,可邀气味相投之友小聚,虽不及古人曲水流觞之风雅,却也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品诗论画,无不尽兴畅怀,极一时之乐。其间,众友挟其茶趣,继以诗兴。谈锋机敏,妙语连珠。或睿智、或幽默,亦高古、亦朴率。皆以剖白肺腑,相与至性真情。于此,虽无醇酒可以醉人,其心却已半醺,不知今夕何夕,身在何处,颇似古人“浮一大白”之雅集情形。

   

    杨晓明:披览您创作的众多罗汉作品,形态生动、气格静穆、线条遒劲又不失流畅,人物的内在精神跃然纸上,请问您是如何从吴道子、李公麟的传统线描艺术中吸取养分?古代王洽泼墨写意,营丘惜墨如金,您是如何理解的?
    黄伟雄:吾作画,立意先于笔墨。唐王维曾有“意在笔先,趣在法外”之说。老庄之恍惚、空灵、幽溟的神韵,古代文人画的微茫惨淡、奇崛脱俗之意境,皆为吾取。尝观顾恺之《洛神赋》,在其典雅的氛围、洗练的造型、突出的人物性格后面,都可以看到大师睿智的眼光。吾又观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其减笔画不设背景,周围的空白与身体的空白连成一气,弥漫于全画;李白仿佛在这“无形无相”的“大块”中啸傲古今,物我两忘。心之溢荡,恍惚仿佛,出入无间。既是一种笔墨,又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禅意与道风。
    吾作画,犹重笔墨之运用。钟繇法书之笔迹紧劲似春蚕吐丝,线条如行云流水,内敛的蓄积与外相的张扬,教吾独创“祥云纹”,运之以山石、流水、草树、衣纹甚或人物面相之勾勒。以抽象、半抽象的线条,取代世间万物的色彩和具象,让情感在笔墨的游走中,得到一种内在的宣泄。使个性在笔情墨趣中超逸,并脱去世俗的纷扰而自由发挥。
    吾所画之罗汉,欲以遒劲流畅的线条,营造高古奇崛、寂寥静穆之意境,彰显人物精神中的内在真趣。其间,山石树桩、老猿草虫、龟蛇小兽等皆可随人物入画,或伴其膝下怀中,或与之顾盼应答,意在体现人物那种童真可掬的心境和超然物外的精神。罗汉之骨骼躯体,嶙峋虬曲若山石古树;罗汉之须眉毛发,垂耷若枝蔓藤萝;罗汉之衣袂袍带,多用祥云纹勾勒,若与山岚雾霭幻化为一体。如是,所画山水尽为心中之山水;所写罗汉皆是仙风道骨之理想中人物。林林总总,皆须运之针毫,以篆楷笔划书之写之。虽细若游丝,其张弛、顿挫、疾缓、动静、刚柔、虚实,有如龙游凤翔,无不心与笔同,意在笔先。一笔下去,神随线而驰骋,命运已定。运笔中,气息稍有迟滞,意念略有松懈,即神散气泄,遂为败笔。
    所作虽非大画,却在尺幅方寸之间见乾坤。身处纷繁之世间,神追老庄之大道,将内心之感受,用绘画这种安静的方式表达出来。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文人画那种重心灵的感知和想象,做到超然物外,淡泊无欲,不露锋芒,消解纷扰,含光同耀,混同尘世的境界,要靠作品宣示与诠释。一个人的艺术修持,更要凭一点一划、一线一面、一帧一幅积累与构成。
    崇尚笔墨,追求空灵简淡的意境,用节制的笔墨表现人与自然的无限,是传统文人画区别于其他画种最主要的标志。文人画更追求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强调创作手法和情感上的和谐统一。笔墨意趣集中体现了传统文人对大自然美感的心理寄托,将其宇宙精神和人的感悟提炼到至简至极,这就是我所追求的最高艺境。画纸上的洇染漫漶与勾勒点染,线条的飘逸飞动和交叉架构,显示了传统文人的时空观和宇宙观。而笔墨这个游走的精灵,则丰富了主观情感的氛围,涵容了世间万物所有的具象与抽象,将中国智慧的“道”,推到不可言说的玄妙境界。

 

采编后记:

    南庐老师名叫黄伟雄,实际上却并不伟岸雄壮。他喜欢笑,五十几岁的人却像个孩子,笑起来啊,两只眼角旁边全是放射状的皱纹,而那满脸的灿烂,让看到的人都会忘记烦恼,涤除杂念。

    南庐热衷于画罗汉和菩萨,毫无距离感,那么地耐人亲近,妙趣横生。南庐老师十分勤奋。画展前一天晚上,他捧来了一沓卡纸小品,全是罗汉和花鸟,虚心地让大家予以点评。我一张一张地观摩,仿佛看到了画中的罗汉和画家本人合二为一:原来南庐才是现实中的真罗汉!南庐老师十分大方。我拿起一张罗汉,说他有趣极了,坐在水里,还一手拿铜钱,一手吹云烟。南庐老师便让我把画拿走,毫无不舍之意。也许,他觉得我读懂了他的罗汉,读懂了他的生活。

    我把这张小品带回北京,放在书桌前。每次抬起头就能看到那个罗汉,古灵精怪,让人忍俊不禁。突然觉得,真正的罗汉就是这样,悟出了生活的至真至美。我也突然想做南庐画中一罗汉~

                                                                                    王纯纯/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