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桂铭生平及风格简介

(2011-08-26 15:49:07)
标签:

上海画家

浙江绍兴

张桂铭

生平

风格

潘天寿

杂谈

分类: 当代画家

简介概况

张桂铭,1939年9月生于浙江绍兴。1959年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64年毕业后入上海中国画院任专职画家,现为该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擅长人物、花卉。曾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刘海粟美术馆执行馆长,1988年被评聘为国家一级美术师,1998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绍兴青藤书画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美协常务理事,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等。

 

艺术年表

1959-1964年求学于浙江美术学院(现名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绘画系。

1964年进入上海中国画院从事专业美术创作。

1972年作品《春燕展翅》参加“全国中国画连环画展”。

1979年作品《亲人》刊入《上海中国画选集》。

1982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83年作品《画家齐白石》参加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铜奖;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访问联邦德国;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

1984年《寒林独步》第四幅作品参加上海首届“海平线画展”。

1985年作品《八大山人造像》参加北京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当代中国画展”。参加上海书法家代表团访问日本。

1986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四幅作品参加香港《上海绘画——蜕变中的中国艺术》。

1987年《荷枝小鸟》等两幅作品参加武汉“国际水墨画邀请展”。被评为一级美术师。

1989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张桂铭画集》出版。

1990年《雀鸟》等十二幅作品刊入《现代花鸟画库》。当选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画艺委会主任。访问日本,作品《夏塘》等七幅石版画有限印刷在日本出版。

1991年“美与创新—张桂铭近作展”在香港举行,画集《张桂铭》在日本出版。

1992年《果实》等九幅作品参加在德国举行的“北京·上海—来自中国的现代艺术”,同时访问德国。

1993年《张桂铭艺术欣赏》在新加坡举行。当选为上海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作品《夏日斑斓》参加深圳“第二届国际水墨画邀请展”。

1994年作品《天地悠悠》参加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山果》等四幅作品参加在台中举行的“现代中国水墨画大展”。

1995年《葫芦》等九幅作品参加“海上十五家画展”。

1996年《睡莲》等三十幅作品参加“上海画萃艺术中心三人展”;当代著名中国画家专列·上海·《张桂铭画集》出版。

1997年调入刘海栗美术馆任执馆长。

作品《金秋》参加“中国艺术大展£­中国画展”;任中国艺术大展艺委会副主任。作品《画家齐白石》、《夏日斑斓》刊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赴法国、西班牙参观、访问。

1998年作品《荷塘》等四幅参加“上海美术双年展”;《荷塘》为上海美术馆收藏。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作品《荷满塘》参加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作品《荷系列》四幅参加成都“21世纪之门99中国艺术邀请展”。作品《彩荷》刊入《20世纪中国美术馆藏作品集》。

2000年《蓝色的朝霞》等两幅作品参加“新中国»­大展”。作品《荷塘》刊入《当代中国美术·中国画卷》。被聘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2001年作品《夏韵》参加“百年中国画展”。作品《人体》参加“全国画院双年展”。作品《景和春明》参加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和平美术展”。赴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荷兰等国参观、访问。

2002年《金秋》等两幅作品参加“世纪思索£­中国美Э中国»­艺委会委员作品展”《冷艳》等十五幅作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彩墨½­山展”。《卧女》等六幅作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上海当代国»­优秀作品展”。《硕果》等两幅作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世纪风骨£­中国现代艺术50家展”。

2003年赴德国久久画廊个展£­同时赴法国巴黎、北欧挪威、瑞典芬兰访问。

2003年《中国名画精品·张桂铭卷》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4年9月《红果绿叶》等二幅作品参加在北京举办[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展]。

2004年11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艺苑掇英(特¼­)当代中国画名家张桂铭作品集》出版。

2004年11月《山果》等九幅作品集参加《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笔墨在当代》。

2005年7月《金秋》等四幅作品参加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当代中国学术论坛首届当代中国画学术展》。

2005年9月《青荷》参加北京《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11年5月22日位于绍兴仓桥直街的张桂铭艺术馆开馆。

 

作品风格

    张桂铭的画在传统与现代的构成中他讲究简明、节奏、张力、变化、气韵和视觉艺术,达到了一种知觉上的壮丽,他的绘画语言,充分运用了色块和平面的构造,传神达意。在张桂铭的作品中,色彩最具感召力。他以厚重、纯净、浓艳的矿物性颜色为主,用填彩法。张桂铭说选择填彩是受了潘天寿先生的影响。

    张桂铭的画是静的。欣赏他的画也需要有宁静的心境,如同品茶一般,慢慢地细细地品味。他的画似乎不大注重单体形象的完整,却十分讲究整体造型的美观,常以极其简练的数个或数十个单体构成一个严谨完美的画面。若从画中拿掉一枝半叶,画面的美感即被破坏;若要硬添几笔,又令人感到臃肿繁琐。这种构图的审美意趣与现代抽象绘画十分相近,即是以小叶(点)、枝干(线)、花或果子(面)来构成一个均衡又富于变化的画面。那纵横交叉的树干所分隔成一块块各种形状的空白,那点缀于空白之中的花、叶、果、鸟,足以令人反复玩味。《林间幽禽》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精彩:在一个正方形的画幅中,花鸟占据了画幅的下半部分,“点”、“线”、“面”的巧妙组合,造成一种曲折而又舒畅的视觉美感。它使我想到西班牙画家米罗的画,轻松而充满稚趣。右侧一行题词从上至下,把上部的空白与下部的画面联成一体。此种构图在中国画中极为少见。 

 

    在张桂铭的绘画中,所谓变形与分离并非是对物象形态完全提炼的抽象,他的处理方式正是立足于传统的感知和审美方式。张桂铭的花鸟往往具有新颖的形式,但是他的这种变形与分离并非毫无由来,在这里以他的荷花为例来追溯其风格的由来。荷花是中国花鸟画的传统题材,历代花鸟画大家都曾有过描绘,它也多次出现在张桂铭的画面中,但是在张桂铭的画面中,这一传统题材却具有了完全不同的审美趣味。八大山人的荷花仍然体现着文人画的典范,笔墨韵味仍然是关注的重点,那几根擎起荷叶的茎梗更具有力透纸背的笔力,成为支撑起整个画面的“骨”,八大山人的绘画布局往往显得奇崛而不落俗套,整个画面中透出一种荒寒寂寥的落寞情绪。潘天寿也画过很多荷花,潘天寿取八大的奇崛而发扬光大,但是画面却是以正气、生机为基本格调。基于上述观点,我们来看看张桂铭的《藕花深处》,虽然仍有几分文人雅士逸笔草草聊以抒发惆怅的韵味,但是更多是通过变形与分离的手段处理来提炼物象本身所具备的本真之美。荷花荷叶如同陶醉于夏季明媚阳光之中,显现出几分人性的意味,荷花丛中的躺着的优美人体仿佛同荷塘荷花融为一体。各种形体看似散漫不羁,实则柔中有刚,这种大手笔凝练变形可以看到八大的影响。

    八大山人和潘天寿在花鸟经营位置以及提炼物象方面都有天才的造诣,他们在构图布局以及造型上的现代意识为张桂铭等现代国画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但是无论是八大也好潘天寿也罢,他们可供后人学习借鉴的不是他们留下的经典图式,而是他们的创新精神与意识,以及评判创新合理性与价值的感性标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