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诚平衡,家国益彰
(2022-05-10 20:41:59)
标签:
教学资料 |
分类: 作文 |
加诚平衡,家国益彰
《尚书》有言:"满招损,谦受益。"骄傲本为加,结果落后受损,实为减;谦逊本为减,结果进步受益,实为加。在我看来,加减并非天定,因心性而变,而如何从发展的角度明审加减,把握加与减的平衡,才是问题的关键。
加,意为增添、补益,是积累的过程;减,意为削弱、丢弃,是放下的过程。君子不吝加,但加的是个人修养,是腹中诗书、是家国大义;君子也不吝减,但减的是金银财宝、是功名利禄、是不仁之思。因此,加法与减法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统一为成长的不二法家,两者平衡兼济,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把握“加”之经脉,见义则加。江梦南自幼听力障碍,靠看老师的嘴形上课,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不断地给人生做“加法”,充盈自我,终于成为清华博士;天才滑雪少女谷爱凌,并不因滑雪技艺领先世界而放空自我,而是始终在各个领域做“加法”,芭蕾、马术、钢琴、篮球她无一不学出了名堂,更是成了斯坦福大学的量子物理学霸,成为人生的赢家。青年应有做“加法”的昂扬斗志,不断充盈自我,才能成长为有用之材。
赓脉“减”之血脉,见利则减。苏武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不为所动,他丢弃的名利,但也因此坚守了报国的赤子之心;杨慎遭贬留放外地,他丢弃尘世的欲望,挥毫写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千古名篇;陶渊明“少无适俗运,性本爱丘山”,他摒弃的是功名利禄,但也因此“载欣载奔”,奠定了中国文人的高雅情调......他们无不为自己的人生做“减法”,但也是正因减去了世俗侵扰,才得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加减平衡,以个人成长助力国家辉煌。杨振宁年轻时在美国深造,丰富自己的科学知关识,获得了十三项诺贝尔级别的成就,是为“加法”;晚年时,他突破重重障得回国,先后捐出近亿元资助国家人才的培养,是为“减法”。宁拙毋巧,宁朴母华。物振宁先生的座右铭无不揭示着加减的辩证统一,唯有加减平衡,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加”!
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目以当下,多可喜亦多可悲。不少青年曲意理解“减法”,选择躺平、放弃自我;亦有不少人曲意理解“加法”,选择内卷、恶性竞争。于家于国无益,你我自当摒弃。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你我青年,见义争加,见利争减,以发展的眼光明审加减,把握加减平衡,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不枉此生,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