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1高考甲卷现代文之石门阵卞之琳

(2021-08-10 11:43:16)
标签:

语文资料

分类: 高考试题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石门阵   卞之琳

“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炒,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

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

“来了。”大家一起想。

果然——

“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

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

“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

“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

“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

“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

“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

“‘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

“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

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

“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

第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

“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闺阁房里。

“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

“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

“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

“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

“麻子忽然在一家门口勒住了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街上鸦雀无声。

“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

“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他们不作一声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

“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

“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

“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

“一路上——

“向左看:石头门。

“向右看:石头门。

“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

“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山头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

“好了!好了!”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

“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奔带蹿地逃命了。

“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

“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

“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

“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

“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

“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

“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

“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

“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

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

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

延安,1938年秋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 王木匠讲故事不乏新意识,他的灵感除了来自“八阵图”,还来自“一点新闻”。

C.石门阵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导员的报告,“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

D. 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故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事还未正式展开, 

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

C.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木匠的干咳声,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D.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

8. 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4)

 

9.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6.参考答案:B

 

A.项中,“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有错。写王木匠“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的手巧与后文的故事情节并无直接关联,也就谈不上埋下伏笔。

C项中,“‘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有错。王木匠讲的故事只是大致真实,有个人加工的成分,包括使用的称呼,也不一定“确有其人”。

D.“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有错。文末说:“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因为国家遭遇外敌入侵,社会不安定,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感叹,是没有机会来做衣橱,而非追求完美、做不出完美的衣橱。

7.参考答案:D

 

    D项中,“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有错。小说的主题只有一个,即表现抗日军民的乐观主义精神,颇具匠心的小说结构和复杂的叙事,都不会使小说主题多元化。如果考生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做此题应不难,命题人选这样一篇红色题材小说,目的不言自明,即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小说主题也是相对鲜明确定的。

8.参考答案:(4分)

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

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反复是常见的修辞(表现)手法,其作用一般是:加强语气或语势;强调情感。
    在小说中,第一处反复:“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强调小鬼子进村前反复确认八路军已全部撤退,充分渲染出鬼子内心的胆小怯懦。
    第二处反复:“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闺阁房里”“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揭露出鬼子丑陋的内心和罪恶的行径。
    第三处反复:“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这里连用多个“石头门”,写出小鬼子遇到了“石门阵”的惊慌失措,同时渲染紧张的气氛,调动听众的情绪,引发听众的追问。
9.参考答案:(6分)
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
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
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希望。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分析具体词句在文中的含义,要回归原文,筛选出有关“门”的表述,从浅入深,从表层到深层来理解。

首先有现实存在的“门”,即生活中的“木头门”和用砖头堵的门。
其次是有被王木匠的故事加工的“石头门”(有砖头门演变而成)。
然后是“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一语双关,既揭示了生活中的道理,也具有了象征意义——国家强大了,国门就守住了,老百姓就安全,家门就不用关闭了。
对文章结尾处的“门”,也可加以分析。“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这里的“门”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抵抗侵略者的斗争智慧与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