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文本备考策略
(2021-05-03 06:58:56)
标签:
教学资料 |
分类: 阅读题 |
策略一:梳理文体特征,积累必备知识
一般可以分为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类型。
(一)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二)议论文的论据考点
(三)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建议:以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把各类文体的必备知识呈现出来,常看常补充,每次考试之前都要回扣复习。
策略二:“五位一体”读文,整体把握文意
信息类文本重点考查学生的输入和输出信息能力,快速准确解读文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如何高效解读此类文本呢?可采用“看—圈—理—联—审”五位一体整体读文法,“五位一体”整体读文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看——每则选文的标题
拿到现代文阅读一,应该迅速看清是几则材料,然后把每则材料的标题或者出处勾画出来,迅速根据所学知识判定这几则材料的核心话题是什么,大体猜想每则材料的行文思路是什么。
步骤二:圈——关键词句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圈点勾画,边阅读边圈点关键词句。
1.关键词
(1)表时间的词语、列举的数据。
(2)重要的修饰性、限制性词语
(3)表已然、未然的词或然、必然词
(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
(5)解说性的词语
2.关键句
(1)从内容上看,能体现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
(2)从表达上看,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如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标志的语句。
(3)从结构上看,揭示行文脉络的句子,如起始句、过渡句、收束句、指代句等。
步骤三:理——句段关系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理清句段关系。
1.概括段落层次内容
(1)依据各段的中心句(段首的总领句、段末的总括句及段中的衔接关联句等)概括。
(2)依据关键词概括。
(3)对于没有中心句也没有关键词的段落层次,要通过概括其关键性信息来把握内容。
2.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相互关系
(1)论述类文本的重要句子间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分析句间关系要注意对应分析判断。
(2)论述类文本的段落间常有总分、递进、并列等逻辑关系,分析段落层次关系可由此入手。
这是我们快速准确理解快速读懂信息类文本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在阅读的过程中在段旁做出简单的概括。
步骤四:联——文本思路
文本读完后,应根据圈点勾画的关键词句和梳理的段落层次内容及关系,迅速“联”起各段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大意,为迅速找到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位置进行准备。
策略三:整理论证类题目考查角度,做好答题指导
(二)分析论证思路
如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2020新高考卷)
答题指导
勾画关键词句——分层、串联、合并、概括——写清顺序衔接词、分条做答
(三)分析文章结构
(四)分析文章论证特点
如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2021高考模拟题)
答题指导
论证特点的答题角度。
1.论点提出的位置和方法。 如开门见山,设问、引用名言、以文学现象开篇等。
2.论证方式:立论----提分解式:提出论题(论点)、分析问题(展开论证)、解决问题(得出结论)驳论-------提出错误观点、批驳错误观点、提出正确观点。立论和驳论相结合---先破后立、先立后破、边破边立。
3.论证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主体部分结构----递进式、并列式、对照式。
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有时文本从反面进行论证,但未必有正反对比,这时只答从反面论证即可)等。
5.论证语言:准确、严密。
6.论据是否典型、新颖。
(五)分析文章论证的严密性
答题指导
考查论证的严密性,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答题。
1、提出论点严谨,如辩证的提出论点。
2、论证思路严谨,如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
3、论据使用严谨,如论据严密贴合论点、论据典型、全面、有序排列等
4、论证语言严密:用词的角度,如衔接语、关联词、修饰词、限定词、指代性等的使用。句式的使用:反问句、感叹句、倒装句、把字句、被动句等。用词的准确性、科学性。
(六)拟写分论点
答题指导
策略四:情景类题目考查角度及答题指导
(2020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现代文阅读一第5题)
1、注意设计的情境是什么,是生活实践情境还是学习探索情境;
2、注意情境交际对象是什么,如2021市一模的情境交际对象是“青年学生”;情境交际虚拟语境是什么,如2021年市一模的虚拟语境是“面对展藏文物、古代作品”;注意情境任务驱动是什么,如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任务驱动是“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有关社会记忆和社会认同关系的观点,分析下列社会现象”
3、加强对信息类文本整体思路行文脉络的梳理能力训练,以提高对信息类文本整体把握能力
4、加强快速理清情境任务与材料内容之间的关系的训练。
策略五:选文体裁广泛,阅读尽可能覆盖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