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2020年全国卷文化常识

(2020-12-30 20:27:57)
标签:

语文资料

分类: 高考试题

1.(2018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2.(2018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3.(2018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4.(2019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5.(2019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6.(2019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7.(2020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8.(2020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

9.(2020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夺取天下。

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10.(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11.(2020年新高考海南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B.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C.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

D.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参考答案:

1C(“践”是“踩,践踏”,“阼”是“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之阶,借指帝位”。“践阼”指古代帝王即位,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的意思。)

2D(“京”“京师”均可指国都,“师”无国都意。)

3C(“尹”是古代官名通称,如令尹、京兆尹、州尹、县尹等。知府是明清两代府一级的行政长官。“尹”和“知府”不是同一概念。)

4A A项“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在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5B(“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6C(三晋指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成为战国时的韩、赵、魏三国)

7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是由皇帝主持的考试)

8C(“皇室宗族所居之处”错误,禁中是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

9A(太守并不掌管军事、科举事务)

10C(殿下是中国古代对诸侯或皇太子等的尊称,不能用来称丞相。)

11A(“考生来自全国各地”错误,乡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