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省德州市2021届高三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

(2020-12-26 15:44:12)
标签:

语文资料

分类: 高三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陶渊明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  虞渊:即禹谷,神话中日入之处。馀迹:此指夸父之遗愿。邓林:桃林。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桃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

       A. 第二句字暗示作者的态度,欲扬先抑,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B. 第六句讲夸父把黄河水饮尽仍未解渴,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合情合理。

       C. 本诗风格慷慨豪放,不同于《饮酒·结庐在人境》田园牧歌式的吟唱。

       D. 本诗把神话情节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

16. 《大荒北经》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对于夸父追日,陶渊明持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合全诗分析。(6 分)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

(1) 韩愈在《师说》中用反问句式指出存在的普遍性的两句是                                      

(2)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古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                                                 

(3)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繁茂、其绵绵瓜瓞之状……简直不再是一棵树,而已经是一座城堡。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龙爪榕对他们而言,也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古镇的古树还有不少,然而,全镇子内内外外,哪一棵都没有龙爪榕这么煌煌赫赫,它的大约已繁衍出十万个了吧?多个大爪已熬成古树级别,稳稳站立在属于它们的家族祖庙里。更多的中爪如霹雳连发,威威猛猛地伸向四面八方。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滚滚而过的流云,从高天、半空和低处向你压过来,蔓延着。于是乎,你的眼睛里已全部是龙子、龙孙、龙孙孙们的刀枪剑戟,或曰手臂连着手臂,气势顶着气势,山连着山。俯身向地下看,龙爪榕的布局也是一个合纵连横的大战场,数个大根凸起,在地面上盘起让人不解其意的各种图形。更多的中根、小根乃至小小根,则一直延伸过来,生长到深不可测、宽不可测、远不可测的未知——也许整个古镇的地下,都是它的根系在维系和支撑着吧?

18.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段最后一句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A.怎样阅读《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小说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B.难道闹钟没有响?他从床上明明是看见闹钟定在四点的,它肯定响过。

       C.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D.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

19.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格,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修辞进行分析。(4)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压过来的滚滚而过的蔓延着的流云。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 )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发展中医药文化,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来创造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话语体系。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加快,中国居民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严重伤害人民健康,进一步促使人们积极寻找健康生活的新思路。中医治未病思想强调未病先防、养生防病,积极倡导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因人制宜的养生保健理念,恰好满足从以治病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现实需要。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

2020528,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称《民法典》)。《民法典》自202111起施行。很多人很疑惑,为啥《民法典》要叫法典”?因为它很牛,只有高度集中化、系统化,组合搭配成体系的法律,才配叫。从前维权打官司,靠的都是一部部散装的民法,而《民法典》自1954 年开始起草,2020年通过,花了整整66年的时间,把我们之前一部部散装民法强势整合成一部完整的法律。《民法典》几乎可以说指导了我们人生的每一步,从胎儿出生,到物业费收缴、遗体捐赠、离婚纠纷,再到签合同、开公司、借贷负债等等,每个行为都能在里面找到相应措施,360°无死角罩着百姓的生活。

 

 

四、写作(60)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 D    D项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从现实的数据学习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同时,因其对200余位艺术家画作的全面学习,还能在小冰的画作中看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可知正确。A项中都可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艺术家的可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而人工智能的却与艺术家的有着本质的不同。B可见其数据库的大小决定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水准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中影响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是它数据库的大小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可知,影响因素还有学习能力的强弱C通过艺术对象化的结果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第四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这显然与人类本身的艺术创作截然不同可知,人工智能不能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

2.C  根据材料一第五段可知C项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终究还是人类的艺术创作A项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可知正确;B项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可知正确;D项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可知正确。

3.D    D项表述的是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对人脑的模仿,但不同于人类身体的感知,能够支撑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在于是否用身体创作。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的观点。A项表述的是人们对人工智能艺术应当持有的态度。B项表述的是人工智能艺术形成人格之后,对人类文明和艺术的冲击与颠覆。C项表述的是人工智能对创造性的艺术活动的完成和对艺术创造里面劳动成分的代替,艺术创作也是人类的一种劳动实践的论点相反。

4.材料一先使用设问开篇,用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引发关注,并引出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这一观点。然后从身体的角度出发,论证了艺术创作的动力、过程以及对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艺术家个人的反作用,并分别对艺术家艺术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区别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了人类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取代的结论,并概括了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答出一点1,两点3,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行文脉络,因此应先从整体把握,确定中心观点;然后按照说理顺序进行梳理。答题思路为文章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在此框架内,可以对说理的角度和方面再进行细化分析。

5.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智能化、模型化与便捷化;可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未来。人工智能可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体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可使艺术品种类更加多样化,让人们的艺术欣赏具有更多选择性。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会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可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考生的综合探究能力,解答本题应紧扣光明前景,然后逐条分析。主要结合材料一最后--段中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和材料二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分析。

6.C  C也暗示了'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表述不正确,根据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可知,作者要表达的是对父亲邋里邋遢不顾形象的不满。

7. C    C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表述不正确,此处先写西藏朋友怪米不好喝,然后写认可,最后写父亲的叙述,从叙述时间来看是顺叙,而不是插叙。

8.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既是对上文中父亲微信朋友圈的视频的详细介绍,又为下文展开卖小米的故事做好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父亲种谷子时的认真细致,真实自然,不辞辛苦,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典型性。(答出一点2,答出两点得满分。)

  本题考查小说中某个具体情节的作用,因此要从与情节相关的小说要素考虑。就本文来说,结构上,本段中的描写既承接上文,又为下文做了铺垫;情节发展上,起到推动作用,而且更加突出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人物方面,注重通过言行表现人物。

9.父亲具有新时代农民先进的意识和发展的理念。父亲羊粪小米”,卖各种地方农产品,特色鲜明。父亲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父亲能够熟练使用微信,展示小米的种植和优点,帮忙宣传,这都是积极学习的成果。父亲"更具有经营智慧,重视经营服务。父亲"用三瓶矿泉水解决了西藏朋友的米不好喝的问题,售后服务到位。(答出一点得2,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需要先将小说中新时代特色概括出来,然后结合具体事件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D   根据文意可知,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拒谏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非肯正为天下言中有……固定句式,因此天下言不能断开,排除B项。

11.B    B项中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表述不正确,应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

12.C  C项中汲黯只愿当中郎"汉武帝却找借口调汲黯赴任外地表述不正确,文意为汲黯希望当中郎,皇上认为淮阳郡属楚国地界,看中汲黯的威望,让他去做太守。[来源:学科网]

13. (1)如果真如张汤所言,就将使天下人叠起脚来,站立不动,连眼睛也只能斜视了! (大意2分,重足”“侧目1分。)

  翻译本句,需要考虑到上下文中衔接连贯的假设语气,回扣重足而立侧目而视两个成语的意思,完成知识的迁移。

(2)只是淮阳郡那里官吏和百姓不大融洽,我仅想借重您的威望,您足不出户就能治理好。(大意2分,”“1分。)

  翻译本句,需要明确,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推测出威望的意思,还要明确”“只是的含义,译句才能连贯通顺。

14.作为臣子,李息不向皇帝揭露张汤其人其事,不忠;作为朋友,李息不听取汲黯的良言劝告,不义;作为个人,李息害怕张汤,不勇。(一点1,两点3,任意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答本题,需要从李息自身角度出发,将人物的身份和人物间的具体关系梳理出来,自然就得出李息受罚不冤枉的原因了。

[参考译文]

汲黯字长孺,是濮阳县人。天子正招选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皇上刚说到我要怎样怎样,汲黯就对答说:陛下内心欲望很多却要在表面广施仁义,又怎么能效法唐尧、虞舜的治国之道呢!”皇上默不作声,发了怒,脸色大变罢了朝会。公卿大臣都替汲黯害怕。皇上退朝后,对左右的人说:汲黯戇直得也太过分了!”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和辅弼的大臣,难道就是让他们阿谀奉承,而把主上陷于不义之地吗?况且我已身居其位,纵使爱惜自己的身体,可辱没了国家又当如何呢!”张汤刚刚因为参与改定刑律法令担任了廷尉,汲黯就屡屡在皇上面前质问、指责张汤,他说:“您身为正卿,对上没能发扬先帝的功业,对下没能抑制住天下人的邪念,或是让国家安定,百姓富足,或是使得监狱中犯人减少,这两样中一样也没办到。靠罗织罪名,使人受苦来办案行事,靠任意断案来成就功名,为什么竟要把高皇帝时的律令拿来乱加改动呢?您因为这样做会落得族灭无后的。汲黯当时和张汤辩论争议,张汤争辩时常常在一些文辞细小处苛求探究,汲黯则伉直峻厉,高谈阔论,却没能驳倒张汤,就愤愤地骂道:天下有所谓的刀笔小吏,不能让他们做公卿,真是这样。如果真如张汤所言,就将使天下人叠起脚来,站立不动,连眼睛也只能斜视了!”过了几年,恰逢改铸五铢钱,百姓中有很多人盗铸钱币,以楚地最为严重。皇上认为淮阳郡属楚国地界,就召汲黯来任命他做了淮阳太守。汲黯伏地辞谢,不肯接受官印,诏令屡次强迫给他,这之后他才接受了诏命。诏令召汲黯进见,汲黯向皇上哭诉道:我自以为将要身死沟壑之中,不能再见到陛下了,没想到陛下能再次收录起用我。我常患贱病,体力难以胜任郡中政事,我甘愿做个中郎,出入于宫禁之中,负责替您拾遗补缺,这是我的愿望。皇上说:“您是不是轻视淮阳郡呢?我即刻就召您回来。只是淮阳郡那里官吏和百姓不大融洽,我仅想借重您的威望,您足不出户就能治理好。汲黯辞行之后,去拜望大行李息,说道:我被抛弃到外郡去,没办法参与朝廷议政。然而御史大夫张汤智谋足可以抗拒别人的劝谏,奸诈足可以文过饰非,专会讲取巧奸佞和强辩指责的话,不肯秉正为天下说话,专门阿谀奉承主上的心意。主上心里不想要的,他就跟着去毁谤;主上心里想要干的,他就跟着赞誉。喜好兴起事端,舞弄法律条文,在朝中心怀欺诈来迎合主上的心意,在朝外则挟制酷吏恶人来维护威严。您位居九卿之列,如不早些进言皇上,您将会和他一道受到惩处了。李息畏惧张汤,始终没敢进言。汲黯采用原来的方法治理淮阳,使淮阳政事清明。后来张汤果然事败,皇上听到汲黯对李息说的那番话,将李息判了罪。下令让汲黯享受诸侯国相的俸禄在淮阳为官

15.A 欲扬先抑错。诗人是说夸父产生的一个宏伟的志愿,竟然要同太阳赛跑!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胜惊叹的情感,有力地肯定了夸父创造奇迹的英雄气概。

16.作者不认为夸父不自量力。全诗表达的是对夸父逐日和那些功竟身后的人的赞美。(2分)

第一、二句赞其志,夸父有宏大的志向,敢于与太阳赛跑;(1分)

三至六句赞其力,夸父具有和太阳赛跑、饮尽河水的能力;(1分)

最后两句赞其功,夸父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1分)

给分建议:第一条2分,234条答出一条1分,两条3分,三条4分。

17.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每答对一空给1,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C  文段最后一句的问号表示揣测和无疑而问的语气,C项与其相同。A项有问有答,为设问;B项为反问;D项表示语气强烈的疑问。

19.树和人本来不会搂抱,使用拟人既赋予树以动感,又使人感到亲切;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形象写出了树荫范围之大、浓密和人们对树与树荫的喜爱。(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画线句子使用拟,人手法,赋予静态事物以动感,表达更为形象,且蕴含着喜爱之情。

20.原句修饰成分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突出了树枝层层伸展的情状,更具有空间感;原句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更加具有节奏感;原句表达与上下文语体更加和谐一致,更符合具体语境。(答出一点给1,答出两点给3,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

  本题考查句式表达,可以从原句的手法、句式、是否吻合上下文结构、表意层次、韵律、语体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具体分析。

21.第句“创造”改为“创新”。第句句首加上随着由于;第句的伤害改为危害;第句在以健康为中心后加转变或将改为转向”“走向(每处1,只指出序号不做修改或修改不正确不得分。)

  本题主要考查对病句的修改能力,因此应从句子的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语序、逻辑等方面进行考虑。

22.202052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被表决通过,202111起施行,将全方位指导百姓生活。(每点1,句意通顺1分,超出字数要求酌情扣分。)

  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寻找关键信息要素进行压缩整合。需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事件和影响等。

四、写作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

审题

限制性:

1.立意限制。这是一道思辨类、关系型作文题。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命题人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爱自己爱他人的关系,考生审题立意时必须将思考重点放到对二者关系的探究上,不可仅仅扣住其中之一来写。

2.价值取向限制。王尔德的话强调的是爱自己,孟子的话强调的是爱别人,两句话都很有道理。二者组合到一起之所以给人一种矛盾的感觉,是因为命题人删掉了王尔德和孟子当初说话时的特定语境,又将二者组合在一起构筑了一种新语境。考生审题时不可轻易否定任何一方。

3.思维限制。仔细思考这两句话,考生便会发现二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自己是开始,善待自己,热爱生活,这样才能享受一生的浪漫;爱自己是开始,有了这个开始,才可能懂得爱他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何谈去爱他人?人和人的关系是相互的,懂得爱他人的人自然也能得到他人的关爱,这又是更高层面的爱自己。考生在审题时,要将两句话打通,进行统一的、辩证的思考。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考生可以写懂得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可以写爱自己是开始,爱他人是延伸;可以写将爱自己与爱他人结合起来;也可以写关爱他人、礼敬他人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爱自己等。只要能扣住爱自己爱他人的关系立意进行写作均可,这就给考生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

2.体验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的人生经历不同,对爱自己爱他人的体验也不同。考生的积累与认识不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便不同。只要能扣住二者关系来写,能自圆其说,便是符合题意。

3.文体是开放的。体验侧重于人生经历,适合写成就事明理的记叙文。思考侧重于自己的认识,适合写成议论文。 

解题

这是一道思辨类、关系型材料作文题,重在考查考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和写作能力,审题难度相对较大。

审题时必须弄明白两句话的意思。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理解王尔德的爱自己必须兼顾终身浪漫开始。怎么样才能获得终身浪漫呢?自己活得从容自如是浪漫,在关爱他人中获得乐趣也是一种浪漫。这个开始可以侧重自身,也可侧重由自身到他人。孟子的原话是: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说,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全话既强调了要爱人与敬人,还强调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爱他人也是爱自己,敬他人也是敬爱自己。考生审题时要抓住命题人隐含在材料中的价值取向,将两句话结合起来,探究爱自己爱他人的关系。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爱他人。

2.懂得爱他人的人才能更好地爱自己。

3.爱自己是开端,爱他人是发展。

4.爱他人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爱自己。

……

偏题立意:

1.让世界充满爱。(偏题,偏离了爱自己爱他人的关系)

2.要学会爱自己(偏题,脱离了爱他人,未扣二者的关系)

3.爱他人才更伟大(偏题,脱离了爱自己,未扣二者的关系)

范文展示

爱,让人生完美,让世界浪漫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爱自己是对自己生命的信任与尊重。人生的目标就是活下去并且活得好。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即便能够活下去,也很难活得越来越好。爱自己要学会接纳,笑对人生。父母、家庭、容貌和身体,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不可选择的东西。爱自己就是对这些内容的欣然接纳,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向上,越来越优秀,活出属于自己的风采。即便如残疾作家史铁生、断臂天使雷庆瑶、无臂钢琴师刘伟一样遭遇不幸,也不能放弃对生命的热爱。

爱自己是开端,爱他人是延续与拓展。

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妨补上一句——爱自己,推及到爱别人,浪漫到爱别人。孟子还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和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爱他人者,一定能得到他人回敬的爱。仁者爱人,仁者又怎么会对自己不仁不爱,只不过爱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完美,才有力量去爱别人,才有资格获得别人的爱。儒家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由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其实就是一个由爱自己到爱别人的过程。

从社会角度而言,爱他人是一种责任;从生命角度而言,爱他人却是一种生命需要。一个不懂得爱他人的人,就像不会呼吸的鱼,走出家族的水域,来到群居的社会,必将孤独自闭,焦渴而死。被爱是一种幸福,能够施与爱却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幸福。李连杰创办壹基金,姚明创办姚基金,濮存昕更是热衷于公益事业,在对他人的关爱中,他们提升了生命的境界。

爱是一种能力,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爱他人需要学会表达。

他人只有感受到了我们传递的爱,才能积极回应。当生命的冷雨凄风骤然而至,我们不仅需要保护好自己,也要学会保护他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与人抱团取暖,共同度过生命中的那一段严寒。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是可怜的,一个不会施与爱的人是可悲的。只有将爱自己与爱他人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走出狭隘,让生命沐浴在爱与被爱的光辉下,变得丰盈而厚重。

爱自己、完善自己,能让我们拥有完美的人生,但这只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别人才能拥有一整个浪漫的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