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作业17
(2020-03-14 23:30:47)
标签:
语文资料 |
分类: 高三语文 |
任务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9分)
清 平 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5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常插梅花醉”, 一个“醉”字将词人热爱梅花,为梅花陶醉的心情充分表达了出来。
B.“挼”读nuó:采摘。上片三四句透露了词人生活坎坷,屡处忧患,但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不减。
C.“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应包含深层语义。
D.李清照在词中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56.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不同的赏梅感受,请结合全词来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答:
任务二:6.下面一段话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
在我校新落成的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同学们排着长队等候办理图书。图书管理员说:“请同学们不要着急,不要拥挤,我校除原有的图书外,最近,又购买了许多小说、散文和文学作品,可以满足同学们的阅读要求。
第 处有误,应改为
第 处有误,应改为
7.阅读下面某商场五一黄金周促销活动广告片段,完成有关题目。(4分)
活动期间,为感谢我们多年来对广大顾客的关心和爱护,本商场将让利50万回报消费者;同时本商场将为[A]购买大型家电产品的市内顾客提供[B]送货上门的[C]服务[D]。
(1)语中画线句有语病,应改为:
(2)为使语意明确,应把“免费”一词加入A、B、C、D的 处。
8.下面一则征稿启事的草稿片段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作修改。(5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春节是海内外中华儿女阖家团圆、共度美好时光的节日。儿时的春节记忆,现代的过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倾诉我们的中国年。“印象中国年”全国首届新春主题文学大赛正式启动,现面向全国征收优秀稿件,希望广大文友竭尽绵薄之力,踊跃惠赠文稿。
答:
9.最近流感肆虐,下面是某幼儿园给家长的一则通知的初稿,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够准确、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最近流感盛行,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脑袋疼、四肢无力。早上来园前,请做好晨检。如有以上症状,请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并上报老师。注意平时勤开窗,多通风;让孩子多饮水;确保孩子多睡觉,防止过度疲劳。祝孩子们身体倍儿棒!
答:
10.下面这张海报有五处毛病,请找出来并进行改正。(5分)
海 报
第28届中学生《希望杯》影评征文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电影欣赏和电影评论水平,鼓励大家积极参赛,学生会文艺部要求我省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先生来我校作“电影艺术欣赏与评论”的报告。报告时间为12月16日下午4点。欢迎各年级同学届时光临。
星辉中学学生会
2019年11月13日
答:
11.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通 知
为彰显我市厚重人文的独特韵味、充满活力的时代内涵,准备由市委宣传部主办,作家协会联合承揽“讲中国故事,做时代新人”征文活动。
稿件要求突出书写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和感人故事。来稿达到发表水平,将陆续在《都市》杂志上发表,价钱为每千字200元。
投稿截至时间为×年×月×日。活动结束后抽空颁发获奖证书,并结集获奖作品。
答:
12.下面这封书信有多处格式不规范或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其中五处并加以修改。(5分)
尊敬的×××先生:
寄呈的《美玉生烟》已收悉,再三过目,深感敬佩。你深厚的古诗词功底,独到的解读之法,对我的诗歌创作有些许帮助,我自愧不如。这里按你的要求,我冒昧地对几处作了雅正。随信寄回,谨供参考。
顺祝
冬安!
××君
2019年12月12日
答:
任务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
夏日傍晚微感闷热,我步出宾馆,独自走向黑石礁。海声,哗哗复哗哗,好似在倾诉着什么?更有螺号的呜咽,从远处隐约传来。海,十分辽阔地展现出她全部的金色光芒,像鳞片,____。这座古老而新颖的水城,一下子摁亮它无数个灯盏,使天空布满了橙红色。无疑,这是一座梦幻般的城市。它所编织的人间故事,一网又一网地撒向大海。
目及处,夕阳真是无限唯美。怪不得有人,独自在久久凭栏远眺。那人,乍看像一尊紫铜雕像,立在暮色中,一动不动。我想斯时,无尽的浪花,已尽收于他的一望里了。渔火几点,也已在他苍老的眸子里燃烧,虽然朦胧了一些,但也算清晰可辨。这时,我听见他长咳了几声。他的咳声,在夜风中扩散得很远。后来听说,他是来自南方的一位年迈诗翁。我是远远地凝视着他的,他那一头苍苍白发,具有风云特有的韵致。白发缭乱着,像草原上的一丛白草,在随风飘逸,像一首婉约诗。
时隔三十余年,又有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在北戴河的望海亭里,也来凭栏远眺。海声依旧,渔火依旧,帆影亦依旧,朦胧在水波里。当一股湿湿的海风,掠过耳际时,我猛然想起,那个蓝色的大连湾,想起黑石礁,想起凭栏远眺的那位诗翁。或许,我现在的远眺里,已经有了他那时的内容与所感。所不同的是,____。既不惧怕独自凭栏,也不惧怕身后站着夕阳。这或许是岁月之钙,将这一身老骨强化了的缘故吧?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A.拟人、比喻、反复
C.比喻、夸张、排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既不惧怕独自凭栏,也不惧怕身后站着夕阳。这是岁月之钙,将这一身老骨强化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1分)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迎接早春的心情,就像陈酿了很久的浓酒,刚刚开启,香气馥郁而醇烈,殷切的期待鉴赏。轻品了一口,就陶醉在春天的意境里,只愿沉迷不醒,静心守候那一份安然与宁静。享受春风拂面的温馨,轻柔而细腻,欣赏春雨润物的情怀,倾心而无私。绵绵丝雨轻轻落下,____,朦胧而幽远,就连落地溅起的水花都非常的淡雅漂亮,清风细雨复苏了万物,在睡梦中醒来,投入到春天的怀抱中。
一缕阳光,漫铺小院;一朵白云,漂浮天际;一阵煦风,吹拂脸颊;一滴甘露,滋润精灵;一株芳蕾,香艳绕庭。春光悄无声息地到来,飘过山野,穿过小巷,漫步于林间花丛,喜迎春天的问候。轻启窗扉,惠风和畅,在清闲的时光里,安坐于小院,慢抚琴弦,弹曲天籁,倾心聆听,妙不绝耳,____。环目四周,心境旷然,闲庭信步,独享其中,沉浸在春天的浪漫中。
静静地安守着小院,仰望天空,任阳光随意地倾泻,无声的落地,呵护着一花一草。青苔漫上了台阶,爬山虎饰满了院墙,娇妍的花蕾点缀在青翠之间,尽显纯净的妖娆。春风染绿了经年的暖枝,春雨滋润了稚嫩的盆栽,仿若台阶石凳都有了生机,小院到处弥漫着春的气息。一把藤椅,一杯清茶,尽享着这一切属于春天的美景。
4.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A.比喻、比拟、夸张
C.比拟、夸张、对偶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青苔布满了台阶,爬山虎爬上了院墙,花蕾点缀在青翠之间,尽显妖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
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1分)
秋不似夏天那般的张扬似火,秋很宁静,宁静到连夏天活跃无比的蝉也被秋偷换成了蟋蟀。乍看,初秋并不美,在北方的秋天并不像南方那样丹桂飘香,也不像海边有肥美的螃蟹。初秋没有深秋的菊花傲霜,也没有中秋的皎洁明月。虽初秋不美,但它也不像大人口中的“萧瑟”,它也是快乐的。
初秋的树叶开始落了,但它只是打算储存营养准备过冬;初秋的草丛开始枯黄,____;初秋的花败了,但它坐拥日趋成熟丰美的果实。
秋天不似春天,春天的味道是潮湿的泥土与青草味;夏天的味道是花朵的香甜与树木的木味;冬天的味道是爆竹与干冷的气息。秋没有冬与春交接的料峭,没有春天与夏天草木的勃勃生机,可它有自己的味道与美好的事物。秋有果实的甜味,有粮食的香味,有风的干味,有云的冷味。它有中秋的月,深秋的菊,晚秋的霜,南方的桂,沿海的螃蟹。它就像一朵花,那一整朵的花似一个年份,这朵花有四片花瓣,第一片是粉色,第二片是绿色,第三片是金色,第四片是白色,而第三片是秋;假若它是一片叶,而整个枝杈的叶子也似一个年份。这个枝杈有四片叶子,第一片是墨绿色,第二片是血红色,第三片是夜蓝色,第四篇是灰黑色,而第三片叶子是秋。
我要说,秋永远是一年里最好的季节,永远是那个最神秘、最宁静、最洁净的季节。
秋前的夏是生命的中年,____。秋见证了生命的终结与新生,而它,也在默默孕育着属于自己的生命。
7.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A.拟人、比喻、夸张、象征
C.比喻、拟人、排比、通感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秋很宁静,不似夏天那般热烈,蝉不知不觉地换成了蟋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
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1分)
看看蝙蝠,就使我想起小时的往事。那时我住在大陆北方的农村。____,人们白天多不敢外出。因而一到晚上,家家户户,人手一把芭蕉扇,纷纷坐到门前的瓜架豆棚边纳凉进晚餐。这种情景,正如某田园诗人所写“晚时爱风凉,家家豆棚坐”。不过我们孩子不怕热,总是三五成群,在打麦场上追逐戏嬉,或脱下鞋子,抛上天空兜蝙蝠。一面口中还高唱着当地的一支童谣:“蝙蝠早来,给你草鞋,蝙蝠迟来,给你皮鞋……”果然,蝙蝠一见到抛上去的鞋子,立即争相往鞋窝里钻。____,又都急急往外飞去,因而始终兜不到一只。不过大家却乐此不疲,以此为夏夜的玩乐。然而一晃间,三十多个夏季,就在蝙蝠的翅膀下抖落了。这些童年旧事,如今在异乡的夏夜里偶然忆起,不禁带给我悠悠如水的乡心,丝丝如缕的客梦!
10.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A.引用、拟人、借代
C.对比、夸张、比喻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如今在异乡的夏夜里偶然忆起的这些童年旧事,不禁带给我如缕的客梦,像水的乡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
1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
参考答案:
55、解析:选B B项,“读nuó:采摘”错,应该为挼(ruó):揉搓。另外“雅兴不减”也错。说把梅花揉碎,心情很不好,眼泪把衣襟都湿透了。插梅与挼梅,醉赏梅花与泪洒梅花,前后相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阶段与不同的心情。
56、解析:本题已经明确为对比手法,需要结合表现不同的赏梅感受的内容分析。上片忆旧,分为两层。开头两句回忆早年与赵明诚共赏梅花的生活情景:踏雪寻梅折梅插鬓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醉”字,不仅是酒醉,更表明女词人为梅花、为爱情、为生活所陶醉。三、四句当写丧偶之后。生活的坎坷使她屡处忧患,饱尝人世的艰辛。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这两句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下片三、四句又扣住赏梅,以担忧的口吻说出:“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看取”意为“看着”。晚来风急,恐怕落梅已尽,想赏梅也看不成了。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映;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碎;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表现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国家之忧。
参考答案:上片一、二句写自己早年醉赏梅花,三、四句写中年泪洒梅花,下片三、四句写晚年无心(难以)赏梅。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赏梅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突出了词人人生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国家之忧。
6、参考答案: “图书”后加“借阅手续”,或“等候借阅图书”,或“等候办理图书借阅证” 最近又购买了许多小说、散文等文学书籍,或把“和”改为“等”
7、参考答案:(1)“我们”与“广大顾客”对换位置 (2)B
8、解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适用于中秋节,此处可改为描写春节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倾诉”与“中国年”搭配不当,可改为“抒写”。“征收”指政府依法向个人或单位收取税款等,此处是文学大赛举办方发布的征稿启事,应改为“征集”。“竭尽绵薄之力”是谦辞,只能用于自身。这里用于广大文友,不合语境,可改为“鼎力支持”。“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等,不适用于征文的语境。“惠赠文稿”可改为“投稿”。
参考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改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倾诉”改为“抒写”;“征收”改为“征集”;“竭尽绵薄之力”改为“鼎力支持”;“惠赠文稿”改为“投稿”。
9、解析:“脑袋疼”不得体,过于口语化,改为“头疼”;“看病”不准确,此时还不能确定孩子一定生病,应改为“就诊”或“检查”;“上报”不得体,家长与老师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应改为“通知”或“告知”;“多睡觉”不准确,因为“多睡觉”不一定对健康有利,应改为“睡眠充足”;“倍儿棒”不得体,过于口语化,改为“健康”。
参考答案:“脑袋疼”改为“头疼”;“看病”改为“就诊”或“检查”;“上报”改为“通知”或“告知”;“多睡觉”改为“睡眠充足”;“倍儿棒”改为“健康”。
10、解析:特定称谓用双引号;“增强”与“水平”搭配不当,“要求”有命令语气,谦敬失当;缺少报告的地点;“光临”不合海报的语体。
参考答案:书名号改为双引号;“增强”改为“提高”;“要求”改为“特邀”;补充报告的地点;“光临”改为“参加”。
11、解析:结合“是一则征稿启事初稿的片段”分析,把“准备”改为“拟”。“承揽”,接受(对方所委托的业务),承担。结合“征文活动”分析,改为“承办”。结合“来稿达到发表水平,将陆续在《都市》杂志上发表”分析,“价钱”不合语境,改为“稿酬”。“截至”,停止于某期限,但是并未结束,后面仍继续,改为“截止”。“抽空”,口语化,不合文体要求,改为“择日”。
参考答案:“准备”改为“拟”;“承揽”改为“承办”;“价钱”改为“稿酬”;“截至”改为“截止”;“抽空”改为“择日”。
12、解析:仔细阅读这封书信,可发现:书信格式要求中,称谓要顶格写,所以称谓“尊敬的×××先生”须顶格。书信格式要求中,祝贺语要顶格写,所以祝语“冬安”须顶格。“寄呈”,是个谦辞,“呈”字是指自己将书信等恭恭敬敬地给对方看。寄呈说白了就是“寄给”。这里是别人寄给自己信,表达不得体,应改为“寄来”。“过目”,看一遍(多用来表示审核),一般用于下级请上级看自己所送东西或者文章等,属于敬语。这里是说自己看别人寄来的文章,表达不得体,应改为“拜读”。“些许”,一点儿;少许。用于此处不够谦虚,表达不得体,应改为“莫大”。“雅正”,敬辞,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此处是说自己对别人的文章进行修改,表达不得体,应改为“改动”。
参考答案:称谓“尊敬的×××先生”须顶格;祝语“冬安”须顶格;“寄呈”应改为“寄来”;“过目”应改为“拜读”;“些许”应改为“莫大”;“雅正”应改为“改动”。(任意答出五点即可)
任务三:1、解析:选B “好似在倾诉着什么”运用了拟人手法,“像鳞片”“乍看像一尊紫铜雕像”“白发缭乱着,像草原上的一丛白草”运用了比喻,“也已在他苍老的眸子里燃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2、参考答案:原句用“或许”及设问句,以商量探讨的语气来表情达意,显得委婉而富有情趣,并且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3、参考答案:闪闪烁烁地推向天际 对身后的夕阳,我没有了那种淡淡的感伤
4、解析:选B “迎接早春的心情,就像陈酿了很久的浓酒”“仿若台阶石凳都有了生机”是比喻,“清风细雨复苏了万物,在睡梦中醒来,投入到春天的怀抱中”是拟人,“一缕阳光,漫铺小院;一朵白云,漂浮天际;一阵煦风,吹拂脸颊;一滴甘露,滋润精灵;一株芳蕾,香艳绕庭”是排比。
5、参考答案:原句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漫上”“饰满”写出了青苔与爬山虎不断延伸生长的过程,具有动态美。描写更加细致传神,内涵丰富。“娇妍的花蕾”中“娇妍的”写出了“花蕾”的美丽,“纯净的”限定“妖娆”,丰富了“妖娆”的内涵,使景物的特点更加具体可感。
6、参考答案:形成薄薄的雨帘和淡淡的雨雾 柔美的音符融入春天的节奏
7、解析:选C “它就像一朵花”运用比喻的手法。“宁静到连夏天活跃无比的蝉也被秋偷换成了蟋蟀”运用拟人的手法。“秋有果实的甜味,有粮食的香味,有风的干味,有云的冷味”运用排比的手法。“冬天的味道是爆竹与干冷的气息”运用通感的手法,以嗅觉写味觉。
8、参考答案:强调的意味更浓。原句先说秋天和夏天的不同,再说秋天很宁静,再写随着季节的不同,景物也发生变化。改后就达不到这种强调意味。原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偷换”运用拟人手法,说明景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运用被动句式,“蝉”被换成“蟋蟀”,写出了季节的变化,是不随着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9、参考答案:但它只是为了来年新春的萌发 而秋后的冬季是生命的终点与起点
10、解析:选D 文段中主要运用了引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晚时爱风凉,家家豆棚坐”及歌谣是引用,蝙蝠“钻”是拟人,“悠悠如水”是比喻。
11、参考答案:原文是短句,句式活泼,有韵味。原文先是“乡心”,后是“客梦”,符合事物的逻辑顺序;原文的修饰成分“悠悠”“丝丝”的描述更生动形象。
12、参考答案:那儿的夏季特别热 但当鞋子快落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