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山泉在胸
山泉在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56
  • 关注人气:2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三语文作业4

(2020-02-18 14:46:56)
标签:

语文资料

高三语文学科假期作业安排

         完成作业:《种树郭橐驼传》第四段默写+情景式训练+15个选择题+压缩题

7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不知始何名。病 隆然伏行,有类者,故乡人号之。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因舍其名,亦自谓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 他植者虽 ,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 也,能顺木之天以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 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 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 尔植,督尔获,早 ,早织而 而幼孩,遂而鸡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 以劳吏者,且不得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将来可能这样考]

1.《种树郭橐驼传》中,用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要        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用种树要        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扣,说理透彻。

2.《种树郭橐驼传》中,问者养树后,提出了             ,可乎?的建议,即建议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

3.《种树郭橐驼传》中,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话加以概括:好烦其令,                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

4.《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是一个不知姓名,身份卑微,平凡朴实、豁达,身残而自信的农民。不知始何名。病偻,          写出了人物的身份卑微及形象特征。甚善。          ,残疾者多忌讳他人言其残疾,此人坦然接受名,还自谓橐驼,可见其坦荡明达,不因病偻而自卑,其言行中可见顺天致性之意。

5.《种树郭橐驼传》中,从买树者、树、他植者三个角度,侧面写郭橐驼业绩非凡:从买树者来看,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从来看,视驼所种树,                   ;从他植者来看,         ,莫能如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解的一项是 )

A.“茂材”,又作“茂才”,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B.“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后引申为边邑、边境。

C.“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隋朝开皇二年始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D.“甍”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道”为年号,汉代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

B.“进士”,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C.“教授”是我国古代的学官名称,宋代除宗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均置教授。

D.“丐闲”文中是指请求辞官归家,类似的提法还有“乞休”“乞骸骨”等,而“致仕”是指出来做官。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和《诗》《书》《礼》《论语》合称为“五经”。

B.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C.幽、厉指周幽王、周厉王,“幽”“厉”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所给的谥号。

D.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官员要直谏皇上,故先“免冠”以谢罪。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妹,就是堂妹。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

B.乡贡进士是指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考试的及第者。参加这一层次的考试需经乡试、府试两级选拔。

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

D.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成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偏将,副将,将军的辅佐,此官制始设于春秋,通常由帝王拜授,也有大将军拜授的。

B.刑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职务,其最高掌管为刑部尚书。

C.实封,食邑制度之一。封户有虚实之别,其封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唯加实封者,才能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

D.“迁”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也有作降职远调的例“左迁”,表升迁的词语还有“擢”、“升”、“出”、“陟”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部是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中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

B.原文“绍定三年”中的“绍定”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个年号。

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

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死称“崩”,诸侯死“薨”,大夫死“卒”,士死“不禄”,一般人死了就直接说“死”。

1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指帝王和王后的死。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朝中权臣或辅政大臣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C.“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D.“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这里指的是汉高祖刘邦,谥号为高皇帝,按照唐朝以前的习惯用谥号称呼皇帝,应该称汉高帝,汉高祖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法。

B.汉代以前,夫人也可用于称帝王之妾,汉代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执政”以上人)之妻称夫人,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和下人对主人的妻妾的称呼。

C.“崩”本义为山的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对帝王的死称“崩”。

D.本纪或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本纪”,非帝王不能称本纪。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有的。明朝以前一个皇帝大多不只有一个年号,明朝以后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B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C.“巡抚”在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三、语言表达语段情境

北京这个地方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人。有时候走在街头,擦肩而过的人往往在说着你所听不懂的话,它们或者柔软轻快,或者厚重朴直,或者明朗爽利。虽然有的方言听不懂,但是不同的腔调仿佛________着不同地域的气质风采。这在众多的方言小品节目中,在各地的地方戏曲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操着不同方言的人怎么________呢?这需要一种工具书来解释这些方言,这就要说到训诂学的另一门类——方言学。

西汉时期的扬雄写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方言词汇书——《方言》。本书收集了前代遗留下来的方言资料,经常拿着笔和绢,亲自调查、编写到京城来的人说的各种方言。扬雄综合这些所收集和调查到的资料,形成了《方言》一书。他发现了方言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以前各诸侯国之间来往交流较少,各地方言________;到了汉代,交通较之以前方便了,交流多了,原来的方言就变成了现在的同义词。而那些意思相同但发音不同的汉字,就是因为时代不同或者地域不同而产生的。所以,在《方言》里我们看到,扬雄一方面汇集了各地不同的方言,(   )。这不仅展现了汉语的________,也证明汉语的共同语正在形成。同时,《方言》也反映了社会的风土人情,我们可以从当时的语言中了解汉代人的生活状况,比如衣服形制、身份地位等。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表达 沟通 截然不同 琳琅满目

B.负载 沟通 千差万别 丰富多彩

C.负载 勾通 截然不同 丰富多彩

D.表达 勾通 千差万别 琳琅满目

16.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书收集了前代遗留下来的方言资料,扬雄经常拿着笔和绢,亲自调查、编写到京城来的人说的各种方言。

B.本书收集了前代遗留下来的方言资料,经常拿着笔和绢,扬雄亲自调查、编写到京城来的人说的各种方言。

C.本书收集了前代遗留下来的方言资料,经常拿着笔和绢,亲自调查、记录到京城来的人说的各种方言。

D.本书收集了前代遗留下来的方言资料,扬雄经常拿着笔和绢,亲自调查、记录到京城来的人说的各种方言。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另一方面还指出了全国或者较大地域内所使用的“通语”

B.同时,他还指出了全国或者较大地域内所使用的“通语”

C.另一方面还把全国或者较大地域内所使用的“通语”汇总入册

D.同时,也把全国或者较大地域内所使用的“通语”汇总入册

四、语言表达语段情境

凡中国人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倘与传来的积习有若干抵触,须一个斤斗便告成功,才有立足的处所;而且被恭维得烙铁一般热。否则免不了标新立异的罪名,不许说话;或者竟成了大逆不道,为天地所不容。这一种人,从前本可以夷到九族,连累邻居;现在却不过是几封匿名信罢了。

所以现在的中国,社会上毫无改革,学术上没有发明,美术上也没有创作;至于多人继续的研究,前仆后继的探险,那更不必提了。国人的事业,大抵是专谋时式的成功的经营,以及对于一切的冷笑。

但冷笑的人,因为反对改革,所以有保守的能力:即如文字一面,白话固然看不上眼,古文也不甚提得起笔。照他的学说,本该去“数麻石片”了;他却又不然,只是莫名其妙的冷笑。中国的人,大抵在如此空气里成功,在如此空气里萎缩腐败,以至老死。

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倘使他反对改革,他就没有保守的能力

B.纵使他反对改革,但也不否认有保守的能力

C.不仅仅反对改革,又有保守的能力

D.虽然反对改革,却又未必有保守的能力

19.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数麻石片”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这种现象的蔓延是发人深思的。

B.“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B.生命的路是进步的,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C.我们需要革新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

D.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

21.简要概括下面文字所说明的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不超过25字。(5)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成语往往由四个字或者三个字构成,如置之度外”“想当然。字数多的极少,如牵一发而动全身。成语句式整齐,如稗官野史”“微言大义”“轻描淡写”“树碑立传”“面黄肌瘦。至于前呼后拥”“千军万马”“山清水秀,平平仄仄,就是好听。四字成语里面很少有违背这个规矩的。唯一不正经的一个成语,就是乱七八糟,因为按照美学应该是乱七糟八,或者七乱八糟,结果它却偏偏是乱七八糟,所以就乱七八糟了。

答:                                                                

 

                                                                   

 

                                                                    

 

 

22.阅读下面新闻材料,写出导语。(5)

昨天下午两点多,长沙火车站广场邮政局前坪,地上有床破旧的蓝色棉被,一位老人就躺在棉被下,露出一双脚,沾满污泥。附近的清洁工人李师傅说,昨天中午12点左右,他在火车站广场打扫卫生,有人叫他过去看看躺在地上的流浪汉。他躺在这几天了,我也觉得有些奇怪,就过去推了推他,发现他已经过世了。李师傅说,老汉五六十岁,3月份起就在这下了,他很枯瘦,每天都独自一人去捡破烂。

他应该患病很久了,8月的时候,我见到有120急救车,过来接他去医院,过了十多天,他又回来了,还是白天捡破烂,晚上就在广场上睡觉。李师傅觉得老汉很可怜,回想起来,这些天,老汉的病好像又重了些,没见过他吃过东西,只是喝水。

火车站依旧人来人往,不时有行色匆匆的旅客从老人身边经过也就是匆匆一瞥,又继续赶自己的路。如果有人早点注意到他,或许他能在世上多活一些时间。李师傅感叹说。

答:                                                                

 

                                                                   

 

                                                                   

 

23.请依据下面的文字叙述,为幸福指数下一个定义,不超过25个字。(5)

幸福和痛苦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感受。幸福指数最早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来的,他认为幸福=效用/欲望。当欲望既定时,效用越大越幸福;当效用既定时,欲望越小越幸福。幸福与效用同方向变化,与欲望反方向变化。如果欲望是无穷大,则幸福为零。幸福指数这个系数衡量的是个人的主观愿望,每个人认为自己幸福与否和自己的欲望及效用有关。

幸福指数就是                                                                                                                

218日答案:

1.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其莳也若子

2.以子之道 移之官理

3.若甚怜焉 而卒以祸

4.隆然伏行 名我固当

5.皆争迎取养 或移徙 无不活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6D(封爵的大官之死可以称甍,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甍。) 

7D(“致仕”也是指请求辞官归家。)

8A(《论语》不属于“五经”之一,《春秋》为“五经”之一。)

9B(未能及第者)

10D(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中“永和初,出为河间相”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11B(一个皇帝一生可以用多个不同的年号。如文中的“绍定三年”“嘉熙二年”“淳祐二年”都是宋理宗赵昀的年号,宋理宗用过八个年号。)

12B(将“权臣或辅政大臣”改为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

13D(“非帝王不能称本纪”错)

14B皇帝的庙号。

15.解析:选B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负载”与“风采”搭配,而“表达”则不能。勾通:暗中串通。贬义词。沟通:使彼此通连;相通。是个中性词。显然应用“沟通”。截然不同:表示事物相互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千差万别:形容种类多,差别大。这里指各地的“方言”种类多,差别大,所以应该用成语“千差万别”。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丰富多彩:形容花样很多,内容丰富。此处语境是“展现了汉语”的丰富内容,所以应该用成语“丰富多彩”。

16.解析:选D 此题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搭配不当,“编写……方言”错误,应为“记录……方言”。B项,缺主语,“扬雄”应移到“经常”前;搭配不当,“编写……方言”错误,应为“记录……方言”。C项,缺主语,在“经常”前加“扬雄”。

17.解析:选A 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根据前句的“一方面”可知,此句应该是“另一方面”,据此排除B、D两项;根据句子结构一致的原则可知,与前句的“汇集……”对应的应是“指出……”,据此排除C项。

18.解析:选D 分句间应是转折关系,故答案在B、D两项中选;根据原文“即如文字一面,白话固然看不上眼,古文也不甚提得起笔”可知,反对改革的人没有保守的能力。据此,排除B项。

19.解析:选B  A项,表示讽刺否定;B项,表示引用;C项,表示强调;D项,表示特殊含义。 “数麻石片”为江苏方言,是“没有本领便不必提倡改革,不如去数石片的好”的意思。这里引号的作用是引用。

20.解析:选A 前文强调国人一味冷笑,缺少实干精神,根据语境,此处应填“做事”与“发声”。

21. 参考答案: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是简洁、整齐(或“对称”)和富于音乐性(或“音韵和谐”“铿锵”)。(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解析:本题要求找出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关键句是成语往往由四个字或者三个字构成”“成语句式整齐”“平平仄仄,就是好听,从这几句话中即可概括出答案。

22.参考答案:在长沙火车站,时时都有人在这里与亲友分别,也在这里与亲友重逢。悲欢离合本是人生常态。昨日,一位名字不为人知晓的老人却在这里永远地告别了人世。

23.解析:语段的第一句解说幸福痛苦是不同感受,第二句是幸福指数的提出,第三、四、五句写效用欲望幸福的关系,第六句写幸福指数的内涵——衡量个人主观愿望的系数,与欲望和效用有关。这样分析后,就可以通过分析欲望、效用的关系得到概念的本质属性,即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问题。

参考答案: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系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