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三语文每日一练1

(2020-02-06 17:11:54)
标签:

语文资料

分类: 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每日一练1

名句默写:

1、《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2、《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的诗句是        

           

3、《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4、《将进酒》中                  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5、《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作者不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的诗句是                    

6、《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           

           

7、《将进酒》中                  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人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8、《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而自己又无力改变现实只能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9、《将进酒》中现作者藐视富贵利禄却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10、《将进酒》中气势惊人以时间空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用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短暂渺小脆弱的诗句是                  

11、《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发出感慨的诗句是                      

12、《将进酒》以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13、《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                    

14、《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15、《蜀相》中以幽静春景衬托出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                     

16、《蜀相》中描写景色以乐景哀情的句子是           

           

17、《蜀相》中写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18、《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并奠定了全诗沉挚悲壮风格的句子是                       

19、《客至》中写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的句子是          

           

20、《客至》中                   两句写主客对饮并招呼邻翁助兴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21、《客至》写招待寒酸简单但却满蕴真情的句子是          

          

22、《客至》中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的句子是                    

23、客至》中描写春水和鸥群的句子是                  

24、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5、《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26、杜甫漂泊流浪登高望远见秋风落叶、大江东去吟出应景诗句                     可见诗人内心是多么凄凉。

27、《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28、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29.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 )

30.膜拜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 )

31.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

32.古代祭祀或祭拜所用纯色全体牲畜和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叫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所以这类牺牲称为( )

33.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独居以示虔诚。这些活动叫斋戒。斋戒时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 )

34.纨绔子弟代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因为纨是一种细而有光泽的绢帛;绔是套裤是套在最外面御寒的。穷人一般穿不起绔而富贵人家子弟不仅穿纨还讲究纨绔( )

35.古人称已嫁出的女子回娘家省父母为归宁也指男子归省父母。( )

36.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

37.(2017·全国卷)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

38.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称元日、新春、新正等。春节习俗是庆贺过去的一年,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

39.元宵节古称上元节、灯节。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好的收成。吃元宵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习俗。元宵节的习俗还有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灯、迎紫姑、走百病等。( )

40.清明节据传为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仿效。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

41.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

42.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 )

43.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

44.重阳节《易经》将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

45.(2019·全国卷)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

46.(2016·全国卷)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47.(2016·全国卷)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48.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天干常用来表示次序地支可用来表示时间。把天干地支依次组合配成六十对称为六十甲子 ( )

 

 

 

 

 

 

高三语文每日一练 答案

1、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2、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3、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4、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5、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6、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7、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8、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9、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1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1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12、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1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14、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5、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16、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17、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18、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19、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20、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21、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22、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23、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24、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5、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26、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7、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8、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9.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在鸿门宴中有这样一句话:“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座位座次的尊卑,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定义。上朝,居家,作战营帐等

30.膜拜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

31.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32.古代祭祀或祭拜所用纯色全体牲畜和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叫牺牲色纯为"牺",体全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所以这类牺牲称为。()

[拓展] 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用羊、豕各一,称为少牢

33.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独居以示虔诚。这些活动叫斋戒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来源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不与妻妾同寝,减少娱乐活动。斋戒时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荤"在现代意义主要指肉类,通常与代表鱼类海鲜的"腥"字连在一起用,古代则不然。斋戒中的不吃荤,并非吃素食、忌肉食,而是指葱蒜韭姜等有刺激气味的菜。斋戒,也指佛教用语。

34.纨绔子弟代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因为纨是一种细而有光泽的绢帛;绔是套裤是套在最外面御寒的。穷人一般穿不起绔而富贵人家子弟不仅穿纨还讲究纨绔。()

35.古人称已嫁出的女子回娘家省父母为归宁也指男子归省父母。()

36.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孟姜女,姓什么?

37.(2017·全国卷)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阴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38.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称元日、新春、新正等。春节习俗是庆贺过去的一年,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拓展] (1)古时候人们把谷物的成长周期称为。民间一般从上年的腊月初八或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来年的正月十五都称为春节。(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39.元宵节古称上元节、灯节。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好的收成。吃元宵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习俗。元宵节的习俗还有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灯、迎紫姑、走百病等。()

[拓展]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唐寅《元宵》)

40.清明节据传为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仿效。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二十四节气之一,寒食不是

[拓展] 寒食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41.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拓展]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42.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

[拓展]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43.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拓展]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

44.重阳节《易经》将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拓展]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5.(2019·全国卷)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拓展] 韩氏、赵氏、魏氏原是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中的三个他们在春秋晚期逐步掌握晋国的大权后来周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史上称韩、赵、魏三国为三晋

46.(2016·全国卷)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47.(2016·全国卷)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汉朝张衡《二京赋》、班固《两都赋》中指长安与洛阳。明朝指南京和北京,清朝指盛京和北京。

48.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天干常用来表示次序地支可用来表示时间。把天干地支依次组合配成六十对称为六十甲子。()

[拓展]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组成了古代纪年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