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外院新“生”音】暹罗之旅 by徐潘依如

标签:
杂谈 |
暹罗之旅
Bangkok
曼谷,繁华与苦难并存。
——题记
相比其它的国际大都市,曼谷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一份安详纯净与虔诚。
到曼谷的日子,碰巧是泰国的母亲节,即泰国皇后的生日,作为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皇族对于整个国家的意义不言而喻。
当我们接踵涌进装饰得金碧辉煌的玉佛寺时,随处可见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游客,但在香炉前跪地叩首,用荷苞蘸取福水点头的人们,大多都说着泰语。下午2点多,藏经阁和舍利塔旁就跪满了人,不知是为了一睹皇后的尊容,还是一种类于朝圣的仪式,听说至少要跪到6点左右皇后才会出现,这也意味着他们要保持同样的姿态三四个小时的时间。也许,对不少人而言,这像是个人崇拜式的迷信,但就我了解的来看,这更像是一种对皇族存在和奉献的爱戴和感激。他们用最原始最简单的方式来最深刻最朴实地表达着自己虔诚与信念。
有“黄袍佛国”之称的泰国除了宫廷文化,佛教文化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无论你走在泰国的哪一个角落,都会看到大街小巷内用佛龛供着的四面佛。这尊“有求必应佛”拥有四颗头、四张脸以及四只手臂,他的每一面都有各自的寓意,分别代表爱情、事业、健康与财运。他掌管人间的一切事务,是泰国香火最旺的佛像之一。对信奉佛教的人来说,到曼谷不拜四面佛,就如入庙不拜神一样,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
当然,还有稠密的金玉璀璨、高耸挺拔的寺庙来彰显泰国的佛教魅力,在这片只有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供奉着2万多座的佛寺,接受着来自各方的膜拜,以致让金瓦加上镰刀似飞檐的标识,成为一个国家的象征。
曼谷的繁华是金镀玉镶的佛像和皇族,而曼谷的苦难则由水上人家来承担。
无论是在泰国的母亲河湄南河还是我们游玩的大城王朝护城河上,总能看见河两岸用木头支起的高脚屋,木头已经腐烂,筑屋板有气无力地踩着坑坑洼洼的泥泞地面,勉强撑住头上的房顶。这些残破不堪的房屋因去年的那一场洪灾而更显落败。连城市的立交桥下都布满了脏兮兮的水沟和乱糟糟的房宇。
就在我们心生怜悯万分同情时,却发现苦难对泰国人来说似乎并不意味着悲伤,当乘船游玩的我们被河风吹得云里雾里,油然生出一副“君临天下”的驰骋感,看到两岸有人便拼命挥手时,得到的不仅是友好的回应,还有开摩托艇的“老妈妈”的耍帅,与高脚屋旁可爱的泰族女孩的用手摆起爱心。
也许,这就是曼谷,繁华与苦难交织而成的乐章。
Pattaya
来到有东方夏威夷之誉的芭提雅,当然不能错过海。
海水裹挟着算不上细腻的白沙伴随着潮汐的韵律滚滚而至。
一行人搭上了快艇到达海上一处人造平台玩起了天空降落伞。我被放逐到了空中,任由快艇拉着上天下海,左右摇荡。有那么一瞬的恐惧,却立即被在空中所望见的海岸高楼鳞次的美景所冲淡。“蜻蜓点水”时我整一个人被扔入水中,呷了一大口咸涩的海水,连连感慨暹罗湾的水好咸。
到达金沙岛后,绝不能拒绝游玩的项目就是游泳。不擅水的我租了个救生圈,然后就一头倒在救生圈上,让阳光把自己涂满,“随波逐流”,任海水的脾性把自己送走送远,好不惬意。
从海岛回来的路上,看快艇一路劈波斩浪,遗下一路浪花,我们彷如正奔走在红毯之上,两边还杵着恭送的仪仗队。渐行渐远的海岛如巨龙般盘卧在海上,空中的云朵配上水彩未干的深蓝的天穹水墨一般地晕染开来。泰戈尔曾说,心的欢乐是一种春晨吟唱的活的欢乐,我想,那就是芭提雅海水的味道,欢乐的味道。
芭提雅的艺城也是自己一个非常喜欢的景点,看里面的剧场表演就像在读泰国的史诗,很壮观,很真实。有腾跃的舞龙,有激越的鼓点,有柔美的古典舞,有象群的表演,气魄恢弘,令人流连,恪守住不能拍照的规矩真是很痛苦。
当然,芭提雅的美还在于它举世闻名的人妖,白天静悄悄晚上乱糟糟的红灯区等等。汪曾祺见天池水之蓝无言以状之,也许芭提雅的美也同样难以诉诸笔端,还必须由自己来切身体会才能真正领会。
Ending
离开泰国的时候,已是傍晚,曼谷下起了雨,当飞机穿过稠厚的沾有雨意的白色卷云时,落日在那一瞬把云层渲染出金灿灿的霞光。金蓝色调在天际线处交会,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有如迷离的梦幻突然在眼前成形。望了望机翼下侧的湄南河平原,蜿蜒的水道正在那片土地上逶迤而行,蜜饧似的融在流波的心窝里,水田烘托出灰蒙蒙的暗影,如巨幅的画卷豁然而抖落,定格这一举世的胜景。也许,这将是我记忆里最美的收藏了。
http://blog.renren.com/blog/287404711/867631669?from=friend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