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匡文留诗集《站立的泥土》(33)

(2025-11-17 14:05:21)
标签:

文化

匡文留诗集《站立的泥土》(33)

     诗人简介

 

 

匡文留,当代著名诗人。满族,生于北京,长于大西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甘肃人民广播电台主任编辑、记者。现在北京兼职、写作。获“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实力诗人奖”,首届唐刚诗歌奖终身荣誉奖。1980年步入诗坛,在全国二百多家报刊发表诗作三千多首,作品被收入百余种选集并介绍到国外。出版诗集《爱的河》《女性的沙漠》《第二性迷宫》《西部女性》《情人泊》《女孩日记》《匡文留抒情诗》《爱狱》《灵魂在舞蹈》《另一种围城》《古都·诗魂》《我乘风归来》《回眸青春》《大地之脐》《匡文留诗选》,长诗《满族辞典》,散文诗集《走过寂寞》《少女四季》,散文集《姐妹散文》《诗人笔记》《围城内外》,诗论集《匡文留与诗》《匡文留诗世界》,长篇小说《花季不是梦》《体验》《我的爱在飞》,长篇纪实《少女隐情》《我爱北京》《我爱我的祖国》《我爱中国共产党》等三十部专集。多次获全国及省级文学奖,简介与创作收入国内外近百部权威性辞书。


跋一:

     
最忘不了的意象是他们和它们

——读匡文留诗歌《家中的老物件》

                                                                   
呼岩鸾
 
        
著名女诗人匡文留自己本身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一个美好的意象,这一意象的美好更在于她在祖国各地与世界各地行走,发现着制作着美好意象,蓊蓊郁郁美轮美奂地种栽于她的诗歌园圃,只求美好而不求围观。因之她的诗歌一方面是严正炽热,另一面是精致温柔。她的诗人使命似乎是给她所有美好事物的建构意象,找到立身之地以葆永不朽坏。于是威严老满洲白山黑水中走过一只幼牝鹿,童稚的眼睛流着春天的泪水;方正的老北京香山的一枚枫叶,夹在纳兰性德的词集中犹存残红;粗犷的老黄河在兰州安宁堡解冻了,两个老人领着他们的子女,在河滩上看黄河水怎样浇开桃花;法国巴黎塞纳河的轻浪盖不住一个中国女子的脚步声;埃及金字塔顶的白云落在一个中国女子肩上;还是她,抓一把撒哈拉沙漠的沙粒去掂量塔什拉玛干沙漠的重量……
       
这让我想起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意象林徽因,由于她诗歌中丛生的美好意象,这位新月女诗人永远年轻美好。但是我觉得当代女诗人匡文留给世界奉献的最让人忘不了的美好意象,在《家中的老物件》这首诗里面。
       
如何会遗失呢/一些家中的老物件/总有谜终归灰飞烟灭//比如一只棕黄色牛皮提包/跟影视剧里/士绅或文人拎的一样/年轻的父亲手握提梁/长衫步履匆匆闪回的画面中/牛皮包装满故事和诗词//后来它蔫皱如同父亲的身体/却默然蹲于家的一隅/怅望那把蒙尘的藤椅//比如一件织锦缎旗袍/牡丹玫瑰辉映母亲的华年笑靥/簪松江浪花  织富士莹雪/一逶一迤间沉溺樟木箱底/嘤嘤呜咽  竟严丝合缝于/母亲的老衣//比如一支粗黑的老金笔/就是父亲第六根手指/一本本讲稿一页页文章/奔泻遒劲  却把一笔一画/仔细签上我的学生守则和作业本/那无意中一牵一动的嘴角/至今扯痛我/思念的枝枝叶叶//比如一只粗木小圆凳/比如一盏绢罩瓷台灯/比如一柄泛锈的古银勺/比如一个憨头大肚的老陶瓮/比如/比如//一些家中的老物件/如何会遗失呢/恰如我们一路走来/来不及检点一下/自个儿躯壳内外/究竟一件件遗失了什么/遗失在什么时间/又遗失在了哪里
                                                                                                               
(原载《岷州文学》2019年夏季卷)

       
家中的老物件,是一个家庭赖以存在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资料。一件件提名开列,每一件都有它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故事,将会是一部大书,一部家庭编年史。但这个女儿是诗人,诗人的天职是意象思维,用意象去叙事,用意象去抒情,用意象去议论。这中文系教授家庭的女儿,现在最宜回头张望一步一痕点点光亮的意象群落,拾起那些最最通体光明的意象,反身入内重温昨日旧梦。那就是父亲,父亲的牛皮提包和老金笔;那就是母亲,母亲的织锦缎旗袍。

       
父亲的牛皮提包,在1949年以前和以后初期,流行于上层社会,士绅用以装银行支票、金条等财富。当年的文化人父亲用以装诗词文稿,年轻的人生故事也装在里面,总也是身着长衫步履匆匆闪回频也迷离。以后这只在时代变迁中被弃用的牛皮提包,幸而存着父亲最后的体温躲在角落,对着父亲坐过的藤椅徒叹惆怅,相看对方都有的蔫皱。父亲还曾提着和新时代同形同貌的提包,走在师范大学校园白杨树下上课下课,提包里装上了新的诗词和故事。
       
粗黑的老金笔捏在父亲手里,亲和成了教授的第六根手指,其下滔滔奔泻出字字遒劲的讲稿和文章。女儿记得父亲用这同一支笔在自己的学生手册和作业本上学生家长签字栏签上自己的名字。那认认真真的一笔一画就像他无意一牵一动的嘴角,是在给女儿祝福着什么,几十年后还扯疼了她的思念。
       
朱自清父亲的背影,引得几代人回望。匡文留父亲一牵一动的嘴角,人们也听出了他的低语声。匡文留最忘不了的意象,是父亲和父亲用过的老物件——他和它。
       
母亲的织锦缎旗袍,满族女性的正装,缀满年轻母亲的美好青春,像牡丹玫瑰那样芬芳绽笑;闪过松花江的微波,飘落富士山的雪片,却不合时宜在非常岁月里珍藏箱底封存那段历史。然作为尊严的个体生命符号,最后回归于母亲的老衣。美好的和美好的合一,这次是不会分开了。
       
匡文留嘤嘤呜咽的诗句,像谢冰心给母亲折叠的纸船飘在大海的悲声。匡文留对母亲的思念激荡在松花江、黄海和黄河的波浪上。匡文留最忘不了的意象,是母亲和母亲用过的老物件——她和它。

       
当代著名诗人西川诗《虚构的家谱》,并非虚构,只是推移家族以梦的形式,以朝代的形式/时间穿过我的身体;思考我来到世间是有些缘由/我的手脚是以谁的手脚为原型?喜爱着繁衍。繁衍。家谱被续写;却是沧桑于我看到我皱纹满脸的老父亲/渐渐和这个国家融为一体。血缘感觉强烈的诗人们都爱寻找血缘之源流,我由何来的焦虑总使他们不时沉入苍茫。西川诗歌和匡文留诗歌在最核心的部位给人的感觉是相同的,那些意味用语言难以尽现。西川的意象虚幻些,匡文留的意象具体些,但是意象精神性和物质性的多寡并不妨碍诗歌出现最忘不了的意象。
       
由重重物质壳体穿凿后进入精神的内室,在这个迁徙的实在家谱中,匡文留最忘不了的意象是父母亲和他们用过的老物件——他们和它们。
       
最感动人的是最忘不了的。精神依附精神。

       
说到家庭的老物件(中国人的另一种说法是老家什),匡文留总以比如起头说起来,比如这个寻常词语前后九次连连出现,看似淡淡地随口而出,实则心中的浓情浓得化不开了,转化为口头语的温度,给睁眼闭眼可见的亲切之物加上了恋恋不舍的修辞;犹如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中,连用七对叠字,去寻寻觅觅心灵甬道转变的情思。匡文留的比如后面出现了小圆凳、瓷台灯、古银勺、老陶瓮,它们主人的离去使诗人不忍心说它们的故事了。比如存放的全部,就是那个时代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朴素高雅的景致。诗人在想象中走进了过去的家,环顾之下睹物思人,更不忍把家庭故事说下去了。比如……”比如……”连续写下去原可写成无穷的诗,但诗人在比如/比如之后却果断地开始了节制和内敛,实际上聚合着更广阔的往事和更深刻的感念。

       
诗人心灵的体验多于视角的经验。匡文留对家中老物件终归灰飞烟灭的无奈经验,凭借意象化的诗性思维,上升到形而上的自觉体验,深入到躯体内外,检点躯体内外思之不忘的遗失”——何时何地?这并不吊诡,只是见证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上卷第六十则宇宙人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生气高致。诗人从宇宙人生的中心和边缘进出而始终不离,足迹处处留下富有生气的玄理,也就是关乎家中老物件的臻于高致的思想。因此,匡文留温柔的抒情、悲凉的叙事被坚强的思想支撑着,她的诗是站着的。站着的诗耐得住时间的消磨。躺着的诗徒作无病呻吟乞怜,尤其是女诗人的诗,不足引人俯视,被时间很快就消磨掉了。
       
具体到这首《家中的老物件》,对他们和它们最称心的祝福,是心系之人之物强大的根系长成树开了花。匡文留也想说出国际知名的拉脱维亚爱情诗人生态诗人威茨玛·贝尔瑟维诗歌《做根》里的话:做根,在地底/向下攀援……/根黑暗的工作/从不停息/收集,汲取,喂养,做痛苦的毁灭/以及生存的喑哑纽带/正是通过这些看不见的存在太阳把自己的歌曲/赠给了鲜花——展示美的力量//做根,从不嫉妒鲜花(李笠译)。优秀的女诗人都是制作自己的意向,展示一代代根和花的因缘,展示黑暗和光明的轮回,展示父母和子女的果报。具体到诗人匡文留,她的诗的家园,就是意象。家中的老物件存放在意象里,意象存放在诗歌里。物质一旦可毁,精神永远不灭。谁敢在好诗上写一个红字,诗之物一件不会遗失。

                                                                                                                        
2019821  深圳仿佛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