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访古:荆轲塔—紫荆关—太行水镇

标签:
旅游文化 |


清晨的阳光洒在易县的大地上,我漫步于这座色彩鲜艳的传统牌坊下,走进荆轲公园,感受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牌坊上悬挂的红色横幅随风轻舞,仿佛在向每一位游客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蓝天白云下,远处的塔楼隐约可见,为这片广场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绿树成荫,游客们三三两两漫步其间,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


这座大型的传统建筑牌坊映入眼帘,其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色彩鲜艳夺目。牌坊前,一只威武的雄狮雕像守护着入口,仿佛在向每一位到访者展示着这片土地的威严与庄重。四周绿植环绕,生机勃勃,人群来往,热闹非凡。

沿着小山坡拾级而上,我来到了一处刻有“中国梦”的红色牌匾前。阳光明媚,周围的黄色与绿色植物点缀其间,为这片山坡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右侧的石阶通向远方,路边的指示牌指引着前行的方向,仿佛在邀请我继续探索这片土地的奥秘。

据介绍我们了解到,在易县县城南部,自东南而西南,依次呈弧形排列着五座塔,这就是:燕子塔、镇灵塔、黑塔、白塔和荆轲塔。这五座塔的修建,都和纪念战国时期燕国的历史人物有关。

继续前行,一座古塔矗立于绿树丛中,这便是著名的荆轲塔。周围环绕着高大的松柏和其他植被。天空湛蓝无云,给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感觉。我静静地站在塔前,感受着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厚重。


荆轲塔为八角十三层实心砖塔,通高26米,砖石结构,造型典雅。塔身下面是一个八角形砖砌台座,台上建须弥座,须弥座上以砖雕制出平座栏杆,整个须弥座雕饰极为富丽。塔身往上每层高度递减,使塔身轻盈挺秀。此塔深受历代名人关注,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抬头望去,古老的荆轲塔屹立于蓝天之下,其结构复杂而精致,层层叠叠的设计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四周环绕着稀疏的树木,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建筑。我驻足凝视,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原来,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人们尊奉荆轲为义士,太子丹在荆轲馆旁筑一衣冠冢,后又称荆轲山。到了辽乾统三年(1103年)又在冢上建塔,因塔建在荆轲山上,且传为纪念荆轲而建,故称荆轲塔。又因辽代在荆轲山上还建有圣塔院,故又称此塔为圣塔院塔。后寺、塔俱毁,现存之塔,为明代重建,清代修葺,1985年又进行全面维修。有考证说,荆轲塔的修建,实为佛教产物,但在当地广传是为纪念荆轲而建,在清代竖立的石碑上,确实刻有“寺与塔为山而设,为轲而设也”的记载。据说,古时每逢清明节,乡民都在塔上张挂白幡,设三牲祭品,为荆轲招魂,故俗称招魂塔。


万里长城-紫荆关,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北45千米的紫荆岭上,始建于战国时期,秦、汉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宋、金称金坡关,元代以后称紫荆关,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自古便是进出太行山的交通要冲,位于“太行八陉”的第七陉“蒲阴陉”,天下九塞之第四塞,是兵家必争之地。

古老的城墙矗立着,石块堆砌而成,历经岁月洗礼留下斑驳痕迹与青苔点缀其间。我用手轻轻触摸着城墙,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在跳动。
蜿蜒的长城与山峦相依相伴,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壮丽。我站在长城上,俯瞰着这片土地,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与热爱。

一座古老的石拱门通向远方的道路,阳光透过拱顶洒下斑驳光影。我穿过拱门,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长河,感受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厚重。

据介绍,万里长城-紫荆关旧时为一座九门九关石头城,城东为万仞山,城西有犀牛山,城北为拒马河,城南是黄土岭,被称为“畿南第一雄关”。万里长城-紫荆关现存关墙1.2万米,城门3座多为明代建筑。城门门额石匾下层题“紫荆关”。紫荆关位于居庸、倒马二关之间,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


今天易县访古的第三处景区为太行水镇,仿古小镇倚太行山,踞易水河,故而名之。

来到太行水镇,我被入口处的木制牌坊所吸引。“太行水镇”四个大字醒目地悬挂在牌匾之上,红灯笼随风轻轻摇曳,增添了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背景中的山峦绿意盎然,天空湛蓝无云,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走进古色古香的小巷,我被两旁摆满摊位的热闹景象所吸引。人们在这里购物或闲逛,小巷两旁种着高大的树木,树上挂满红色灯笼与橙子装饰品,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喜庆热闹。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小巷里,感受着人们的悠闲生活。小巷两旁是传统的建筑风格,红色灯笼点缀其间增添了节日气氛,远处可以看到树木郁郁葱葱。


在石牌坊前,我看到了悬挂着“翠涵叠嶂”四字匾额的场景,两侧木柱支撑,下方摆放长椅供游人休息。上方树木繁茂,橙色果实点缀其中,让人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

来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门前,我看到了悬挂着红色灯笼的场景,门口两侧建筑风格独特。大门上方写着“金鼎春蒸”四个大字,游客们正在进入或离开这个景点。我驻足片刻,感受着这片土地的文化与魅力。
繁华热闹的街道两旁摆满各式各样的店铺招牌,行人穿梭其间,享受着各种小吃和特色商品带来的乐趣。我融入其中,感受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
前一篇:春花烂漫时,从威斯汀出发采风
后一篇:北京云居寺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