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山色颐和园(篇一)

标签:
旅游文化 |


提起颐和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乃首都北京内容、构置最为富丽多姿,殿堂廊榭错落有致,湖光山色辉映成趣的最美的皇家园林,一年四季自是风光不同,大美迷人,的确是一处每游每新、百游不厌之园林。今天燠热了多日的京城竟是多云略爽,前来颐和园游湖登山实乃佳选!

见到这个小小环岛,颐和园便到了。环岛上立有金蓝红为主色调的古典牌坊,这座牌坊位于东宫门外两百米的地方,当年乾隆建造清漪园时大宫门外就建有一座木牌楼,这座牌楼因为位于清漪园之外因此并未被毁,慈禧重修颐和园时拆除了旧牌楼并且新建了一座四柱三间七楼的新牌楼。其上所嵌的石匾依然用的是原来的,只见石匾东侧写的是“涵虚”,西侧为“罨秀”。


请你随我绕过这古色古香的牌坊,再往前一走便到了颐和园的东大门了。

颐和园乃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全园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还多,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为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颐和园与圆明园毗邻,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亦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呢。


这里就是颐和园之主大殿——仁寿殿啦!这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和会见外宾的地方。而仁寿殿后面便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好个煌煌然端肃恢宏,华美瑰丽!哇塞,原来神兽麒麟长这模样啊……

说起这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还得追溯至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那时皇家就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至乾隆十五年,亦即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而动用448万两白银,将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20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孰料历史劫难再度上演,光绪二十六年,亦即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大肆破坏,园中所藏无数珍宝竟被外国强盗劫掠一空。这还没完, 直至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再次遭到毁坏。一段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让我们回望而时时警醒,不断砺志,砥砺前行!


好了,游览参观完仁寿殿,请随我依每次游园惯倒朝北边花径走去,只见一口青白色的鼓形石井独自静默于路边铁栅的中心,原来乃是延年井!想必当年此井所汲之水定乃清洌甘甜,专为老佛爷亲品亲饮,为的是延年益寿呵……



延年井之后,一座雕梁画栋、美不胜收之独立院殿,便是慈禧的大戏楼了!

这所独立的院殿德和园是一组专为慈禧看戏修建的大型建筑群,乃由大戏楼和与之相连的两层扮戏楼、颐乐殿、看戏廊等组成。 三层的大戏楼高 21 米,称为福禄寿三台,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古戏台。正对大戏楼的是颐乐殿,是为慈禧看戏而建的。


这座巍峩华丽的德和园大戏楼位于仁寿殿之西北,是慈禧1891年耗费白银71万两所建的专供自己听戏的场所。当年这里与紫禁城里的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并称清宫三大戏台。


据介绍我们知道,德和园大戏楼有三层,高达21米。底层的戏台宽17米,戏台的顶板有天井,台底设地井,可以按照剧情需要,演员由天井下降,或由地井钻出。戏台二层设有绞车架,准备机关布景使用。戏台下面有水井,演出需要时,台上可喷出水泉。啊呀,当年咱中国建筑工匠们可就如此了得啊!这么多繁复多变的机关,那台上的演出该是如何引人入胜!

再细看,这大戏楼上层匾额为“庆演昌辰”,意思是良辰吉日为祝寿而演出。中层匾额是“承平豫泰”。意为太平盛世之际,以音乐歌颂功德。下层匾额是“欢胪荣曝”,意为欢乐的演出、光荣的献艺。啧啧,这慈禧可真就是个老佛爷哈,光这匾额上的说辞名堂,就一串一串的令人咋舌呢!


参观游览了德和园大戏楼之后,往一溜院墙观望,但见彩绘长廊之下是粉壁白墙,墙壁上极艺术地嵌有各式造型的窗户,窗户上则镶着梅兰竹菊图案的彩绘玻璃。绕过长廊,眼前刹那间清亮波光动荡迷离,偌大的湖面扑身扑心而来——昆明湖近在身畔!


昆明湖的面积约为颐和园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其前身因万寿山原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亦被人们称为西湖。


浩渺昆明湖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著名的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三岛上也建有形式各异的古典亭阁廊榭,各自成趣而又浑然有致。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的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不能天天远足三神山,便将蓬莱三岛搬来皇家眼皮底下,随时游赏,绝也不绝!



倚九曲石栏款款踱步赏湖,在此处从这个角度拍湖面托举而起的万寿山之主殿阁——佛香阁,无疑乃最佳选择。每次至此拍照,我总会想起N多年前小时候父亲母亲带我和妹妹来颐和园游玩的情景,就是在这里拍了一张最好的全家合影。唏嘘矣,日月如梭,白云苍狗,仿佛眨眼工夫便物是人非了!我想起自己曾写过的诗中说人生真的是薄如纸片呵,长长的人生也就是几张相片而已……




这颐和园内慈禧的寝宫——乐寿堂,原为乾隆十五年,亦即1750年时乾隆为了给母亲庆祝六十大寿,在前一年将原来的瓮山和西湖加以改造而特为修建的。


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之地。堂前有慈禧乘船的专用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乐寿堂殿内设宝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风。富贵奢华,令人瞠目。


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个中之历史文化内涵与讲究,自乃翻阅几本史书亦恐未能尽解之矣。

据介绍我们心中更加了然,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走在长廊中,仰脸观赏或左顾右盼,那才叫目不暇接哪!但见长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一万四千余幅呢,其所绘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哈哈,走一条长廊,如读几册连环画啊!
请随我由正中的石阶开始登山吧!
从这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开始,经过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瞧啊,排云门大门门楣正中高悬着黑底金字的大匾额,“万象光昭”四个金色大字彰显皇家气派,何等韵象!

再说这万寿山,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则有西藏佛教建筑和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更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如此众多姿态万千的瑰丽殿堂,在居中部位建置成一组体量庞大且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


前一篇:2022北海荷香醉人
后一篇:湖光山色颐和园(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