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游记
标签:
旅游文化 |

2024年春节和家人一起自驾南游,正月初八一大早便来到了岳阳楼。



时值春节,这岳阳楼景区进得大门浓郁的年节气氛便扑面而来,立体大花坛喜气洋洋迎宾客,大喷泉喷珠吐玉辉映晨光。


哇塞,在景区一路前行,左边便傍着浩荡壮阔的洞庭湖,眺烟波浩渺,闻涛声如吟,实乃游兴倍增,心情倍佳矣!





要知道,这大名如雷贯耳的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其主体建筑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傍洞庭湖畔,真的是俯身可瞰洞庭,抬眼则前望君山,一览江山壮景妙不可言!得天独厚!




据介绍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岳阳楼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朝历代均屡加重修,现存之主体建筑沿袭了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



请你随我于景区沿洞庭湖一路奔主体建筑——岳阳楼而游,瞧,此时途经了双公祠。这双公祠位于五朝楼观的北侧,岳阳楼以南155米处,是为纪念滕子京、范仲淹两位先贤而建的纪念性建筑。其特于2006年动工,2007年竣工。双公祠建筑坐东朝西,建筑面积为800平方米,采用湘北明清祠堂建筑风格,整幢建筑白墙青瓦,单檐砖混结构,由序厅、过厅、正堂、陈列厅组成。

大凡上过学的人谁会不知道宋代大文豪范仲淹与其千古大作《岳阳楼记》呢?恰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其时特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故而使得岳阳楼名满天下。




啊哦,自古便享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今天我们正在畅游的岳阳楼乃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亦是号称“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好响当当的大名头!值得倾情游览,细读史书啊!

此时我们途经游览了碑廊,在岳阳楼东侧有一处老碑廊,其状呈L形,宽为30米,长70.7米,高2.65—5米。碑廊两面均镌有碑文,共有大小碑文139块,刻石158方。其中精选历代歌咏岳阳楼的诗词书法碑115件,134方,明清以来修缮岳阳楼的记事碑24方。喜爱碑刻与书法的朋友们肯定会迷恋于此,流连忘返哦!


我们边观赏美景,边翻阅史书,很快便到了心仪已久的岳阳楼近前。




原来,这岳阳楼主楼坐西朝东,为长方形体,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我国古代建筑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这岳阳楼之“四柱”指的是岳阳楼的基本构架,首先承重的主柱是四根楠木,被称为“通天柱”从一楼直抵三楼;除四根通天柱外,其余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数,廊柱有12根,檐柱是32根,彼此牵制,结为整体,使整个建筑更加坚固。
接着登上二楼,其厅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
请你随我更上一层楼吧!只见三楼正中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太具有观赏价值啦!





说起岳阳楼的历史,那可真够悠久的啦!让我们回溯至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这岳阳楼乃为东汉末年横江将军鲁肃始建的“阅军楼”。哈哈,原来可以重新读一读《三国演义》了,要不,再回看一遍老版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吧!

及至西晋时期,当时称鲁肃“阅军楼”为“巴陵城楼”。东晋义熙年间(405年—418年)以前,曾被毁。到了南朝宋元嘉三年(426年),重修这幢巴陵城楼,故而此楼由军事设施转变为观赏楼;同年,诗人颜延之路经巴陵,作了《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有“清氛霁岳阳”之句,“岳阳”之名首次见于诗文。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真金”始露真面目哪!
及至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重修岳阳古城楼(巴陵城楼),使楼阁初具规模。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再次扩建,取名南楼,又名岳阳城楼。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重加版筑府城,重修岳阳楼。


中唐(766年—835年)时期,诗仙李白赋诗后定名“岳阳楼”。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岳州知军州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并拟修筑偃虹堤。正是于此时,千古绝唱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诞生啦!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临江仙·巴陵》
宋·滕宗谅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前一篇:参观韶山
后一篇:2024颐和园春画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