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牡丹图

标签:
旅游文化 |

景山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前街,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的御苑。公园中心的景山为堆土而成,曾是老北京的制高点。可以说来景山随意地登登山,游游景,是京城人最便捷自如的选择了,交通方便,小山不高,登上顶端万春亭即置身于北京之中轴线、中心点,南览故宫,北望鼓楼,京城中心市区一览无遗,煌煌哉瑰丽壮观矣!
我一般选择从景山公园正门,即南门入园,先漫步至山之最西端,从这边山路口开始登山。你瞧,此时我已开始登山啦,请随我一起登景山吧!
当史册翻到了辽代,当时皇家要大兴土木,营建瑶屿行宫,亦即今北海公园的琼华岛时,便一石二鸟,将余土堆积此处而天然为小山矣。及至金代大定十九年,金章宗在这里南侧修建太宁宫,特凿西华潭,即今北海,遂在此地堆成景山,建成皇家苑囿,称之为“北苑”。其山下环绕两重围墙,山上则建有瑶广楼,称为金中都十二景之一。

景山以其最高处的万春亭矗立于京城的中轴线、中心点,由万春亭顺山势东西两路沿石阶而下山,东路依次立着观妙亭和周赏亭,西侧依次建有辑芳亭和富览亭。双亭两两对称而似形成万春亭之东西两翼,皇家气派,建筑超卓,美不胜收!


好了,你已随我自景山西登山口踏上石阶,沿石阶三转五拐之后即到了今天咱们要登临的第一亭——富览亭。



游览完富览亭后,继续沿石阶自西向东,由下而上,回首但见富览亭娉婷渐远,眼前之辑芳亭则呼之即到矣。


瞧呀,辑芳亭到啦!辑芳亭为景山西侧第二座亭,其建筑形制为翡翠绿琉璃筒瓦顶,黄琉璃筒瓦剪边,重檐八角攒尖式。



环绕辑芳亭徘徊一周,便已可登高望远,老北京城区中心一带的景点风光已历历在目。撩拨开浓荫繁花,但见北海粼粼波光,白塔秀挺而现,京城大街小胡同纵横交织,市井春光一派温婉可人。

这座辑芳亭上檐为重昂七踩斗拱,下檐则是单昂五踩斗拱,亭内原来供奉着五方佛之一的阿弥陀佛,为铸铜镏金佛像,可惜后被八国联军劫去。

请随我告别辑芳亭继续沿石阶自西向东,由下而上,再登上一段石阶,看见立于北侧的这一块石碑,正中镌有“景山”两个金色大字之时,最高点的万春亭已高高矗立在眼前!
今天你随我登景山至此万春亭,景山公园著名的五方亭便已登览了三座了。即自西向东我们已依次登览了富览亭、辑芳亭,此时正立于万春亭之下的观景平台。要知道,这五座亭中原供奉有五尊佛像,通称五味神,遗憾的是现均已无存。
这便是我此时立于圆形金色大铜牌上的京城中轴线拍到的故宫。

在正南面美美地眺望了半晌紫禁城之后,绕着万春亭来到其正北面,哇塞,一条京城中轴线是多么清晰啊!远处那座青灰瓦覆顶的宏伟建筑,就是鼓楼!


在万春亭正北的中轴线上,也镶嵌着一块与正南面一样的圆形金色大铜牌!

好惬意、好神气啊!看我背倚万春亭,双脚立于京城中轴线,正尽情眺望往北方向的大北京呢!


快看我这张自拍,难得吧!真正地居于标记着京城中轴线的圆形大铜牌之上啦!



在景山最高点的万春亭前前后后的中轴线上流连了半晌,感受多多!该沿东路石阶下山了……依依不舍又有什么办法呢?登山全然如同人生,登顶之后必然面临着下山哪……先就见到了观妙亭。

这座观妙亭乃为景山东侧第二座亭子,翡翠绿琉璃筒瓦顶,黄琉璃筒瓦剪边,重檐八角攒尖式。



在观妙亭四周盘桓赏景之后,继续向东沿石阶而下,便到了此行登景山所游览的第五座亭,亦即最后一亭——周赏厅了。周赏亭是为景山东侧第一座亭,孔雀蓝琉璃筒瓦顶,紫晶色琉璃瓦剪边,重檐圆攒尖顶。当是:五亭自绰约,风光各不同。

请你随我边信步沿石阶赏景下山,边再追溯一下历史吧。元代时期这里有一座小土丘,名叫青山,属于元大内后苑的范围。
尽兴于此行登景山所游览过的最后一座亭子——周赏亭后,请随我沿下山的石阶,被路两旁葱郁繁盛的花木一路簇拥着,没多远便来到了景山后山之东北角。再顺山脚往南一拐,便见到了一处来景山必来此的景点——
这便是景山公园内著名的人文景观——崇祯自缢处。在这景山东麓原有一株向东倾斜的低矮老槐树,便是明崇祯朱由检自缢的地方。你现在看见的就是现于此处立有的两方碑刻,分别镌刻着:“明思宗殉国处”和“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
不经意间似听远远有游人轻声唱起一首熟悉的歌儿,哦,是《牡丹之歌》!这一下子牵动了我的回忆……


曾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过渡之际,紧随着当时红极一时的张金玲、刘晓庆、潘虹、李秀明等女影星风靡了国内影坛的姜黎黎,那时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当家花旦,80年代伊始由她主演的《红牡丹》几乎家喻户晓。



而电影《红牡丹》的主题歌《牡丹之歌》,更经由当时最深入人心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蒋大为的声情并茂之演绎,被传唱至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


好啦,就让我们于耳畔萦绕着这《牡丹之歌》,轻和旋律赏牡丹浴芳香吧——


有人说你娇媚
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
有人说你富贵
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牡丹啊牡丹
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前一篇:中国美术馆“能见大义”展览
后一篇:非遗铜艺耀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