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探秘





对于有兴趣了解、探寻或进一步研究清代历史与文化的朋友来说,北京众多的名胜古迹肯定是要呈现于视野之中的,而恭王府则更是其中最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之一。

现在,就请你跟随我的视角与思绪,来一趟恭王府游览,探秘好了。

说起恭王府名头的确不少,其更为大名鼎鼎、耳熟能详的原因之一,是恭王府曾多次出现于描写清代的各种文学和影视作品之中。恭王府名不虚传,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亦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来此一游,绝对不虚此行矣。



不知你听闻过“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没有?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恭王府乃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其庞大瑰丽的建筑群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你现在便已随我来到了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这里占地面积为6.112公顷。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大学士和珅奉旨建了此府;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皇帝将和珅宅第赐予其弟(乾隆第十七子)庆郡王永璘,这里成为了庆王府;至咸丰元年(1851年),清廷赐封这座宅邸与其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我们选择先来走一遍西路建筑吧。恭王府的西路建筑与庭院相对中路与东路无疑显得更为精致典雅,赏心悦目,西路的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

而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这里一应外屋檐的彩绘,都是当时全国最高水平的彩画技术师所亲笔绘制;而所有内檐的彩画亦是美轮美奂,有道是:恭王府里面廊檐下的金色图案都是镀的真金。真乃奢华极致矣。


现在的葆光室成为了展厅,主要用于展示恭王府遗留下的古物。而葆光室高悬的匾额是当年咸丰皇帝临幸恭王府时,亲笔为其六弟恭亲王奕訢御题。好一幅匾额,字里字外滔滔日日着多少人生历史故事!



我之所以对咸丰皇帝与其六弟奕訢一直颇感兴趣,应该说主要缘于香港名导李瀚祥当年所导的历史故事片《火烧圆明园》,影片中梁家辉以处女作一鸣惊人,他演绎的咸丰风流儒雅且内敛情深,与刘晓庆饰演的兰贵人和张铁林饰演的“鬼子六”奕訢的对手戏贴切生动,引人入胜。想当年,我还“粉”了好一阵梁家辉呢,看了多遍他的《新龙门客栈》《情人》《英雄本色》(林冲)等……



这里你随我已经到了锡晋斋。光绪六年,恭亲王奕訢从成新王府得到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名家书法作品——晋代大文人陆机手书的《平复帖》,他视若瑰宝,极其珍视,即珍藏于这里,故将此处命名为“锡晋斋”。

要知道,这座锡晋斋可是恭王府建筑中的经典之作,亦是最具有历史记忆的所在。其建筑格局平面呈凸字形,正厅内东、西、北三面为两层的仙楼,楼上楼下均以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断分隔。其布局巧妙精致,难以言状。

据说当年和珅大兴土木建筑府邸时,专门派下属去学习借鉴故宫的建筑,并要求工匠模仿宁寿宫的建筑格局来进行建造,地砖特用珍贵的火山岩打磨出金黄的纹理,再配以金丝楠木精雕细琢,异常华丽,远远超出了臣子可以具备的建筑规格。为此,成为后来嘉庆严惩和珅的第十三条罪状。



沿恭王府西路一路自南向北游览,重点参观了葆光室和锡晋斋之后至最北端,巍巍峩的后罩楼便呈现于面前。




后罩楼浑然天成地矗立于恭王府宅邸和花园的衔接处,是贯连东、中、西三路建筑的二层长条状楼宇。整座后罩楼长度约一百八十多米,立面房间有一百零八间,俗称“九十九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东楼名为“瞻霁楼”,西楼称作“宝约楼”,东、中、西三楼呼应映衬,端庄恢宏。



这和珅不愧老谋深算,他思来想去,计上心头:给每间屋子都做了记号,于是这后罩楼每间屋子的每扇窗户的形状都制作成不一样的了。


这便形成后罩楼前檐出廊,而后檐墙上每开间都设有一窗,上层有形式各异的什锦窗,窗口样式各不相同,有圆形、方形、桃形、石榴形、卷书形、银锭形,还有以蝙蝠、磬和鱼构成的“福庆有余”等等。岂不妙哉!唏嘘,唏嘘!

自后罩楼自北向南沿东路折回继续参观游览,便抵达了东路之正室多福轩。
瞧,这里是多福轩的东配殿,这个展厅正在展出“红楼梦与恭王府”的主题展览。有学者专家考证研究,曹雪芹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故事的主要展开场所荣国府与大观园,其原型就与恭王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恭王府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好的王府,与《红楼梦》渊源甚深,红学新时期以来,更成为《红楼梦》研究的重镇。一个是“名著”,一个是“名府”,二者竟有着深远而微妙的关系。读《红楼梦》,游恭王府,书中藏典故,府里有文章,相得益彰!



瞧,你还是随着我再由恭王府中路自南向北游览吧,再次面对最北端的后罩楼之时,穿过这扇门,便进入了恭王府花园啦。别一番花木葳蕤锦绣,福天福地画廊之景象,即将任尔潇洒任尔游啦……
前一篇:京城望和公园:小撷夏景亦逍遥
后一篇:恭王府花园:蝠池蝠楼福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