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特·史怀泽(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又译施韦泽)是当代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家,20世纪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之一,也是动物保护运动的早期倡导者,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被称为非洲之父、和平之子、20世纪人类良知的代表。他创立的以“敬畏生命”为核心的生命伦理学是当今世界和平运动、环保运动和动物保护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1992年,他的代表作《敬畏生命》中译本问世。
1875年,史怀泽诞生于德、法边界阿尔萨斯省的小城凯泽尔贝格,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他精通德、法两种语言,他先后获得哲学、神学和医学三个博士学位,还是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研究专家。1913年,已经在各个领域获得极高声誉的史怀泽,放弃优越的生活来到非洲,在加蓬的兰巴雷内建立了丛林诊所,服务非洲直至逝世。他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被称为“非洲之子”。1957年,他的传奇经历曾被拍成电影。
史怀泽的著作众多,横跨几大领域而且均具有极高的专业性。计有《康德的宗教哲学》(1899)、《巴赫论》(1905法文版,1908德文版)、《耶稣生平研究史》(1906)、《德法两国管风琴的制造与演奏风琴的技巧》(1906)、《原始森林的边缘》(1921)、《文明的哲学》(1923)、《非洲杂记》(1938)等,其生命伦理学方面的代表作则是《敬畏生命》。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称赞:“像史怀泽这样理想地集善和对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
据史怀哲自己说,1915年9月的某一天,他坐驳船去出诊行医,在沙滩的左边,他看见四只河马和它们的幼崽在河中游泳,那一幕让他有说不出的感动,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一个概念:“敬畏生命”。
史怀泽“敬畏生命”(Reverence for
life)的理念,将伦理学的范围由人扩展到所有生命,成为生命伦理学的奠基人。
敬畏一切生命是史怀泽生命伦理学的基石,他把伦理的范围扩展到一切动物和植物,认为不仅对人的生命,而且对一切动物和生物的生命,都必须保持敬畏的态度,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他的出发点不是简单的恻隐之心,而是由生命的神圣性所唤起的敬畏之心。
为什么要敬畏一切生命?史怀泽认为这就是生命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人类应该意识到,任何生命都有价值,我们和它们不可分割。
史怀泽指出,对一切生命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如果没有对所有生命的尊重,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没有保障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权力,谁如果习惯于把别的生命看做没有价值的,他就会陷于认为人的生命也没有价值的危险之中。对非人类生命的蔑视最终会导致对人自身的蔑视,世界大战的接连出现就是明证。
敬畏一切生命是美好的理念,但人的存在是现实的,为了生存,人难免会伤害一些生命。是否应区分生命的价值序列呢?史怀泽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说:“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生命有高级和低级、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区分。”
在生活中,人们有时会依据与人的关系确定不同生命的价值,这种区分尺度完全是主观的。依据这一思路,我们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存在着较少价值或没有价值的生命,进而会认为压迫以至毁灭某些生命是被允许的。史怀泽提出,如果依据这种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昆虫或一个原始部落可能都被看作是没有价值的。这是错误的。
然而在非洲,面对铺天盖地的蚂蚁和蚊子,人类出于生存需要必须要消灭一些生命。史怀泽认为,尽管这不可避免,但人必须有“自责”的意识。如果人类认为自己有权力毁灭别的生命,他总有一天会走到毁灭与自己类似的生命或自我毁灭的地步。这种“自责”是对“敬畏一切生命”原则的妥协,同时是一种自觉。对生命尊重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本性,这是人类完善的出发点。
史怀泽还在文章中举例说,农民在牧场割草喂牛割下了一千棵花,可是他必须注意,在回家的路上,不要因为沉浸在消遣心情里而划掉路旁的花朵,因为这样做是不必要的。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敬畏生命”的伦理学要求我们将对其他生命的损害降到最低,除非在迫不得已、没有任何其它方法能够替代的时候,我们都不可以对其他生命做出不敬的行为。
史怀泽对近代欧洲的世界观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欧洲近代思想的根本错误是肯定世界、人生和伦理,但并未真正理解其内在联系,使世界成为生命意志自我分裂的残酷战场:一部分生命只有通过毁灭其他生命才能持续下来。这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今天的世界形势仍然有启发意义。
史怀泽对东方传统价值观予以崇高的评价。他说:“中国和印度的伦理学原则上确定了人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他著有《印度思想家的世界观》一书,甚为赞叹印度思想所强调的人的伦理行为不仅与同类有关,而且与所有生命有关的原则。在他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一句佛教格言:“决不可以杀死、虐待、辱骂、折磨、迫害有灵魂的东西、生命。”
生物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和谐是人类存在的条件。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地球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史怀泽从生命的相互联系中,看到人不能再妄自尊大,提出了敬畏一切生命的理念,这使他获得了全世界的尊敬。正如史怀泽所言,把爱的原则扩展到动物,这对伦理学是一种革命,这是一次新的、比我们走出中世纪更加伟大的文艺复兴,它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世界和平提供新的思想基础。
史怀泽所面临的问题在今天不仅没有消失,相反在某些方面还在不断加深。进入21世纪,史怀泽的思想愈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举凡环保、和平、动物保护、素食等各类组织,无不将史怀泽的思想奉为经典,其生命伦理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