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2018-10-21 16:58:29)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的儿童,他们的年龄小,但是兴趣广泛,好奇心重,爱玩游戏,他们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比较难理解,PPT的运用与小朋友喜欢看的动画片似乎十分相似,以其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更能够满足幼儿在这方面的要求,它的应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优点多多。
PPT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话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将老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的交流意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PPT减少外在因素,方便了材料的收集
在幼儿园中有一些活动中,由于材料贵或体积大、多不易收集,没有材料又不能进行。如:中班综合《图形变变变》,为了让幼儿既简单又方便的了解图形的组成,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图形,将其做成简单的PPT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收集更全面的资料,让幼儿学的更多,同时也节约了材料制作的成本,将更真实的生活中物体的形状展示在幼儿面前,便于幼儿理解,同时遇到一些和季节有关的课程时,也不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感受到四季变化的不同表现。
二、PPT可减少示范时间
在一些教学中,特别是一些手工、绘画活动中,讲解很长时间幼儿可能还不能理解,通过PPT的展示,幼儿可以直截了当的感受图片,节约有效时间,如:《有趣的蔬菜娃娃》是利用各种蔬菜的形状的特征装饰成有趣的动物。怎样引导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思想,多媒体的运用实现了这个想法。事先制作好的蔬菜娃娃供幼儿欣赏,不能放太久,否则会变形,不过又必须让孩子在活动中欣赏怎样制作。但是教师现场制作蔬菜娃娃需要较多的时间,而且只能欣赏到一种作品的制作过程。可事先将制作的过程拍下来,剪辑好。并将制作完成的作品制作成幻灯这样幼儿可以直观的看到形态逼真的蔬菜娃娃。
三、PPT易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和愿望
幼儿的注意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稳定,易受情感支配,很容易分散,什么都是以激发兴趣为主。如教他们画画,就要让他们感受画画的乐趣,喜欢画画,愿意画画。而且孩子对色彩鲜艳,动态的画面更感兴趣。因此,在很多的美术教学活动中都可采用多美媒体课件地方法指导孩子画画。如:《线条变变变》,在教孩子认识直线条、螺旋线、波浪线、曲折线时,就选用了的课件,课件里以线条先生的角色动态的演示了直线条变成了绳子、变成了蚯蚓、蜗牛楼梯、又变成了波浪,小鱼在海里游。形象而又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和画画的兴趣,调动了孩子的主动性。观看完课件后幼儿形象的认识了各种线条,积极的说出生活中与线条相似的像形物。幼儿在粘贴画《线条变变变》积极投入,想象力丰富。
四、PPT多媒体帮助幼儿理解
在幼儿园的儿歌、故事、歌曲内容的理解非常重要,而单纯的听说、讲解不能帮助幼儿很好的理解。有的简单的内容看了图片就能理解,而有的儿歌故事有动态的情节,需要观看动态课件才能理解的更清楚。如:中班语言《落叶》是个散文诗,幼儿对散文诗的了解并不多,散文诗中所传递的情感,如果是教师单独朗诵孩子并不能很好体会到散文中柔美的情感,但通过PPT插入的视频和音乐图片结合起来,提高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幼儿能够模仿朗诵散文诗,帮助幼儿加快理解散文的意思,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PPT,制作了课件,把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动画片”,生动的形象、丰富写实的场景,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理解力,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在边看、边想的活动中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既发展了形象思维,又发展了语言逻辑思维。
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PPT多媒体,多角度、多方位地组织活动,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了老师教育活动过程中:“教”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提高幼儿“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幼儿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的发展,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进步,教学形式的科学化、多样化,如何更好地提高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从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要我们不断钻研和探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