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高校学生会三大怪现象

(2011-11-04 08:58:17)
标签:

学生会

三大怪现象

官气

豪墨留痕

校园

分类: 校评

                                                                                                   学生会是高校重要的学生组织,通常理解的学生会其实是学生会和团工委的综合称呼,严格意义上来说团工委和学生会具有区别,团工委是团委的下属机构,是国家正式的团委部门,而学生会更多在于反映学生生活、代表学生声音的自发组织。但是,约定成俗的把团工委和学生会统称为学生会

网络很少把焦点聚焦到学生会上,前几天人大教授猛批人大学生会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后,把学生会推到风口浪尖,而113光明日报一篇文章概括了高校学生会三大怪现象再次把学生会推向了不下的舆论焦点上,三大怪现象分别为:一、学生干部学了啥;二、活动丰富却不招待见;三、学生干部成了

笔者在读本科的时候,从大一开始在学生会干了三年,做了一个部门的部长,对学生会还算有一个比较权威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发言权。针对媒体披露的高校学生会三大怪现象,笔者深表赞同,可以说怪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

首先,学生干部到底学了啥?很多刚刚入学的大学生都热衷于加入学生会,一方面学生干部的光环能满足很多人的虚荣心,另一方面学生干部的确为学生提供了不少学习锻炼的平台,能够学习到课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快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开展一项活动,需要提前策划,安排,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还要开会部署,这些过程少不了与其他学生打交道,尤其组织和主持会议,能大大提升一个人的演讲能力和表达能力,特别能改变一个性格内向的人,认真对待,能力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当然,新闻中提出学生干部学会了书本上学不到的应酬,包括官场上那一天餐桌文化,这些都属于事实,受社会风气的感染,不可能独善其身,有利有弊,看个人取舍,有一种理论可以解释个体的理想造成集体的不理性,如欲永远保持象牙塔式的纯静,就必须保证社会大环境不发生改变。

其次,关于活动丰富却不招待见的问题,笔者认为,各大高校学生会的一个通病。笔者也曾经组织过很多活动,但诚如新闻中所介绍的,几乎成了自娱自乐的平台,很难摆脱自己策划、自己组织、自己拉人参加、自己总结、自己考评的恶性循环,但也不排除一些大型的活动会赢得很多学生的热烈相应,比如我校WWF秦岭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等等。至于为什么大部分活动得不到学生的待见,笔者认为活动意义和组织者魄力是两大影响因素。学生干部很多为组织活动而组织活动,未能把握好学生需求和现实意思,造成活动生硬、枯燥,不能引起学生参加兴趣。而一个有意义的活动必须有一个合理、充满活力的过程,这就需要组织者有相当的能力和魄力,有的时候,组织者的能力成为活动成败至关重要的因素。可是,对于大部分学生干部而言,把学生会看成提升能力的平台较多,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较少,造成学生活动成为了自娱自乐的平台。

最后,关于学生干部成了的现象,笔者不敢全部苟同。在学生干部岗位竞争的时候,出现官场请客托人走后门的现象却有发生,其中托人现象最为严重,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走后门、拉关系成为很多人处理问题的思维,学生生活在这个社会上,自然而然有所沾染,不可避免。可是,笔者认为,现在的学生干部官气尚且不浓厚,仅仅处于萌芽状态,尤其我校校训是诚朴勇毅,相比其它高校,学生性格相对朴实些,官气现象不太严重。有些学生干部不但没有官气,而且说话特别礼貌谦虚,可谓一些学生的楷模。

大学校园已经慢慢不再是我们想像的象牙塔,而成了半个社会,一些社会不良之风肯定会对校园风气产生影响,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活跃者,首当其冲。要改变学生会不良风气,仅仅指责批评学生干部是远远不够的,转变社会风气才是解决问题之根源,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文/豪墨留痕】


原创博文,转载请注明出处,杜绝一切侵权行为。如蒙读者不吝提出宝贵意见,感激不尽。开博为抒发思想,发表时事看法,仅凭一人观点,难免出现偏颇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但拒绝一切讽刺、辱骂等恶意攻击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