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学生普及书法教育豪墨留痕教育 |
分类: 校评 |
根据教育部26日通知,义务教育阶段,要按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逐渐走向白话时代,语句变得“白话”,通俗易懂,文字变得更加简洁,作为实用的交际工具,白话文似乎更胜一筹。与此同时,实用简单、书写速度的硬笔慢慢代替了占用纸张面积大,书写困难的软笔,也就是毛笔。这种改变是适应社会变迁的一种改进,效率与速度是毛笔无法与硬笔相媲美的一个最大缺憾。但是,包含在毛笔书法的中国几千年的发展的深厚文化底蕴也随之被暗淡了。
硬笔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对大部分人也是唯一的书写工具,可是,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越来越依赖电脑等现代高科技产品,手工书写慢慢被边缘化。书写所蕴含的“书法”也慢慢远离人们的视野,成为少数人拥有的艺术。这种生活发生的变化对我国文化的冲击力是空前的,而文化又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文化的落寞对一个民族来说,后果不容小遽。
自教育部公布小学生将普及书法教育的规定后,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总体来说,支持的呼声大于反对的声音。我认为,支持者大多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就是现在很多人的硬笔书法实在“不堪入目”,一些大学生的书写水平可以与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相提并论”。因此,很多人会认为小学生普及书法教育是功在千秋的当务之急。
我在读小学、初中的时候,老师经常说“书法是一个人的门面”,门面是什么?是脸面,写一笔好字的确会给自己增光不少。即使在职场上,好字也会给自己增加竞争分量,有时候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字,已经不是单纯的一种门面,更是一种能力,一种在社交场合上举足轻重的能力。
书法也是中蕴含了中国几年前的文化,而键盘不能成为传承文化的载体,在电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培养书法教育似乎就显得有必要了。培养小学生对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的兴趣和认知,对他们了解和感知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深远意义。
【文/豪墨留痕】
原创博文,转载请注明出处,杜绝一切侵权行为。如蒙读者不吝提出宝贵意见,感激不尽。开博为抒发思想,发表时事看法,仅凭一人观点,难免出现偏颇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但拒绝一切讽刺、辱骂等恶意攻击行为。如果您赞同支持博主观点,还请不要吝啬“顶”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