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点大学农村生源减少不容忽视

(2011-08-23 08:45:39)
标签:

农村生源

重点大学

减少

豪墨留痕

分类: 校评

                                                                                                                                                                                                    新闻事件:

雕有龙形浮雕,上书“农科大学”的中国农业大学百年前的老校门,昨日在该校体育馆门前竖起,今天,该校2011级的3000余名新生将穿过老校门,参加开学典礼。长长的新生队伍中,超过七成的学生来自城里,农村娃则比去年减少百余人。

“之前,我们学校农村户籍学生的比例一直比较稳定。”中国农业大学招办负责人告诉记者。2002年至2010年,该校新生中农村户籍学生的比例一直稳定在30%以上。2002年,新生中农村户籍学生比例达到34.66%2010年,这一比例为34.24%。但今年农村户籍学生比例则跌破30%,只有28.26%,比去年降低约5.98%

在《新闻1+1》播出节目《重点大学,农村生源为何减少?》中透露,清华新生县级中学生原占比1/7,80年代到现在,从50%左右降到了不到20%

 

豪墨留痕点评:

从各大媒体的报道中,可以肯定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全国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比例逐年减少,今年降至新低.我小时候还有一种印象,就是身为农村的孩子,自己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虽然不如城市里,却以农村孩子特殊的勤奋刻苦为傲,农村的学生的成绩往往比城市里好.这种唯一值得骄傲的条件似乎被时间的推移逐渐消磨.

教育环境的巨大差异造成了农村和城市学生综合素质差异逐渐拉大,不管在学习、素质、认识等方面城市孩子均高出农村孩子一筹.进入大学之后,城市孩子落落大方的行为举止与农村孩子"呆里呆气"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差距最明显的是,城市学生能歌善舞,爱好非常全面,这不得不让很大一部分农村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感到自卑.这不是歧视农村生源,而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随着同在一个学校环境熏陶,差距会逐渐减少.

说这些似乎和农村生源减少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却能够看出城市教育环境和农村教育环境的巨大差异,也造成了学生生源除了分数的差距外更大的综合素质的差异,一些名校在城市中招生名额大也是受这方面的因素影响吧?

农村占全国比例的半数以上,农村生源却不足三分之一,这是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对平衡发展城乡经济,缩小二元结构,降低我国基尼系数形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构成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隐患,因此,重点大学农村生源减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那么,农村生源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哪?

首先,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是造成农村生源逐年减少的最大原因.社会竞争压力增大,不管农村和成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在增加.可是,城市对教育的重视普遍超出农村,城市的教育资源也远远高出农村.不管是在公共基础设施等教育资源硬件设施还是教师素质等教育资源的软件实力都比农村要强的多.加之城市家庭经济实力远远高于农村,对孩子教育的经济投入是农村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这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造成了农村教育质量比不过城市.

其次,农村生存压力大,对教育重视不足.不是什么时候,农村流行了"大学无用论",改革开发来,农村打工子弟越来越多,迫于生存压力,有些十四五岁就外出打工,而打工挣的钱足够养活自己而且还能有所剩余,如果没有长远的目光,十年挣钱比继续在学校读十书要更加实惠,而且即使读了高中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学,这种机会成本的存在,导致一些学生根本不重视学习,甚至看不起"学习好"的学生,试想,当城市孩子把读大学作为唯一出路的时候,农村孩子却"吊儿郎当",这种鲜明对比,还有什么竞争力?

最后,重点大学招生名额在农村比例少的可怜.即使农村整体学习氛围和条件不如城市,但是,农村刻苦的学生大有人在,而且这种刻苦程度是城市学生"可望而不可即".加上较大的人口基数,总不至于重点大学招生比例不到三分之一吧?

我入学的那年,清华大学在我省近七十多万考生中录取名额为71,比例约为万分之一,高出重点线100多分才敢报考清华北大之类的高校,这与北京上海等地的考生入学难度怎可同日而语?这种招生比例的失调,造成在不公平的条件下竞争,说句实话"虽败犹荣"!

这种明显的不公存在已经很多年了,而改变这种不公似乎任重道远.农村与城市,不公平地方岂止于此?

农村生源减少影响社会均衡发展,与国家"城市反哺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城乡二元结构"背道而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大问题.

   

 

文/豪墨留痕】


原创博文,转载请注明出处,杜绝一切侵权行为。如蒙读者不吝提出宝贵意见,感激不尽。开博为抒发思想,发表时事看法,仅凭一人观点,难免出现偏颇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但拒绝一切讽刺、辱骂等恶意攻击行为。如果您赞同支持博主观点,还请不要吝啬“顶”下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