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0-100年世界历史局势概述和综合国力排名
(2023-05-08 12:51:17)
标签:
汉武帝安息帝国罗马共和国国力排名 |
分类: 时点排行榜世界通史 |
汉帝国在汉武帝时期进入了鼎盛阶段。汉武帝着力加强中央集权,通过推行“推恩令”以削藩,将铸币权、盐铁专卖权收归国有,还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国家的思想支柱。汉武帝一直将抗击匈奴作为其基本国策之一,总共组织了多达16次的对匈奴战争,先后夺取了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地区,乃至发动漠北之战,以倾国之力攻击匈奴后方腹地,给匈奴以重创。此外,汉帝国在南方先后消灭了闽越、瓯越、南越三个国家,将越族地区纳入版图,在西南征服和招抚了夜郎等民族,在东北征服了古朝鲜国。历史意义更大的是凿通西域,打通了中西亚文明同东亚汉族文明之间的通道,成为丝绸之路的东段。匈奴在汉帝国的密集打击下,南部水草丰茂的领土尽失,以至于“漠南无王庭”,但在漠北仍然保持了辽阔的势力范围,其军事实力在当时的世界仍然名列前茅。
公元前140年世界主要强国排名
1.汉帝国(4)(君主:汉武帝) 超级大国
2.罗马共和国(12)(执政官:萨皮恩斯,卡埃皮奥) 世界级一流强国
3.匈奴汗国(4)(君主:军臣单于) 世界级一流强国
4.安息帝国(5)(君主:密特里达特一世) 世界级二流强国
5.托勒密王国(9)(君主:托勒密八世)
6.塞琉古王国(9)(君主:德米特里二世,戴奥多特斯) 区域级一流强国
7.努米底亚王国(2)(君主:米奇普萨) 区域级一流强国
8.印度-希腊王国(1)(君主:米南德一世) 区域级二流强国
9.巽伽王国(3)(君主:瓦苏基耶什塔) 区域级二流强国
10.南越王国(2)(君主:南越武王) 区域级二流强国
公元前140年世界主要强国分项目排名
疆域资源:1.匈奴汗国,2.汉帝国,3.安息帝国
人口总量:1.汉帝国,2.罗马共和国,3.巽伽王国
军事实力:1.罗马共和国,2.匈奴汗国,3.汉帝国
文化科技:1.汉帝国,2.托勒密王国,3.罗马共和国
大事记:
公元前155年,安息帝国密特里达特一世西征占领塞琉古王国的米底地区。
约公元前155-130年,印度-希腊王国的米南德一世统治时期,将印度西北部各希腊人后裔国家联合起来,国力达到全盛。
公元前154年,汉帝国平定七国之乱。
公元前149-146年,罗马与努米底亚王国结盟,灭亡了迦太基。
公元前149-146年,罗马共和国镇压了希腊人的反抗,控制了希腊城邦。
公元前141年,安息帝国侵入巴比伦,驱逐了塞琉古的总督,将巴比伦纳入安息帝国版图。
公元前140年前后匈奴极盛时期的势力范围超过5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0万以上。
点评:
匈奴汗国的强盛到达顶点,虽然在经济、文化上的短板难以改变,但军事的强大,疆域的辽阔,已足以让匈奴的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三。
安息帝国正式接替塞琉古成为西亚的主导者。这个从伊朗东北部起家的国家,跟西亚历史上其它主角相比,文化和制度保留了相对较多的中亚游牧特征。
公元前120年世界主要强国排名
1.汉帝国(5)(君主:汉武帝) 超级大国
2.罗马共和国(13)(执政官:卡尔博,马尼利乌斯) 世界级一流强国
3.安息帝国(6)(君主:密特里达特二世) 世界级二流强国
4.匈奴汗国(5)(君主:伊稚斜单于) 世界级二流强国
5.托勒密王国(10)(君主:托勒密八世,克利奥帕特拉三世) 世界级二流强国
6.努米底亚王国(3)(君主:米奇普萨) 区域级一流强国
7.塞琉古王国(10)(君主:安条克八世) 区域级一流强国
8.巽伽王国(4)(君主:Pulindaka) 区域级一流强国
9.麦罗埃王国(13)(君主:不详) 区域级二流强国
10.大宛国(1)(君主:毋寡?) 区域级二流强国
公元前120年世界主要强国分项目排名
疆域资源:1.匈奴汗国,2.汉帝国,3.安息帝国
人口总量:1.汉帝国,2.罗马共和国,3.巽伽王国
军事实力:1.汉帝国,2.匈奴汗国,3.罗马共和国
文化科技:1.汉帝国,2.罗马共和国,3.托勒密王国
大事记:
公元前141-87年,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对匈奴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公元前133年,帕加马王国阿塔罗斯三世死,按照其遗嘱将国家赠送给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138-115年,汉帝国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东段。
公元前123-88年,密特里达特二世统治前期,通过军事改革使安息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提升,为继续扩大版图打下了基础。
公元前120年前后,汉帝国的人口曾达到约4000万,到汉武帝统治末期,疆域面积已扩张至约410万平方公里。
点评:
汉帝国基本度过了用中央集权取代分封制过程中的阵痛期,“郡国并行”这个过渡期的产物,正逐渐向“郡”的角色转化。内部稳定之后,对外扩张的需求就更加具备可行性,汉武帝可谓生逢其时。
汉与匈奴的战争,在历史上如此引人瞩目,原因在于这是一个典型的农耕国家与一个典型的游牧民族在各自强盛时期的一次巅峰对决。尽管汉帝国对匈奴取胜之后,仍然改变不了“得其地不足以耕种,得其民不足以役使”的结局,实际收益远不及其对南方的经略,但农耕国家应对游牧民族的威胁是个长久的主题,汉帝国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经验和勇气,这就是其长远意义所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