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历皇帝教育失败的最关键原因

(2021-05-08 00:16:09)
标签:

万历

张居正

教育

课程

意志力

分类: 历史概览

万历拥有全国顶尖的老师、大明国第一大学士、先帝临终前的顾命大臣、内阁首辅张居正。万历从十岁就开始享受现代博士生都享受不到的学习待遇,接受张居正一对一的教育。万历理所当然地得到最好的物资和生活保障,时刻有内相冯保相伴左右,且冯保既是保姆,还兼职帝王之术的一些副课教育与指导。李太后也是一个美丽外表下掩藏着不凡思想、有远见卓识和历史责任感的家长。虽然儿子有了最好的老师、最好的保姆,她却一直在乾清宫与儿子对面而寝,亲自监护并培养儿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非礼勿听,非礼勿视,直到万历大婚。在张居正对万历开展教学(议政)时,李太后也参加旁听,关键时候还参与教学活动(参政和监督张居正的辅政)。可以说,李太后作为陪读母亲丝毫不亚于当下中国任何一位望子成龙的母亲。这就是万历享受的最主要的教育硬件,内臣和外相联手,家教与“国教”配合的“优质教育”。

为了找到与10岁小孩沟通国事的渠道,启发儿童的心智和灵感,张居正使用“荒唐邸报”的方法循循善诱;为了体恤小孩天性、张扬童心,张居正在万历生日时送给他宫外小孩无人不玩无人不爱的风葫芦(空竹),从而配合“经筵”系列讲座,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为了警醒小皇上政事不可懈怠,张居正在御座两侧创设贴满文武官员姓名的围屏。当小皇上潜心诗文时,张居正提醒他,作为皇上对诗文浅尝即可,不要学李后主,做了词人丢了江山,要把精力放在帝王之道的大学问上来。张居正还亲自编写“乡土教材”《帝鉴图说》,讲述前朝皇帝的是非功过。在万历刚刚亲政偶犯风流之事未遂,李太后欲废其帝位时,也是张居正以辞去首辅之职相“要挟”,才保住了万历的皇位。张居正极尽一个师相之能事,对万历的教育辅佐呕心沥血,披肝沥胆,无愧于先帝托孤,无愧于李太后的信任。张居正为臣之道堪称一流,为师之道也不同凡响。

先引用一段万历皇帝接受教育情况的评述。张居正对万历皇帝的教育,既有周祥的计划,又有严格的保障措施,而且并非一些人所理解的“填鸭式”教育,而是采取了多种方法来诱导、激发小万历对学习的兴趣。小万历接受教育的科目包括儒家经典、书法、历史和模拟政务处理,教材既有文字版,也有插图版以辅助理解和记忆。李太后、内相冯保也是很称职的助手,全力维护张居正的师道尊严,做好思想工作和各种后勤保障措施。少年时代的万历,拥有最顶尖的师资、最优厚的资源和最适宜学习的环境,他也显得聪颖过人、善解人意、尊敬师长。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在张居正的培育下,万历皇帝将会成为一代杰出的千古明君。

然而,最终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万历皇帝的教育失败了,可以说是彻底地失败了。老师死后蒙受耻辱,家人落得了悲惨的下场,而皇帝连续28年不上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懒惰的皇帝。因为他的怠政,大明王朝政务废弛、党争加剧、腐败成风,女真人在白山黑水之间迅速崛起,成为明朝此后数十年中的梦魇,以及最终的掘墓人之一,于是乎“明朝实亡于万历也”的说法得到了广泛认可。

对于万历皇帝的教育缘何以彻底失败告终,前人多有评述,但个人认为,都忽略了最致命的一点。

我们应当看出,万历的失败在于“怠政”,而非“恶政”。实际上,他成年之后的政治能力和文化素质并不像一些人描述的那么不堪。他虽然怠政,但仍然能将大权牢牢地掌握在手里。他挑选的内阁大臣水平也还可以,他在位的前半段,还曾在“万历三大征”中取得了完胜。

万历皇帝的失败,关键在于他的意志力太薄弱,受不了上朝会见大臣的各种礼仪束缚,也受不了每日批阅大量奏章的脑力劳动,而这个缺点在当时正是致命的。因为朱元璋确立的君主全权负责的体制,要求皇帝必须是个工作狂,一旦懈怠下来,国家机器就会运转失灵(不像同时代的英国,不理朝政的国王才是议会精英眼中最理想的国王)。而且,意志力薄弱这个缺点,对越是身处高位的人越致命,因为越是身居高位,越缺少来自外部的约束力来督促,也就越需要依靠自律。

所以,张居正对万历皇帝教育失败的最关键之处,在于缺乏意志力磨炼的课程。在不可能让皇帝亲身去品尝艰苦生活、体验失败和绝望模拟环境的情况下,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上做一些改进,其实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这几方面。一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竞争性的考核,使学生在考核的挑战和成败中锻炼意志力。二是在学习中加入身体锻炼的内容,也有助于提升人的精气神。万历皇帝面临的问题,正是在学习过程中缺失了这些内容。可与清代中前期皇子所受的教育比较一下。清代中前期一般皇子较多,在“密不立储”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是存在竞争关系的。比如乾隆皇帝在当皇子时特别勤奋,他的学习成绩也很优秀,这使他能够在与五弟弘昼的潜在继承权竞争中轻松胜出。而对于已经身登大宝的万历皇帝来说,不存在竞争对手,也不会受到真正的考核。另外,由于出身渔猎民族,有“不忘本”的指导思想,在清代皇子的教育内容中,骑射是很重要的内容,体育锻炼的分量充足,意志力因此得以磨练。而对于万历皇帝来说,张居正给他安排的课程清单中并无体育课方面的内容。整体而言,清代皇帝与明代中后期的皇帝相比,在智商、治国水平上未必能明显胜出,但在精神面貌上却高出一截,他们自幼受到高质量的体育锻炼,就是一个关键因素。

除了意志力之外,眼界、心胸对一个领导人来说也十分重要,而拓展眼界、开阔心胸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接触一些人、多了解一些不同的生活状态,显而易见,在万历皇帝的成长过程中,这方面的实践机会也是十分缺乏的,他除了偶尔参加一些仪式性的活动(如拜谒祖陵),几乎没怎么出过宫门;所接触的人,除了亲人和宫中的贴身随从,也只有少数几个重臣(后期连重臣也不见了);他虽然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所读的书也只有儒家经典、少数史书和一些奏章。

当然,自从出了明英宗、明武宗两个反面教材之后,皇帝喜好出巡被视为荒诞不羁,皇帝热心体育运动被视为不务正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士大夫心理,明朝中后期的皇室教育中,越来越排斥这两方面的内容,也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把万历皇帝教育失败的责任,全归之于张居正个人,也是有失偏颇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