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画像》教学反思
我带三年级三个班的梦想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我对教材的认识,选择了《我是谁》的专题。在上“我的自画像”这课时,第一个班一节课(35分钟),大部分没有画完,更别说写介绍。到了第二个班时,我稍微调整了内容,在课上没有进行“我是谁”的讨论,而且修改了课件。同样的时间内绝大部分同学画完并写出了介绍。
当我参与第二个班学生活动时,发现了许多问题。有部分学生对“用一段话介绍自己”理解不到位,他们写着:性格:开朗,兴趣:画画。我又叫停进行解释。当我看到:性格:女,性格:男,性格:中,我真的很晕,三年级的同学不明白什么是性格?我再次叫停,进行解释,让他们明白男女是指性别区分。
掌握了这些情况后,我在上第三个班的时候,当进行到明确规则这个环节时,我特意进行强调:“用一段话介绍自己”,我又问同学们:“什么是性格?”大家七嘴八舌,说到性格是开朗呀,活泼呀,这些!听到孩子们明白“性格”意思了,我才让他们开始动手。当然关于性格的准确定义我也说不清,今天特意百度一下,大家共同学习: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经历的这些情况,我觉得无论上什么课,掌握学情非常重要,走进学生当中参与学生活动,会让我们有意外的收获,更能帮助我们及时地引导孩子们进行有效的活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