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校园我来绘
(2024-02-09 21:38:38)
标签:
杂谈 |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书上有一个板块是绘制学校的地图,这真是一个把教学真正融入实践情境的好机会。所以我决定带着孩子们开展这个活动。
对于学生们来讲,他们一方面感觉有点小懵,另一方面展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所以为了更好地普及地图知识、提升地理素养;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会运用图文结合的形象化、可视化表达方式,激发地理学习热情,形成热爱望小校园、热爱生活的情怀,我带领孩子们开展了手绘地图的活动。同学们提交的地图作品别出心裁、色彩丰富,他们用画笔去记录、用脚步去丈量,用作品去表达对望小校园的热爱。考虑到三年级的孩子恐怕没有能力完成得较好,我选择在六年级学生中开展这个活动,尽管如此,这个过程中依然是遇到了很多困难,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个过程。
我先给学生分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明确活动任务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合理可行的方案,商量如何分组分工开展活动等,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记录。讨论怎样绘制平面图,可以按“绘制哪个活动场所或建筑物的平面图?”“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为绘制平面图作好思想和物质准备。很多场地或建筑物占地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或梯形,很容易确认。有些场地或建筑物的占地形状不规则,比较复杂,确定其形状稍难些。一般把复杂的形状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图形,逐个测量长度和绘制平面图。三是怎样确定活动场所或建筑物所在的位置关系。制作平面图必须具有周围场地、建筑物的位置信息。要明确绘制平面图应该选择“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要选定一个观察点,用指南针测量方向,用尺测量距离。
明确任务之后,选择恰当时间,请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结合分工内容奔走在校园里测量、记录数据。我们的测量是分区域,有步骤的测量,因为工具限制,故工作量较大,每一区域都让每一组成员亲历过程,体验如何测量,同时关注在测量中呈现的差异、误差,同组或异组相互纠正、相互提醒,可以促进他们更好的测量,特别是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一些现实问题问题大家能够积极思考、讨论,明确更有效的方式,让数据更精准。
绘制平面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在测量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绘画的构图等功力,等于是整合了数学和美术两个学科的能力。本来我只是想让他们绘一下平面的,但是有些孩子想要挑战一下,所以我们还在电脑上查找了校园的电子地图,航拍图等相关资料,再根据在校园里的实地考察,把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都确定好了。接下来就是考构图布局和空间想象能力,同学们花了两节课的时间修修改改,得到了自己相对满意的作品。
这次学校平面图的制作体现了学生绘图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的差异,但是总体而言学生基本能够将学校整体平面图呈现出来,增强了学生对校园的理解度。这些优秀的校园地图呈现了学生们对望亭中心小学的暖暖爱意,相信通过这次情境体验活动,校园里的一房一瓦、一草一木,都已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