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的教育》读后感

(2022-09-13 18:16:28)
读完《好的教育》,我深刻感受到了唐江澎校长的教育智慧,他本身也是一个励志的典型,正如杨九俊老师所说,“他有团队意识,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抛弃,不放弃,坚守认定的教育价值观。”从17岁当上民办教师算起,唐江澎的教龄已有40多年!2006年,他接任锡山中学校长,将这所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老牌名校,逐渐改造成一个既能面对现实,又能仰望理想的平衡状态:艺术课、每天一节体育课,开到5月25日,高考前停课的时候才停;高三学生从来不办“誓师大会”;在高中阶段引入生涯规划教育,直接体验大学专业,甚至是未来职业;学生会名为“模拟城市”,校舍中间有个菜园……这在哪个高中都是几乎见不到的。
作为一线教师,我更能感受到唐江澎校长对“好的教育”坚守探索的勇气和智慧。曾经看到同事家两岁可爱宝宝时,我曾调侃了一句,“一开始学校有这么多像她一样可爱的孩子,最后被老师们摧残成读书刷题的机器,罪过罪过!”在日常教学中,自己的教学功利思想也是时不时地跟“成全人”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比如为了在公开课上呈现自己最佳的状态给老师们,让学生不断地陪我“表演”;为了年级排名和所谓学科荣誉,让学生作业不断地“加码”。美国现代作家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曾说:“黄色的树林里有两条路,很遗憾我无法同时去涉足,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却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当我们面临两难境地时,要么鱼和熊掌都想兼得,要么心中那份私念占据上风,像唐江澎校长那样,忠实坚守终极和工具价值的统一,积极寻找分数与成长的平衡,微步探索服务与成全学生的举措的老师们很是缺乏,于是少了一份教育情怀,便多了一成教育奴性。这样环境培养下的学生,怎样实现“人的成全”教育理念?怎能赢得未来的人生大考?这样的教育,除了急功近利的家长在帮倒忙外,我们也应该珍视不足,不断汲取坚守探索自我心中“好的教育”的勇气和智慧。比如在班级管理难解困惑之时,我们是否也能不断提醒自己: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比如在遇到荣誉与兴趣矛盾时,我们是否能把学生发展作为第一次序,走出纠结,走向宁静?比如能否接受像人大附中刘彭芝为一学生量身定做班级课程的付出却没有出现教育应有的奇迹?看到省锡中校史馆中一张黑白发黄的单人全身照片,我也感慨良久。
教育的过程就是实现人的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中分数对人的社会化过程评价并非唯一,或许教育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细节展现更能让人凤凰涅槃。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在教育中的每个细节都尝试着站在孩子成长发展的角度思考,或许拥有教育的勇气和智慧并不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偷瓜事件热议
后一篇:待产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