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
(2020-12-22 21:06:42)教育学的发展取决于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发展。对于心理学,我们在上学期间都接触过,尽管那些都是皮毛。但对于脑科学,我们一线教师接触不多,几乎一无所知,甚至还会错认为这与教育教学无关。其实,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需要我们具备丰厚的心理学知识,而且更需要我们懂得脑科学方面的东西,需要了解教与学的生物学机理。我觉得,只有拥有了这些知识,懂得了这些规律,我们的工作才会更理性、更智慧、更艺术、更贴近于生命及成长本身。所以,我相信,读了,对待工作中的很多问题,一定会有一种别样的视角,对教育教学的认知和思考会变得很有深度。因为,在本质上,教师其实就是“大脑的变革者”。
看过这么一个事例:有一个小孩,孤僻,冲动,易怒,不合群,极具破坏性,只要和同学发生冲突,不是掀桌子就是摔板凳,还动手打人,在家也是摔摔打打,老师、家长的规劝教育根本不起作用。后来在一次医学检查中,发现这个孩子的脑部有一个巨大组织压迫其脑部神经,对其进行切除手术。术后这个孩子症状完全消失,和正常的孩子没什么两样。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育中,对一些“问题学生”,往往会从非智力因素去分析,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兴趣等,多采用批评教育、谈心等手段去解决问题,却常常收效甚微。我想,我们教育的视野太狭窄了,很少关注到孩子脑部的问题。
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加深了我的这种认识。节目中具有超能力的奇人,除了本身天赋之外,后天对大脑有针对性的练习也是功不可没。针对大脑发展的特点,去选择合适的教育行为,是我们教师应该觉醒的一个行为。
恰如书中所言,某些压力可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高压必须降至最低程度时,大脑才可能进行认知学习。当课堂的氛围温馨可人时,高效率的学习就会发生。反观我们的日常教学,关注自己怎么讲很重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更应该重视到一个高度。有经验的教师恰恰会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以达到高效。我曾听到一个学生评价他的数学老师,说他的数学老师几乎每五分钟就会让学生“笑”一次,他很喜欢上数学课,而数学学科,恰恰是他前些年最头疼的一个学科。
关注情绪对大脑的的刺激,营造积极情绪氛围,不仅让学生学习压力降低,显著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教师也可以收获快乐,获得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