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班级邮箱里也有。去除复制到文档中之后的底纹方法:点击格式、边框和底纹中的选项卡“底纹”后选择无填充颜色
1.等量公理
2.余角、补角的定义
(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应用格式: ∵∠1 + ∠2 =90 °(已知),
∴∠1和∠2互余(互为余角定义).
反之:∵∠1和∠2互余(已知),
∴∠1 + ∠2 =90 °(互为余角定义).
(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
°,那么称这两个角
应用格式: ∵∠3 + ∠4 =180 °(已知),
∴∠1和∠2互补(
反之:∵∠1和∠2互补(已知),
∴∠1 + ∠2 =180 °(
3.余角、补角的性质(四个定理)
(1)同角的余角相等
应用格式: ∵∠1与∠2互余,∠3与∠2互余(已知),
∴∠1=∠3(同角的余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应用格式: ∵∠1与∠2互余,∠3与∠4互余,∠1=∠3(已知),
∴∠2=∠4(等角的余角相等)
(3)同角的补角相等
应用格式: ∵∠1与∠2互补,∠3与∠2互补(已知),
∴∠1=∠3(
(4)等角的补角相等
应用格式: ∵∠1与∠2互补,∠3与∠4互补,∠1=∠3(已知),
∴∠2=∠4(
4.对顶角、邻补角的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得到的四个角中,有公共边的两个互补的角,叫做 ;没有公共边(即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 .
如图2-4中,是对顶角的有:
是邻补角的有:
5.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
已知: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O点,如图2-4.
求证:∠1=∠3,∠2=∠4.
证明:∵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O点,
∴∠1和∠2是邻补角(邻补角定义),
∠3和∠2是邻补角(邻补角定义).
∴∠1=∠3(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理可证:∠2=∠4.
由此可得到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6.典型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