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

标签:
情感 |
分类: 论文 |
诵千古美文
作者:吴玉英
【论文摘要】:
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会学生做人,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经典塑造人格,人格展示魅力。
本文先从“诵读千古美文,做翩翩君子”、“启迪心智,充实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驾驭文字,提高语文素养”、“厚积薄发,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结实基础”、“家生互动,促进亲子交流,做亲密朋友”、“教学相长,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诵读经典诗文的必要性,然后叙写了小学生参与经典内容,再叙写了多种多样的措施方法,最后叙写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在经典中浸润,在诗海中徜徉”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精神乐园,引领学生诵读经典更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诵读,引领着学生们走进积淀着五千年民族精神的中华文化,让他们在成长的旅程中“以千年文化为伴、与中华经典同行”。
【关键词】:
诵读经典
【正文】:
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灿若星河,它凝聚了前贤的大彻大悟,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龙的传人,正是有了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像丝雨一样默默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真正做到了“进人耳,入人心”。时刻指导着我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少年君子。
一、开展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1.诵读千古美文,做翩翩君子
我们中华文化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忠恕之道;有“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有“自强不息”,“厚得载物”的个人与社会的健康互动之道;还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业尊生、与时俱进之道。这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社会实践证明,经得起时间考验而对品德教育起到深远意义的,就是传统价值教育。因此,无论从历史的责任感还是从时代的需要出发,通过倡导小学生诵读千古美文,引领孩子们争做少年君子,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成了我们必然的选择。不再出现社会冷漠,道德缺失。不再出现一个又一个不珍爱别人生命的药家鑫,一个又一个拜金女(宁愿坐在宝马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不再出现拿慈善做幌子敛财的郭美美,不再出现,不再出现……
2.启迪心智,充实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
熟读并且背诵经典,其核心是要增加小学生的原始积累。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13岁前后,人的记忆力即可达到顶点。一旦错过了,就不能形成知识、情感与经验的丰厚积累,那将会给他的一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积累多了,将来理解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许多原来理解不深的东西自然能做到“无师自通”。对此,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同志曾讲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小时候读书、背书,犹如在天空布云彩,云彩积厚了,自然就会落雨。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积累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读得多、背得多,文化底蕴自然就能厚实。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是激发潜能、学习语言、增强人文底蕴、开启智慧的重要途径,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文关怀,由此可以使孩子变得胸怀博大、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
3.驾驭文字,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咱们要将经典熟读成诵,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叶圣陶老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学习中,重视并加强经典与现代文的阅读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诵读需恭恭敬敬,一心一意,不急不慢,字字清楚,轻松愉悦。经典,应是悠扬自得的中和之音,我们每天坚持不懈,读圣哲之言,品圣哲之心,发圣哲之语。现代文阅读更需声情并貌,在读经典的影响下恭敬认真地读出其中的思想感情。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能生巧,巧而后出新,诵读就是把书上的变成自己的,放在自己智慧库里,随用随取。用多了,自然心灵手巧,会有神来之笔、天造之功。咱们每天读经典,耳濡目染,被文化的韵味而感染,陶冶情操,丰富语汇,在作文中可以引经据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学底蕴;在说话中引经据典,增强我们的语言表达。
4.厚积薄发,为中学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小学生的记忆力正处于训练、养成阶段,最合适“熟读”成诵。日积月累,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而文言与白话,是母子关系,根叶关系,源流关系。白话绝大部分来源于文言,大部分双音节词是文言的附缀、演绎而来;绝大部分鲜活的成语,源自文言典故。不少中学老师认为许多老一辈的人之所以能够对文言等有一种驾轻就熟的感觉,是得益于他们小时候读私塾的那几年。培养语感,小学是关键;诵读经典,当从娃娃抓起。
5.家生互动,促进亲子交流,做亲密朋友。
经典诵读,家长参与,他们和孩子一起诵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这种自然的交流中,家长与孩子不仅是学习的交流,更多地是心灵的交流。这种跨越台阶的沟通,是构建学习型家庭的良好开端。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6.教学相长,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国学经典教学中,免不了与学生一起谈古论今、激扬文字,要想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教师的身体力行是不行的。共同诵读经典是一个品味人生,修身养性的美妙时刻。“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看到老师如此乐学,怎能不提起诵读兴趣呢?经典诵读,还有助于我们优化技能,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做一名纯粹的教师。这项学生活动的开展,需要“平等中的首席”领读,需要全校氛围的熏陶。在必要的时候,把阅读上升为诵读内心体验外化为外部情感,进而可以通过你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高回低转,变成一声声动人的船歌,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引人入胜,你的诵读技能就在此时被不断超越。
二、经典诵读的措施办法: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利用每天早晨早读前10分钟和每天上课前1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还在每周的课程表上专门排出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确保诵读时间。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休闲一吟,玩中熏陶。每天利用校园广播系统,课间操后进行“经典诵读5分钟”,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午间“经典诗文欣赏一刻钟”,陶冶学生心智。
3.黑板、校园方砖文化一角,变换诵读。教师制定计划,在班级的黑板报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在走进校园地砖上,孩子们随处可见古诗词背诵。
4.多管齐下,合作灌输。各科教师都要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功能,让孩子在唱游活动中诵读。
5.课外拓展,家庭布置。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6.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内容设计丰富,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可以是诗句接龙,可以是你问我答,可以是对歌竞赛,可以是游戏表演,可以是小品表演,可以是话剧表演。
7.观看影片,美化心灵。组织学生观看革命先烈故事片,举行说故事、演讲比赛。
8.自己动手,诵读升华。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利用班队会进行七巧科技作品设计活动。
9.学校为促进学生背诵兴趣、调动学生背诵积极性;进行国学考级活动。
10.每学期有学校举办两到三次传承国学经典、诵读牵手美文文艺汇演,促进文化传统。
11.多种评价,促进提高。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检测,采取抽测、集体诵读、高年级检测低年级或同伴互测的方法。
三、经典诵读表现形式
1.我给大家讲美文
2.唱经典编歌谣
3.给经典配图
4.编写经典选篇
学生将自己诵读的经典分类,如分成学习方面,为人交友,励志人生,绚丽自然等等。并由此自己编成一个小册子,配上精美的插图。
6.运用经典
总之,作为肩负着开拓创新责任的新时期儿童,他们在学习现代知识的同时,同样应该站在五千年中华文化这个历史巨人的肩上,静下心来诵读、品味经典诗文。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培养读书兴趣,变化身心气质,使人心地向善,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使其社会关系和艺术修养得以提高;可以启悟生命智能,开拓人生境界。
“以千年文化为伴、与中华经典同行”。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身体力行,不断探索,让经典渗融于学生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让我们一同接受经典诵读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一起与经典同行!
【参考文献】
1.《浅谈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3. 《诵读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