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观察记录一——涂鸦区里的种植园
(2017-05-28 19:45:35)
标签:
教育笔记 |
改造后的开心涂鸦区,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可以涂鸦的材料,比如白色管子、木片、竹筒、玻璃墙等,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画画了,想去哪儿画就去哪儿,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空间。
幼儿姓名:峰峰
年龄:8岁
班级:大二班
观察教师:戴跃琴
观察日期:2017.5.15
观察时间段:10:30——10:33
观察地点:开心涂鸦
客观描述一:
“放开手”
改造后,第一次来到开心涂鸦区,峰峰先去材料箱巡视了一周,看到材料箱里有很多的竹筒,峰峰便问我,“老师,我可以在竹筒上画画吗?”我欣然答应,便对他说:“雨棚里的所有材料都可以拿来用。”听了这句话,峰峰先不拿材料,而是从涂鸦区跑了一圈,边跑边喊,“这些材料都是给我们画画用的,你们都可以去拿。”原来,峰峰是个传声筒,他要把自己知道的好消息,全部都要告诉他的小伙伴,来分享他此刻开心的心情。跑完一圈之后,他才回到材料区,和另一个孩子一起拿了一篮筐的竹筒,合力抬到了工作台边,然后开始准备材料。
观察地点:开心涂鸦
客观描述二:
“峰峰的创意竹筒”
峰峰找了一个较大的调色盘,放了很多种颜色的水粉颜料,然后才开始在竹筒上画画。三两下功夫一朵漂亮的花儿已经呈现在眼前,又画了一幢房子,一块大草地,一棵大树,看到我在看他,他便又问:“老师,我画的漂亮吗?”我也不吝啬我的表扬,“你画的很好看啊,可以讲讲你画上的故事吗?”于是他便回答,“我画的是一个公园。”我接着问,“公园里会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吗?”峰峰说,“公园里可以玩游乐场,也可以放风筝,还可以野餐。”于是,我鼓励他,“这些好玩的事情,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都画在竹筒上,可以吗?”峰峰立马回答道,“我们试试看。”然后他对着他的一个同伴说,“你想画什么?”两个人开始商量。最后就是呈现了以下一系列的竹筒画。
有的是峰峰画的在公园里坐跷跷板,有的是他的同伴画的在公园里放风筝,还有另一个同伴画的野餐,画面虽然不够精致,但都有孩子们自己的思想。
观察时间段:10:40——11:00
观察地点:开心涂鸦
客观描述三:
涂鸦区的种植园
峰峰又跑来问我,“老师,我可不可以在竹筒里种花?”我说,“可以呀!你要种什么花呢?”峰峰说,“兰花好了,它比较容易种活。”我又问,“那怎么种呢?”峰峰说,“我们能不能在树旁边挖点泥。”我说:“好吧,挖吧。”于是他和另一个孩子一起分工,他在这儿挖泥,另一个孩子去班级的自然角里搬一盆兰花。不一会儿功夫,峰峰和他的小伙伴全部准备好了,便开始在他们的操作台上种兰花,一个负责装泥,一个负责种兰花。10分钟之后,兰花种好了,可是放哪儿呢?峰峰想了又想,“老师,我看到很多兰花都吊着的,我想把它吊起来比较好看。”我说,“好的呀,那吊什么地方比较好呢?”于是,他给我指了这块地方,就是吊在这边大树的绳子上,我说,“这地方不错,很适合。”于是,我们一起找来了麻绳,很多会打结的孩子都来相互帮助绑竹筒,然后再打结在这块大网上,就完工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我明天要来给它们浇水。”“我也要来。”就这样,涂鸦区的种植园建成了,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的,他们非常珍惜和欢喜。
原因分析:1.峰峰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由于他心智特点的原因,所以当他知道这些材料任他们取用时,就在涂鸦区边喊边跑了一圈,只是自己那么想了,就那么做了,好奇心转化为行为有时是没有规则性的,无约束性的,所以我就放任了他。作为老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为他提供探索的机会,让他与外界进行亲密接触,让像他一样天生的“乐学者”延展探究的“领地”。
2.峰峰在竹筒上画好一幅“公园”,马上就给我看,于是我对他及时进行了表扬,并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他画的是公园,“那么公园里会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呢?”以这样的提问来引导峰峰的绘画,画面会更加丰富更有创意。我是以此给峰峰一个主题,让他根据主题和自己的经验感受进行想象绘画。为他创造了条件,让其自由地绘画,将自己童年的天真与无邪更好地表现在画面中,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绘画活动中受益。
3.当峰峰提出要用装饰好的竹筒种植兰花时,我并没有反对,而是非常支持他的想法,我们一起准备材料,一起合作种植,一起挂起来,孩子们一起努力在涂鸦区开辟了一个种植园,值得赞赏。所以我们老师要善于观察,把握孩子的兴趣领域,提供相应的材料和条件,鼓励孩子大胆尝试,以此保护孩子的探索心。
对策与建议:《指南》中指出,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 引导者。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幼儿能否在区域活动中得到更好发展的关键。在幼儿的心目中,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形象,而美术正是自己表达内心思想,将自己对待某一事物的直观感受描述和表达出来的最佳方式,因此幼儿非常喜欢画画。在涂鸦区,教师一定要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为孩子创建更好的空间,努力让孩子将自己的所想所感更好地体现在涂鸦上,让孩子画出最有价值的绘画。
1.可以给孩子一个主题,让孩子自由绘画
幼儿尽管对世界的认识不够全面,但是对于某件事已经有初步的认识,同时有属于自己的感受,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个孩子对同一件事的看法都是不同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为孩子设计一个主题,然后让孩子依据这个主题进行相关绘画创作,画出一个符合自己情感感受的画面,让孩子自由地绘画。
主题式绘画不同于实物绘画,这种绘画方式需要孩子们将自己印象中的虚拟事物表达在画面中,因此孩子所受的限制更少,绘画时更自由,想象力也就更丰富。
2.给孩子一个场地,让孩子自由支配
孩子除了对事物有特殊感受外,对一定氛围也有不同感受,如将孩子们带到空旷的操场上让孩子绘画,和将孩子限制在教室中绘画,孩子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此孩子们的绘画方式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在空旷的操场上孩子们受到的约束较小,能将自己的所想所感描绘出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孩子创建一些能让孩子释放精神的场景或空间,引导孩子自由地涂鸦和创作。
在今天的游戏中,当教师给了孩子这样一个“种植”的场地后,孩子心中的束缚已经完全消失,他们会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更多地表达出来,对大班孩子来说是最有价值和实践意义的。
总之,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自由地绘画,将自己童年的天真与无邪更好地表现在画面中,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绘画活动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