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扬州人俗称“五月节”,这天中午,扬州人有吃“十二红”的传统。当然,“十二红”并不是指十二样红色的菜肴,而是一个泛指,是端午这天吃“红”可以辟邪,扬州人为了期盼日子红红火火。舌尖上的“十二红”绝大多数都是时令菜,根据各自口味来搭配菜肴。
四碗八碟十二红
■朱红
每到端午节的这一天,远在江都的婆婆大人一大早就操着江都话打电话催促,中午一定要回家“尝午”。所谓“尝午”就是吃十二红,是扬州人过端午节特有的习俗。“十二红”是指十二样自然红色,或经烹调后颜色发红的时令菜肴,通常有咸鸭蛋、煮黄鱼、粉皮拌黄瓜、炒虾子、炒红苋菜、烧仔鹅、洋花萝卜、樱桃、枇杷、红杏、干菜烧肉、炒长鱼、红烧扒蹄、火腿、香肠、雄黄酒等。一般分为4碗8碟,即4个凉拌,4个热炒,4个烧菜。这个数字代表每年的十二个月,再者它也兼顾了每年的四时八节。
扬州人端午为何要吃十二红?扬州的民俗专家黄继林认为,一是期盼日子红红火火,二是端午这天吃红可以辟邪,三是端午能吃上“红”,说明日子过得不错,“吃得起酱油”。“十二红”并非只有十二道菜,“十二”是古代计时中的一个轮回,代表“多”的含义。
至于“十二红”到底由哪些菜肴组成,一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存有争论。不过,苋菜、咸鸭蛋和黄鱼这几样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每到端午节前夕,市场上新鲜的苋菜价格总会大涨。红苋菜最早作为野草出现在餐桌上,初夏时,在所有的蔬菜种类中,苋菜算得上色彩斑斓,尤其入锅烧熟后,一汪紫红汤汁是孩子们的最爱,像天然的染色剂,把一碗白花花的米饭印染得分外娇艳。平日不爱吃米饭的小朋友此时也能吃上满满一大碗。炒苋菜看似简单,实则很讲究。要用滚油旺火大炒,叶片遇热一收缩,将事先剥好的蒜瓣,用厨刀拍碎,再加勺盐就好了。火候刚好时,炒出的苋菜鲜脆爽口,倘若一过,便软而无力,只剩口汤滋润了。大蒜苋菜好似一对黄金搭档,一同出场不仅能够灭菌、止泻,还可以健胃,如此强大功效很适合扬州炎热的夏天。
三联书店出了一本书《最值得品尝的100种味道》,排在第二种最值得品尝的味道竟然是高邮双黄咸鸭蛋。扬州是鱼米之乡,盛产鸭子和鸭蛋。每到春时,万物复苏,水中鱼虾充沛,也为鸭子提供了上好的饲料,产出的鸭蛋壳青蛋白又大又沉。由于常食鱼虾,鸭子产出的蛋自身带股子腥味,不适宜直接吃,倘若用盐腌制之后,腥味尽除,蛋白紧致洁白,如凝脂一般,橘黄色的蛋白溢出一层金灿灿的油来,伴随着松仁般的香气,吃到嘴里醇香绵密。
出现在扬州人餐桌上的大黄鱼又名脑石鱼,因其头内有两颗如牙齿般的“脑石”而得名。据说以前在端午当日,黄鱼上午还很畅销,然而只隔一日便成了滞销货。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不过,也说明了黄鱼的时令性。按照过去的说法,黄鱼买回来后,要用草木灰在厨房的地上平铺一层,将黄鱼平摆其上,然后在鱼身盖一层草木灰,谓之去湿气。现在看,这种做法未必有其科学性,而且把厨房弄得乌烟瘴气,主妇在火冒三丈情形下做出的饭菜也未必可口。淮扬菜大厨们处理黄鱼的手法非常娴熟。黄鱼的内脏小,不适应开膛破肚,只需用筷子从鱼鳃处插入,顺时针方向绞动,内脏就卷裹在筷子上,再抽筷子,内脏一并带出了。黄鱼浑身就一根脊剌,烹调后鱼肉呈一瓣瓣的蒜瓣状,保持身形完整,使得鱼肉烹饪之后不易开散。黄鱼最适宜与大蒜瓣红烧。红烧之后,已经散尽辛辣的大蒜瓣软绵,美味程度不亚于黄鱼。
在端午十二红当中,还有两道菜不可或缺,一是红烧老鹅,再有就是大公鸡,意在鸡冠为红色。二是小龙虾,活的小龙虾虾壳铁青色泛着一点点红色,虾身底板不脏,没有黑泥等腌臜之物,虾黄如玉般泛着润泽,虾肉紧密且弹性十足。原本张牙舞爪的小龙虾一下锅,便红彤彤,很能讨个好彩头。
都说十里不同天,扬州和江都之间的距离不过十几公里,虽然同属于一个地界,两地的端午十二红,细数起来,也有细微差别。江都人讲究的十二红有咸鸭蛋、咸肉、酱油拌黄瓜、小红萝卜、盐水河虾、炒苋菜、炒长鱼、红烧狮子头、烧黄鱼、红烧河鳗、红烧牛肉、红烧童子鸡。或许濒临长江的缘故,河鳗、长鱼、河虾都是这个时节江都地域的时令菜,也出现在餐桌上。
不过,无论是江都,还是扬州,要想置办齐“十二红”并非易事。好在一些扬州的酒店在端午节这一天,贴心提供十二红菜肴。至于民间的十二红,丰俭由人,只要那么关键的几样,心意到便好。
附上“十二红”
一、烧仔鹅(头红);
二、烧鸡子(冠红);
三、烧黄鱼(眼红);
四、炒长鱼(肚子红、血红);
五、炒虾子(全身红);
六、鸭蛋(心红);
七、红豆粽子(点点红);
八、苋菜(叶红、汤红);
九、洋花萝卜(夹心红);
十、西红柿(熟红);
十一、樱桃(珠红);
十二、枇杷(皮红)。
旧时午宴十三红
扬州的端午节,是在梅雨过去不久,溽暑尚未到来之际。气候温润,时鲜登场,各种带着泥土芬芳的果蔬给端午节平添了节日的气氛。
清人陈宁余游扬州时,正是端午将至。他的一首《题樱桃、笋、女儿红》是赞美扬州人的口福的:“记得扬州四月天,朱樱紫笋及时鲜。女儿红到枇杷大,论把街头不值钱。”诗中歌咏的几样时鲜,都是扬州百姓家端午桌上必备之物。这些时鲜通常叫做“十二红”。樱桃、萝卜、黄鱼、鸭蛋都在十二红之列。端午要吃十二红,这种风俗流传很广。但是起源于何时,并不清楚。十二红的菜单,也是众说纷纭。大抵十二红是指十二种红色的菜肴果品,或者用酱油红烧的菜肴。通常有黄鱼、鸭蛋、火腿、虾子、鸭子、猪肝、鳝鱼、熏鱼、苋菜、萝卜、樱桃、枇杷等。
有人开过一份扬州十二红的菜单:一:四冷盘,即凉拌黄瓜、糖醋萝卜、咸鸭蛋、拌粉皮;二:四烧菜,即红烧黄鱼、刀豆烧肉、油爆虾、炒苋菜;三:二水果,即枇杷、杏子;四:一汤,即烧鸭汤;五:一点心,火腿粽子。这当然不错,但其实并无一定之规。如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里说过,“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子、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由此也可见,十二红只是一个约数,不一定非要足数不可。我个人所喜欢的,也是我们家里一定会有的,是煮鸭蛋、炒苋菜和炝女儿红萝卜。
十二红是今天流行的说法,老一辈人的说法是“十三红”。旅台扬州人杨祚杰在《忆江南》中谈到扬州旧时端午,有《赏端午》一篇写道:“五月五日,节届端阳。瓶供榴花,门插蒲艾。厅堂贴五毒之朱符,儿女系百索之彩缕。饮雄黄以却病魔,燃苍术以除蚊蚋。日中聚餐,谓之赏午,例备五碗、八碟,酒菜咸取红色,如樱桃、枇杷、萝卜、苋菜、火腿、咸蛋、猪肝、炒虾、蹄肴、黄鱼……之类,名‘十三红’。”杨祚杰词云:“榴如火,佳节庆天中。彩索朱符祛鬼魅,青蒲苍术逐蛇虫。午宴十三红。”
盐商“十二红”很讲究
有钱有势的盐商家的“十二红”,讲究得不得了。“盐商十二红”比较精致,其红色全部来自食品本身的颜色,讲究自然色彩,其中苋菜、红烧鹅、鸭蛋、虾,四道菜是必备的,其他的菜也没有规定,只要有12个菜就行,一般有蛋黄豆腐、红焖鱼翅、酒糟鲥鱼、荷包红鲤、胭脂甲鱼、蜜汁火腿、雀舌鸽松等。
“盐商十二红”不但材料名贵,而且精致。即便是现在普通老百姓家也不可能按照他们的做法去做。比如说“雀舌鸽松”这道菜,我们通常炒苋菜只会把苋菜的梗掐掉,而雀舌鸽松却是取苋菜头部最嫩的叶尖,然后再与鸽肉丁一起烹炒。
十二红里的鹅是红烧的,而不是因为鹅头鹅掌是红色的,才把鹅归属到十二红里。过去在盐商十二红里有一道“掌上明珠”,用的就是鹅掌,然后在鹅掌上配上鸽蛋,透明的鸽蛋就如同珍珠一样,就取了“掌上明珠”这个好听的名字。
胭脂蒸甲鱼用的米叫胭脂米,这种米的特性与糯米差不多,只是颜色呈胭脂色。这种米很名贵,亩产只有100多斤,所以一般农民不会去种,也不会去吃。《红楼梦》中曾提到过胭脂米,贾府门下黑山村庄主乌进孝敬贾府的红帖上,有“御田胭脂米”一条,数目极少,仅有“二石”。可见这种米在当时是个稀罕物,非皇亲国戚不得。因为米的颜色,所以这也是盐商十二红里的一道菜。
小时候,我还听爷爷说过有道鸭汤虫草,当时是一个盐商在端午节的时候突然想吃虫草,但十二红里没这道菜,当时盐商家中都有专门的厨师,而且技术也很高超。他们就把干橘切一个口,然后将瓤掏空。鸭汤虫草烧好后装在干橘皮内端上桌,橘皮的造型精致,颜色也是橘红的,与十二红也贴切。
“盐商十二红”菜单
虾油拌海蜇 虾油颜色红润,是邵伯、高邮两湖的名产;
桂花糯米藕 这是一道很有名的小吃,也是宴席上常用的甜品,可贵之处是用红米代替平常的糯米;
鸭蛋黄炒豆腐 湖鸭蛋比旱鸭蛋有更高的营养成分,它是吃活食(即小鱼小虾等)的鸭子下的蛋,故咸蛋中的油也多、色也好;
瓤豆芽 豆芽去掉头尾,中间钻孔穿空,里头嵌入鸡茸、火腿,红白相映,色香味绝佳;
枸杞鱼米羹 枸杞艳润,鱼米白嫩,无论是色、香、味,都是一道精致的维扬佳肴。
樱桃肉 这道菜采用嫩蚕豆米配烧红曲小肉丁,盘边围摆鲜樱桃而成。肉丁明亮殷红,豆似翡翠,真假樱桃相映成趣,荤菜素果相得益彰。乾隆第四次南巡时,在扬州就尝过了这道菜。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在扬州九峰园早膳,两淮巡盐御史高恒的献食中就有“莲子樱桃肉一品”。
十二红多是时鲜菜
端午的“十二红”,其实是一个俗称的名目,不一定要凑足十二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要有“红”。我们家端午节的菜肴,有“几红”必不可少,说是应景尝鲜,平安吉祥。
炒苋菜:“江南好,五月紫苋鲜”,“紫苋”即苋菜;炒熟的苋菜,汤呈深红色,加上大蒜头,红白相间,清香溢口;传说端午吃苋菜,再吃大蒜头,是为了杀菌驱毒;因此,这道炒苋菜,称为平安节令菜。
拍黄瓜:“五月鲜,黄瓜茄子两头新”;五月上市的黄瓜,瓤小子少,肉质脆嫩,味道清香,是一道时鲜菜;食时,用厨刀刀面将黄瓜拍得瓜肉碎裂,瓜皮相连,然后切成大小均匀的薄片,放置盘中,加味精蒜泥,拌糖醋麻油,与鱼肉同食,更显得鲜嫩生脆,清淡爽口。
盐水虾:“清明螺蛳端午虾,九月重阳吃爬爬”,“爬爬”者,螃蟹也;端午时节的江虾、河虾,青壳透明,肉质细嫩;盐水炝虾,虾肉洁白,尾壳鲜红,衬以绿色青豆,色泽更为鲜丽;由于虾肉质紧,且有弹性,吃起来滋味独特,也是一道时鲜菜。
烧黄鱼:“端午黄鱼最称美,风味绝胜长桥鲈”;黄鱼一斤多重,配上几瓣蒜头,酱油红烧,加上佐料;烧好的黄鱼,色泽黄亮,鲜咸合一,尤其是黄鱼“蒜瓣肉”,鱼肉滑润,嫩白细腻,其味之美,别有风味;又因黄金装饰品中有款“黄鱼片”,黄鱼和黄金相通,煮黄鱼也称吉祥节令菜。
咸鸭蛋:“巴巴掌打到五月五,粽子咸蛋过端午”;记得儿时过端午节,手腕上要系“百索绳子”,襟扣上要挂“鸭蛋络子”,招摇过市,蛮有童趣;午饭,我最爱吃咸鸭蛋,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蛋白如玉,蛋黄油润,淡淡咸味,鲜美可口。
枇杷:“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端午枇杷时鲜果,好吃的枇杷是“大红袍”,黄澄澄,圆溜溜,肉厚核小,甘甜无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