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在文字间的乡愁与记忆——评巴陇锋《笔尖上的芭蕾》

2024-08-19 18:17:01
标签: 巴陇锋 散文集 乡愁

舞动在文字间的乡愁与记忆——评巴陇锋《笔尖上的芭蕾》

金明春

(发表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4年8月16日,链接如下: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数字报 (cbbr.com.cn)

巴陇锋的散文集《笔尖上的芭蕾》犹如一位优雅的舞者,在文字的舞台上轻盈地旋转、跳跃,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情感的画面。这本书是心灵的旅行,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在浩如烟海的书海中,这辑作品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温暖而深邃的光芒。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作者内心深处流淌出的清泉,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笔尖上的芭蕾》中的多篇文章曾被中考、高考试卷选用,并且多为压轴阅读题。这足以证明这些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它们不仅仅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更是对读者心灵的触动和启迪。

翻开第一辑“老日子”,仿佛就踏入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世界。在《柳木号》中,那悠扬的旋律仿佛穿越了时空,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纯真的年代。柳木号不仅是童年的玩伴,更是岁月流转中不变的情怀。而在《燎疳》中,则是对传统习俗的深情追忆,那熊熊燃烧的火焰,不仅寓意着祛病除灾,更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柳木号,童年的绿色旋律。在巴陇锋的笔下,柳木号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上苍赠予寂寞孩童的珍贵礼物,它陪伴着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当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孩子们爬上柳树,折下柳枝,扭成柳木号,在春风中吹响快乐的旋律,它伴随着孩子们挖荠菜、放牛放羊、挖小蒜的身影,成为了春日里最美的旋律。除了柳木号,孩子们还会用杨树枝、蔷薇枝、槭树枝等材料制作各种简易的乐器。他们用马莲叶子、葱叶等材料也能吹出动听的声音。其中,葱叶咪咪尤为特别,孩子们吹着吹着,便将葱叶吃进了肚子里,辣得直掉眼泪,却依然乐此不疲。

读着巴陇锋的文字,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欢笑与纯真的童年时代。柳木号的声音不仅唤醒了我的记忆,更让我感受到了那份纯真与美好。它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回忆的载体。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或许已经忘记了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但巴陇锋的《柳木号》却让我们重新找回了那份美好。

进入第二辑“望故乡”,那种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放羊琐忆》中,那漫山遍野的羊群和悠扬的牧歌,都成为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而在《清明见闻》中,则是对传统节日的深情致敬,那扫墓、祭祖的仪式,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更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忆亲人”部分,是对家族情感的深情缅怀。在《贤明的姥爷》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位充满智慧与慈爱的长者,他的言传身教成为后辈们前行的灯塔。《我的河南奶奶》则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与亲情,奶奶的质朴与勤劳成为了作者心中永恒的风景。

“游远方”部分的《一路桂花香》中,我们仿佛随着作者的脚步,漫步在秋日的桂花丛中,感受着那份宁静与美好。在“一抹红”部分的《永不褪色的陇东红歌》中,我们仿佛听到了那些激昂的旋律。在“在长安”部分中,让我们在文字中漫步在长安的繁花似锦中,感受着古都的繁华与美丽。在“有所思”部分,是作者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度思考。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画卷,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人生的百态,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真谛。

读完《笔尖上的芭蕾》,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那些生动而富有情感的文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更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温暖。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用他独特的方式陪伴着我们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巴陇锋的文字,就像一场在笔尖上演绎的芭蕾,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他的散文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和思想的融合。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多彩的世界,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温暖。

《笔尖上的芭蕾》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宁静的角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无论是对于热爱文学的朋友,还是对于寻找心灵慰藉的读者,这本书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让我们跟随巴陇锋的笔触,一起走进那个充满情感和回忆的世界吧!

作者简介:

金明春,正高职称,在《人民日报》《意林》《格言》《中华活页文选》《思维与智慧》《名作欣赏》等报刊发表作品五千多次。(完)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