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蕊教授:宏大主题的文学言说——论巴陇锋《五月黎明》
2024-07-14 11:59:12
标签: 巴陇锋 长篇小说 五月黎明 评论 韩蕊
宏大主题的文学言说——论巴陇锋《五月黎明》
韩蕊
(本文发表于2024年7月11日《陕西工人报》读书版)
《五月黎明》讲述1946年一段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在国民党政府及军警宪特围追堵截之中,共产党人与普通民众舍命护送“百姓之王”倪柏仁去延安,用生命与鲜血谱写出一曲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华彩乐章。
宏大主题下,《五月黎明》是一部好读的小说。戏剧性情节起伏跌宕,叙事节奏紧张,起承转合处几乎每一章结尾都有说书人的扣子,悬念迭生间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进入下一章节。英国作家毛姆把为普通大众所喜闻乐见作为小说创作的最高目标:“作家如果只受到一个小圈圈的欣赏,而不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那么他是绝不会得到后者的承认的”他说“人们渴望听故事,就如同财产观念一样,是根深蒂固于人的本性之中的。”巴陇锋是极会讲故事的作家,贯穿全书的说书人口吻,带领读者进入他精心设计的故事氛围,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之间,讲给读者一个完整、紧凑、戏剧传奇与生活气息并在的革命故事。
小说采用纵向的叙事更容易集中读者的注意力,而且并没有影响内容的充实丰裕及对人性洞察的透彻深刻。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人员相互渗透,卧底与内奸“摸黑”战斗;儿女私情与敌我矛盾遭逢,齐天翼黄紫红爱恨交织;政府与民间交锋、警察与老百姓对峙,一杀一保魔道斗法;以韩夏春为首的共产党人依靠群众的强大力量,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最终取得胜利。短短一个多月的故事时间,婚丧嫁娶、多角恋爱、小儿满月、老财娶妾、学生背叛老师、警察围攻山寨、特务报复虐杀、志士火线入党、山村农家红事接白事、革命战士旧伤添新伤等等,各种事件环环相扣间展示着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暗语接头”“飞鸽传书”“严刑拷打”“医院救人”“激烈枪战”“奸细偷袭”等等谍战剧经典桥段一应俱全,而不同于一般谍战剧中高明的化妆易容手段,韩夏春的两次自戕更残酷更真实也更令人震撼。
传奇特点也是小说好看的重要原因。万千群众围困敌人,解救倪柏仁的大场面使小说极接地气;主要人物不多但彼此间关系纠结复杂,使其较一般谍战剧更具传奇性。敌中有我的地下党“青铜”齐天翼、我中有敌的内奸“锅盔”钱秉承、因个人欲望左右摇摆似双面间谍吴子山,亦敌亦友忽敌忽友的胡志坚,更有坚定勇敢机智英武的“青瓷”韩夏春,利欲熏心由青涩单纯而恶毒狠辣的黄紫红,烂漫纯情又沉着泼辣的山寨女主蓝枝儿,刚愎自用贪财好色的焦老财父子、道貌岸然内心残忍的省主席祝肇州等等,甚至“配角”赵有情与张桂兰也都在极短的篇幅内刻画得形象凸显个性鲜明。
《五月黎明》的阅读极具亲合力。首先是作者或曰说书人的抒情与议论经常穿插在小说叙事之中,即作家在故事间了然无痕地跳出跳入自由衔接,适时发出议论,代读者抒情,拉近甚至消弭与读者的距离。这也是陕西作家自柳青、路遥以来的叙事传统。如小说故事在韩夏春牺牲时达到高潮:“忠勇的、英雄的、可敬的韩夏春就这样去了,……令人揪心和义愤的是,他没有死在敌人的正面枪炮之下,而是死在了奸细的背后暗杀中!令人抱憾不已的是,他至死没有见到他用生命和鲜血一手护送的‘病人’踏上边区的红土地!……尤其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机会见证他无限忠诚和热爱的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华大地上的锦绣未来!”并进一步抒发崇敬之情“为什么国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可谓想读者所正想,道读者所欲道。其次是方言频用带来强烈的地域特色,身边的语言让本地读者油然而生亲切感。如黄紫红讥讽齐天翼“能把秤锤捏扁、鸡毛撩远、背锅子扽展、牛笼嘴尿满。”便是甘陕民间揶揄人的常用之语,形象而风趣。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读完小说,耳畔总是回荡着这首传唱度极高的歌曲旋律,巴陇锋深厚的编剧功底与娴熟的叙事文笔让《五月黎明》与这首歌曲互文互注,同样是歌颂志士先烈革命精神的宏大主题,其间的具象和深情又是小说更能准确传递和深度言说的。(完)
作者简介:
韩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及参与国家、省部级社科项目10项,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入选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完)
韩蕊教授:宏大主题的文学言说——论巴陇锋《五月黎明》
宏大主题的文学言说——论巴陇锋《五月黎明》
韩蕊
(本文发表于2024年7月11日《陕西工人报》读书版)
《五月黎明》讲述1946年一段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在国民党政府及军警宪特围追堵截之中,共产党人与普通民众舍命护送“百姓之王”倪柏仁去延安,用生命与鲜血谱写出一曲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华彩乐章。
宏大主题下,《五月黎明》是一部好读的小说。戏剧性情节起伏跌宕,叙事节奏紧张,起承转合处几乎每一章结尾都有说书人的扣子,悬念迭生间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进入下一章节。英国作家毛姆把为普通大众所喜闻乐见作为小说创作的最高目标:“作家如果只受到一个小圈圈的欣赏,而不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那么他是绝不会得到后者的承认的”他说“人们渴望听故事,就如同财产观念一样,是根深蒂固于人的本性之中的。”巴陇锋是极会讲故事的作家,贯穿全书的说书人口吻,带领读者进入他精心设计的故事氛围,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之间,讲给读者一个完整、紧凑、戏剧传奇与生活气息并在的革命故事。
小说采用纵向的叙事更容易集中读者的注意力,而且并没有影响内容的充实丰裕及对人性洞察的透彻深刻。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人员相互渗透,卧底与内奸“摸黑”战斗;儿女私情与敌我矛盾遭逢,齐天翼黄紫红爱恨交织;政府与民间交锋、警察与老百姓对峙,一杀一保魔道斗法;以韩夏春为首的共产党人依靠群众的强大力量,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最终取得胜利。短短一个多月的故事时间,婚丧嫁娶、多角恋爱、小儿满月、老财娶妾、学生背叛老师、警察围攻山寨、特务报复虐杀、志士火线入党、山村农家红事接白事、革命战士旧伤添新伤等等,各种事件环环相扣间展示着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暗语接头”“飞鸽传书”“严刑拷打”“医院救人”“激烈枪战”“奸细偷袭”等等谍战剧经典桥段一应俱全,而不同于一般谍战剧中高明的化妆易容手段,韩夏春的两次自戕更残酷更真实也更令人震撼。
传奇特点也是小说好看的重要原因。万千群众围困敌人,解救倪柏仁的大场面使小说极接地气;主要人物不多但彼此间关系纠结复杂,使其较一般谍战剧更具传奇性。敌中有我的地下党“青铜”齐天翼、我中有敌的内奸“锅盔”钱秉承、因个人欲望左右摇摆似双面间谍吴子山,亦敌亦友忽敌忽友的胡志坚,更有坚定勇敢机智英武的“青瓷”韩夏春,利欲熏心由青涩单纯而恶毒狠辣的黄紫红,烂漫纯情又沉着泼辣的山寨女主蓝枝儿,刚愎自用贪财好色的焦老财父子、道貌岸然内心残忍的省主席祝肇州等等,甚至“配角”赵有情与张桂兰也都在极短的篇幅内刻画得形象凸显个性鲜明。
《五月黎明》的阅读极具亲合力。首先是作者或曰说书人的抒情与议论经常穿插在小说叙事之中,即作家在故事间了然无痕地跳出跳入自由衔接,适时发出议论,代读者抒情,拉近甚至消弭与读者的距离。这也是陕西作家自柳青、路遥以来的叙事传统。如小说故事在韩夏春牺牲时达到高潮:“忠勇的、英雄的、可敬的韩夏春就这样去了,……令人揪心和义愤的是,他没有死在敌人的正面枪炮之下,而是死在了奸细的背后暗杀中!令人抱憾不已的是,他至死没有见到他用生命和鲜血一手护送的‘病人’踏上边区的红土地!……尤其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机会见证他无限忠诚和热爱的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华大地上的锦绣未来!”并进一步抒发崇敬之情“为什么国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可谓想读者所正想,道读者所欲道。其次是方言频用带来强烈的地域特色,身边的语言让本地读者油然而生亲切感。如黄紫红讥讽齐天翼“能把秤锤捏扁、鸡毛撩远、背锅子扽展、牛笼嘴尿满。”便是甘陕民间揶揄人的常用之语,形象而风趣。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读完小说,耳畔总是回荡着这首传唱度极高的歌曲旋律,巴陇锋深厚的编剧功底与娴熟的叙事文笔让《五月黎明》与这首歌曲互文互注,同样是歌颂志士先烈革命精神的宏大主题,其间的具象和深情又是小说更能准确传递和深度言说的。(完)
作者简介:
韩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及参与国家、省部级社科项目10项,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入选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