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第一师范《课程与教学论》复习之简答和问答资料梳理【二】
(2011-06-20 08:08:30)
标签:
杂谈资料考试期末 |
1.什么是教学本质?教学认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教学本质是一种特殊人士活动,在我国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本质观,一般称为教学认识说或特殊认识说,教学认识说认定教学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认识的主要特征是:首先,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认识活动。学生是受教育者,是学习者,多是未成年人。学生个体认识纳入了教育过程之中,是在制度化的教育系统中展开的,学生既是认识主体又是不成熟的主体,学生个体认识形式丰富,具有综合性。其次,有教师教是教学认识的重要特征。由教师教,学生的学习或者是说认识就能有引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由于学生个体认识活动主要是教师设计并由教师引导的,因而具有明显的间接性,也具有高效性和系统性。再次,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个体认识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基本来源。在学校生活或教学实践这一特定范围里,获取直接经验主要也是为了更有效地获取间接经验,即掌握人类文化知识。教学内容经过加工,教学认识在方式上也表现出间接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发现和探索也具有间接性。最后,教学认识还有发展性,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并具有促进个体发展的突出功能,这是教学认识区别于其它认识活动的重要特点。综上所述-------。(详情请参考课本133-13页。)
2.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现代社会是一个强调理性原则、理性精神和理性力量的社会,人类的各种活动,都要求诉诸理性指导。以理性精神为核心,理论创新、理论整合和理论应用相互促进的局面,是现代教学出现的新特性,是现代教学区别于古代教学的重要标志。(2)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教学要促进个人的发展,这是教学最基本的宗旨。在学生发展问题上,现代教学追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努力把这种追求变成了广泛的教育实践,这是现代教学的突出特色。(3)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各种教学要素形成了整体联系,教学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致力形成整体的教学模式,并不断丰富,使其多样化,这是贯穿于现代教育学发展历程的一条重要线索。综上所述。现代教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完善的教学形态,是以理论为指导、具有多样综合教学模式、追求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我们必须高扬现代教学的旗帜,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学不断完善发展。(详情请参考141-142页)
3.教学方法的分类有哪些?
答:第一,语言性教学方法,包括常见的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及读书指导法等。第二,直观性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等。第三,实践性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法等。第四,研究性教学方法,包括探究法、发现法和讨论法。(注意了解200-202页课本大致内容。)
4.班级授课制的利与弊体现在哪里?
答:优点表现在: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第四,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缺点表现在:第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第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间稍微加点描述性语言,详情参考248-249页)
5.事实预防性管理管理,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的措施具体有哪些?
答:第一,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有效的先行控制方法);第二,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降低挫折水平。教师要将课堂规划在既不太难也不容易的适度范围;第三,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把握课堂情绪环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详细请参考320页,回答时要加必要的描述性语言进行补充说明。】
6.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即使终止问题行为的措施?
答:1-信号暗示;2-使用幽默;3-创设情境;4-有意忽视;5-提问学生;6-转移注意;7-移除媒介;8-正面批评;9-劝离课堂;10-利用惩罚。(具体详见321页。)
7.怎样评价一堂课的好坏,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目的明确(教学目标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第二,内容正确(讲授的内容必须要正确科学,对内容的说明解释准确无误,要有条理和逻辑性,层次性。)第三,方法得当(教学方法选择上的得当和运用上的得当)第四,组织得好(对课安排井井有条,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第五,教学效果(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仅要看教师教的怎么样,主要的是看学生学的怎么样,主要看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9.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答:特点:第一,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德行,培养出有道德的人。第二,在教学程序上,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认为教学有四个基本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后来被他的后继者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和应用。第三,在教学策略上,强调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要使学生具有主动性和要使教学具有教育性原则,首次提出并论证教学的教育性规律。(见182页)
10.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包括哪些步骤?
答:1-知识背景的准备阶段;2-选题立题阶段;3-组织课题小组;4-实施阶段;5-分析处理阶段;6-展示成果阶段;7-总结反思阶段。【注意】: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研究型原则(本质要求、基本要求)、自主性和指导性结合原则、动态性和生成性原则(选择而言)。(详情请参考课本190-191页)
11.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成功有效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从基本标志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答:1-是否有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2-是否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和便捷地获取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3-能否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性特点的课程体系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获得有效教育和发展的机会,师生互动共促课程发展;4-是否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改善和个性自由得到充分发展。(详情请看103-104页。)
12.(分析题)教学目标的编写有三种表达方式是什么?怎样客观评价教学目标的编写?(优缺点)
答:行为目标、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表现目标。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第一针对的主体对象是谁,是不是学生?第二是否客观全面,即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三,是否具有层次性、逻辑性。第四是否内容正确、目标明确,体现出基本标准。(言之成理即可,详情请参考166-167)
13.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比较?他们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
学科课程 |
活动课程 |
知识本位 |
儿童本位 |
教育为生活做准备 |
教育即生活 |
强调理论和间接经验的学习 |
强调实践和直接经验的学习 |
按照学科逻辑组织课程 |
按照儿童心理逻辑组织课程 |
主张分科设置课程 |
主张综合设置课程 |
只问结果,不问过程 |
只问过程,不问结果 |
学科课程的优点:符合认识规律,能够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认识世界,有效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为身心发展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缺点:课程内容抽象和理论化,和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不太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活动课程的优点:符合学生兴趣和需要,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技能学习和儿童个性发展有积极作用。缺点:学生不能系统掌握知识,容易导致学生向科学领域更高层次发展时力不从心。(了解隐性和显性课程的概念,见51页。)
14.杜威的教学模式特点是什么?
答:由于时间关系,请详见课本183页!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目标上-------,第二,在教学程序上,------。
15.逻辑顺序与心里顺序的比较及直线式与螺旋式的比较?(了解)
答:
逻辑顺序 |
心理顺序 |
强调学科固有的逻辑顺序排列 |
强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
不大考虑逻辑对学生有什么意义 |
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背景来组织课程内容 |
按照有关科学知识内在的基本逻辑程序组织课程内容 |
按照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组织课程内容 |
直线式 |
螺旋式 |
概念:把一门课程的内容采取环环紧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方式进行排列 |
概念:圆周式,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某些概念和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 |
代表人物:赞科夫 |
代表人物:布鲁纳 |
优点: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
优点:考虑到学生的认识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