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姓历史研究
张姓历史研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06
  • 关注人气:2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不靠谱的《张氏统宗世谱》

(2013-03-05 10:46:58)
标签:

转载

分类: 张姓研究

■文 张满意

按:由于近期很忙,此文写作非常仓促,疏谬之处请阅者指正。 

由张宪、张阳辉主修,成书于明嘉靖十四年的《张氏统宗世谱》是一部影响范围相对较广的会通谱,以其参修范围广(收录张氏衍派117派)、人员多(34人同修)、参修人员文化层次高(多进士及第)自成书以来备受世人关注。然细读此谱,峒主发现非常不靠谱。在此随意掫取几例,惟识者鉴之。

 

1、  廪延世系传承

 http://s5/middle/4661cc07ga7535f4c5244&690

据《左传》抑朔当作柳朔,鲁哀公5年(前490年)战死柏人。据《国语》、《战国策》载前453年张孟谈解晋阳之围。二人不可能为父子关系。至于一百四五十年后的张开地为张柳朔之子更是荒谬。

2、  南阳世系传承

http://s8/middle/4661cc07ga7536207c097&690

张宗(?-59)字诸君;张堪,字君游;张衡(78-139)字平子,《后汉书》均有传。据《张衡传》堪为衡祖父。

但张宗不可能为张堪之父。《张堪传》载堪“早孤……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

堪,召拜郎中。” 据此,张宗与张堪年龄当相仿。即便张宗高寿,为张堪之父,但张堪又怎么能说“早孤”?

 

3、  下邽世系传承

http://s3/middle/4661cc07ga7536539c8d2&690

谱载下邽张氏系武阳,后汉司张皓生纲,纲生续,续生常,常生冀州刺史翼,字伯恭。翼生广陵太守徵和卓。卓

迁上谷。

 

《后汉书·张皓传》载:张皓(49-132),字叔明,后汉司空。次子纲(98-143),字文纪。纲子续为郎中。

《三国志·张翼传》载:张翼(196-264),字伯恭,犍为武阳人也。高祖父司空浩,曾祖父广陵太守纲。子微,广汉太守。

《魏书·张衮传》载:张衮(339-410),字洪龙,上谷沮阳人也。祖翼,辽东太守。父卓,昌黎太守。衮官至幽州刺史、临渭侯,赠太保,谥文康公。

子温,外都大官、广宁太守。温子贰兴,昌黎太守。

温弟楷,州主簿。楷子诞,有学尚,性尤雅直。

(衮)次子度,少有志尚,袭爵临渭侯。上谷太守,入为武昌王师。卒,赠征东大将军、冀州刺史,谥康侯。度子陵,袭爵。后为赤城典作都将。陵子状,袭。为中散。状子法,袭。陵弟延,散骑常侍、左将军、库部尚书。赐爵永宁侯。延弟白泽本字钟葵,显祖赐名白泽,太和五年卒。诏赐帛一千匹、粟三千石,遣侍御史营护丧事,册赠镇南将军、相州刺史、广平公,谥曰简。白泽长子伦,字天念。孝庄初,迁太常少卿,不拜,转大司农卿。卒官。伦弟恩,奉朝请,员外郎。白泽弟库,瀛州刺史、宜阳侯。库长子兰,累迁龙骧将军,行光州事。兰弟修虎,都牧、驾部二曹给事中,上谷公,司农少卿。奉使柔玄,察民疾苦。迁平北将军、燕州刺史。

度弟太,平西将军、荆州刺史、俎阳侯。

太弟那,宁远将军、雍城镇将。

《北史·张衮传》载:弟恂(348-416),字洪让,赠并州刺史、平皋侯,谥曰宣。

子纯,字道尚,袭爵。坐事除。

纯弟代,字定燕,陈留、北平二郡太守。卒,赠营州刺史,谥惠侯。代所历著称,有父遗风。代子苌年,为汝南太守,卒于郡,子琛,字宝贵,少有孝行,位至太子翊军校尉。卒。

《魏书·张恂传》载:琛子略,武定中,左光禄大夫。

从以上史料看,张衮祖父张翼与张纲曾孙张翼(字伯恭)绝非同一人。

 

4、  清河世系传承

http://s4/middle/4661cc07g7721f0fbaee3&690

谱载清河世系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基本一致。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清河东武城张氏本出汉留侯良裔孙司徒歆(公元149年拜相,《三国志·魏书张范传》,而此谱则说清河张氏出自与东汉初年淮阳相、汲令张歆,见《后汉书·张禹传》,据前后谱系显然有误)。歆弟协,字季期,卫尉。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曾孙幸,后魏青州刺史、平陆侯。生准(《魏书张彝传》作准之),东青州刺史,袭侯。生灵真。生彝,隋末徙魏州昌乐。 

清河张氏最杰出的代表为张文瓘和张锡,先后相高宗和武后。《表》及谱载正则为文瓘六世孙,世系为:文瓘生洽,洽生宥,宥生衮,衮生载华,载华生正则,正则生知实,知实生保望。

据张弘茂、张进墓志以及以下张正则、张知实二志,正则实为敦煌张氏,而非清河张氏,张家世系为:湛……德裕-景-载-正则-知实-保承,保训,保胤,保望。

    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大中118《唐故淄州高宛县令张公(茂弘)墓志铭》:远祖耳,耳五代孙直言忤旨谪居敦煌遂家焉。十三代祖湛仕魏博士,曾祖景,皇京兆府新丰县丞,赠吏部郎中;祖载,皇成都府双流县尉;父正礼,皇睦州桐庐县丞。子二人:长辛六、次辛七。弟安节。

    洛阳古代艺术馆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张进墓志铭》载耳……湛……载-进(正德)-汉章。

附:张正则墓志

唐故赠著作佐郎张府君及夫人赠陇西县太君李氏祔葬墓志

嗣子朝议郎行侍御史上柱国赐绯鱼袋知实撰上

公讳正则,字叔度,燉煌人。由后魏太常博士湛而下,六代生德裕。高宗、天后朝为御史,历三院,换司刑外郎。以雪冤死,为酷吏所排,出袁州司马,事久而明,入为少大理。大理生景,为昭应丞,赠吏部郎中。郎中生载,为成都府双流县尉。公乃双流府君次子也。由明经入仕,始为宋州单父县尉,调改陕州灵宝县尉。贞元中,浙江观察使王尚书纬总盐铁事,以公领职,课用大集,将奏而尚书殁。吴少诚反,诏以兵环蔡,用薛乂为粮草使,固辟公为判官,未几而少诚赦。朝廷责乂前运粮不理事,乂密自解祸,而移败于公。乂得不坐,而公贬为恩州阳江县尉。乂之粮不续,实公之未至也,可知其冤乎。公竟以愤积不平,气殁于贬所,享年卌五,盖贞元十六年十二月十日也。会昌初,天子郊天,告即位,即卒事,加恩群臣。以子故,诏赠公为著作佐郎,赠夫人为陇西县太君。太君系宗室淮安王神通六代孙,宋州单父县令洪钧之女,以元和九年三月十九日终于汝州。初,公之丧自南归,权葬于巩,太君以殁之年权葬于汝。至会昌元年岁在辛酉十月丁卯朔七日癸酉,嗣子知实奉公及太君之丧,合祔于河南府洛阳县清风乡郭村之原,从龟筮之言也。呜呼!公之孝友忠恕之德,享重名于搢绅,太君之婉淑慈惠之道,彰令誉于姻族,而禄与寿皆不称也。如此皆报施之理,独不集于吾先哉!知实衔哀祇事,仅具年月日时,以志于石。

 张知实墓志

唐故朝请大夫使持节金州诸军事守金州刺史上柱国张府君墓志铭并序

    守右散骑常侍周敬复撰

府君姓张氏,讳知实,字冠仁,陇西敦煌郡人也。生于贞元己巳年,以大中三年二月十七日感疾遘灾,启手足归全于金州官舍,享年六十有一。哀哉!曾祖景,皇昭应县丞,赠吏部郎中。祖载,皇成都府双流县尉。考正则,皇陕州灵宝县尉,赠著作郎。妣陇西李氏,赠陇西县太君。府君生而孝敬,冠而文敏,力仁游艺,无所不学。于交游然诺之间,其心豁如也。行成乡党,名闻京师,顾青紫可以俯拾,而进取未尝先速。视戚促于早成者,非君所知。吴越富山水,多茂树名园,每得达士佳侣,逐胜探奇,方舟并驾,殆忘所诣之远近。故袖文趋贡,比辈流为晚。宝历二年,相国杨公司春闱,以状副,登上第,名声籍甚。凤翔王司空,奏授秘书省校书郎,充节度巡官,迁协律,转观察支使,由支使迁奏记。词精思敏,缓急无滞,笺毫在前,不闻谈笑。以是职居诸侯府者,莫不心服。除府青州,复奏充旧职,转大理评事。后宰相、领盐铁使籍其贤,奏署巡官,使于边。既复命,得边地之沃塉,兵之羸壮,山川之形嶮,军储之赡乏,陈于所知,如指诸掌。职罢,调授洛阳尉。不逾月,为洪州观察使罗公奏,迁监察御史,充团练判官,转副使。郡府之事,悉以属之。及府变,新廉帅坚欲留署。会浙右卢公表为观察判官,诣府始三月,入拜真御史。未几,京兆府上请,为司录参军。又未几,检校司勋员外郎兼侍御史,为平卢军节度副使,仍赐绯鱼袋。尽诚所奉,休问洋洋,推善举直,物论滋盛,擢授侍御史。道以中立,直而不回,为权臣怒不辅己,竟出为房陵守。公奉诏怡然,若趋历华级。至其境,汲汲求理,车未及下而人已受赐,不期年而政成。尝病前代兴亡继统之事,虽载在史册,而繁文羡帙,学者难究其要。时因政简,遍阅群史,自三代已降,迄于隋唐,勒成三卷,目曰《历代帝王承统记》。迨兹罢郡,厥功乃就。归闲邓之临湍,屏迹人事,高卧云水,琴诗自娱,乐不知厌。居逾年,拜成都少尹,地远秩散,途惟险艰,人多唁词,公无愠色。且曰:吾平生酷喜者,琴书二事。天下言琴,必先举蜀;诗人之思,发乎山水,山水之优,莫先三峡。是行也,适足资吾之嗜耳。会昌六年,迁金州刺史,大道始夷,公议方泰,群思举得,诏书将下。以公之才之业,而不得大其位;以公之仁之行,而不得永其寿。福谦与善之说,使人不能坚白于善恶间,悲夫!尝著诗赋文表,集成三十卷,斯亦立言之极也。

夫人河东薛氏,皇蓬州刺史顶之女。子四人,长曰保承,次曰保训,嗣子曰保胤,次曰保望。保承娶汾州刺史杨倞女,保胤举进士。女五人,长适进士萧弇;次出家;次适襄州节度推官、协律郎于德奋;次曰瑄,曰瑰。贤妇令子,蓬首在疚,棘心典丧。以其年六月二日,祔葬于河南府洛阳县清风乡郭村,从先著作之茔,礼也。以敬复契深曩昔,保承等泣血缄诚,以斯铭见托。其铭曰:   

善善恶恶兮孰究穹苍,颜不永兮跖寿而康;哲人其萎兮芝折兰伤,东周之原兮洛水汤汤。佳城郁郁兮岗连北邙,夫君一闭兮厚夜何长。

荥阳郑繁书,韩师复刻字。

 

5、  吴郡世系传承
http://s16/middle/4661cc07ga7536fc632ef&690
http://s13/middle/4661cc07ga7536de21aec&690

谱载吴郡张氏为安乡侯张禹之后。《后汉书·张禹传》:“张禹字伯达,赵国襄国人也。祖父况族姊为皇祖考夫人……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食邑千二百户。……七年(113年),卒于家。使者吊祭。除小子为郎中。长子盛嗣。”

《汉安乡侯张禹碑》

□□□七年 八月廿五日己丑公薨,遗孤伤怀,悲慕叹息。昔有□□,□年休德,哀而不宣,毋以垂则。乃割情心,府述所哀。追公建迹,□自赵举;入侍紫宫,出司二州。敦德配哉,嘉政四流;述职行县,至于海偶。前人所艰,靡不悉周;幽隐得理,帝命宣休。至俭不烦,克忌毋畴;百姓歌迹,东征西思。明试以功,乃宰下邳;推诚上省,教民度财。斥逐贪叨,为民除灾;兴利万顷,众有黍储;功犹姬弃,东土赖之。德音昭闻,入迁农官;典国渊海,上下以安。事如蕹尔,不迷其烦;临朔交刺,圣人所叹。而公处之,糸(镸龙)不干;四海会同,商人说驩;国用□盈,戎狄允平。命为太尉,掌司天官;日月光泽,星辰顺行。贤人显□,野毋逸民;五载之间,边竟方安。延平之际,荣拜太傅;众宰之任,□□□□。若涉渊水,临事而惧;封爵安乡,忠诚是报。居高思危,满□□□;□□□举,谢病退去。七十有六,构疾不豫。圣朝闵悼,两宫□□;□□□□,□□悉備。薨亡之日,二使亲吊,哀咨嗟;赗选袐□26,□□□□。□□□载,九月乙卯,祀行东征,度宅成阳,在陵之滨。□□□□,□□□□,□□成周,永不忘君。推公行迹,与彼同勤,孤□□□,□□□□,□□□□,□□□□。

据此碑知张禹生于38年。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誌陽】晉故散騎常侍建」威將軍蒼梧吳二」郡太守奉車都尉」興道縣德侯吳國」吳張鎮字義遠之」郭夫人,晉始安太」守嘉興徐庸之姊。」【誌陰】太寧三年太歲在」乙酉,侯年八十,薨。」世為冠族,仁德隆」茂。仕晉元明,朝野宗重。夫人貞賢,亦時良媛。千世邂逅,」有見此者幸愍焉。」江蘇吳縣出土。見《文博通訊》一九七九年第十期《東晉張鎮碑志考釋》。”

据此碑可知张镇生于246年,卒于325年,年八十。张禹于张镇相隔208年传三代,平均69.3岁一代,不可信。

《宋书·张裕传》载:“张茂度,吴郡吴人,张良后也。名与高祖讳同,故称字。良七世孙为长沙太守,始迁于吴。高祖嘉,曾祖澄,晋光禄大夫。祖彭祖,广州刺史。父敞,侍中、尚书、吴国内史。” 谱载裕高祖为张俨。据《三国志·吴书》载张俨卒于266年,按其年龄当为张镇父辈,此谱竟成了张镇之子。很明显是谱将张勃、张翰(258-320?)之父张俨(?-266)与张澄之父张嘉混同了。

 

又谱载镇次子允生温,字惠如。据《三国志·吴书·张温传》载张温生于193年,卒于230年(汉代另有司张温(?-191)字伯慎,河南南阳人,其兄张敞与张裕之父同名)。弟祗、白亦有才名按其年龄当为张镇的祖辈,而此谱却成了张镇的孙辈。

 

顾陆朱张为吴郡四大姓,有顾厚、陆忠、朱武、张文之说,关于吴郡张氏起源,主要有以下说法:

    A、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事志》云:张良七世孙曰睦,字选公,为后汉蜀郡太守,始居吴郡,吴郡张氏皆其后也。

    B、《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吴郡张氏本出嵩第四子睦,字选公,后汉蜀郡太,始居吴郡。

    C、白居易《唐故通议大夫和州刺史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则云:(汉侍中张)肱避地渡江,始居于吴,故其子孙称吴郡人。

    D、《宋书·张茂度传》:良七世孙为长沙太守,始迁于吴。

    E、《太平御览卷四九六·人事部·一百三十七谚》引《文士传》:留侯七世孙张赞,字子卿,初居吴县相人里,时人谚曰:相里张,多贤良,积善应,子孙昌

    以上文献《文士传》成书最早,《宋书》次之,《吴郡图经续记》最晚。张睦与张赞为同胞兄弟,张肱是否即张睦未可知。

 

6、  赤山世系传承

http://s12/middle/4661cc07ga75372e3f24b&690
http://s2/middle/4661cc07ga753769c5181&690

    谱载赤山张氏系出吴郡,张后胤次子张济为睦州刺史,由吴郡徙居金华,龙溯间被诏统兵,与突厥战,死于

场。济生三子:弘、于、夫(均加王旁),弘任饶州刺史,复生三子:润朝、深朝、游朝。游朝生霞龄、鹤

龄、龟龄。龟龄讳志和,号玄真子。志和生三子:衡、卫、衢。

    据《全唐文》卷153李义府《大唐故礼部尚书张府君(后胤)碑》载张济早亡,并无任睦州刺史记载。弘、于、夫见《崇福禅院碑记》。此谱张弘以下世系应该基本可信,但修谱者在先祖溯源时并不满足于始迁祖,于是上溯吴郡,以致失真。

    而光绪十四年张廷辉《清河张氏宗谱》载张志和为唐相张柬之之后。世系为:良……嵩————居苏——寄吴——奋——甲——绍祖(名吉)——汉臣——文杰——俭——昭(字子布,彭城人)——澄(一名承)——惠(兄瀚,字季鹰)——镇——茂——凭——祎——畅——融——绍——穆——柬之——遥——永思——嘉福——杞——龟龄——请——濬——日亮——达——成业。迁衢州开化县音铿。为音铿张氏始祖。成业四子:谊、议、元、荣。此世系对吴郡张氏可谓颠覆性打击,因为正史在修谱者眼里狗屁不如。

   《张氏统宗世谱》张成业为张志和八世孙,世次:志和——衢——兴——锡——茂——文理——英雄——成业——义、谊、元、荣、美、英、昭。

   《新安休宁岭南张氏会通谱》:良……嵩——赞——居苏——寄吴——奋——甲——吉(名绍祖)——文杰——汉臣——铨——昭(字子布,彭城人)——范(弟承)——惠——镇(苍梧太守)——茂——凭——祎——畅——融——绍——吉宗(兄后胤)——雄——康——逵——定悖——隔(字成业)——义、宜、元、荣、美、英、昭。据此谱张成业为张志和子辈。

     又康熙二十三年《新安休宁青山张氏世谱》载成业为张后胤(嗣宗》弟吉宗之后。世系为:吉宗——雄—

—康——逵——定悖(火旁)——隔(字成业)。

 

7、  甲道世系传承

http://s2/middle/4661cc07ga75378a62ec1&690

谱载甲路始祖张彻为润田始祖张志和玄孙,世系为:张志和——卫——仁——周——彻。而甲路谱对此系并不认同,甲路谱认为甲路张氏系出清河,张彻为张保望之子。为此甲路张氏曾与润田张氏对簿公堂。

8、  曲江世系传承

http://s1/middle/4661cc07ga7537b272b00&690

http://s11/middle/4661cc07ga7537bb1f4ba&690

谱载曲江、洛阳张氏系均出范阳。张九龄为晋司空张华十三世孙,世系为:华生祎,祎生舆,舆生次惠,次惠生穆之,穆之生弘籍,弘籍生缵,缵生伟,伟守礼,守礼生君政,君政生子胄,子胄生弘愈,弘愈生九龄。

张说为张华十四世孙,世系为:华生韪,韪生轩,轩生次恭,次恭生甫之,甫之生弘简,弘简生纶,纶生隆,隆生子犯,子犯生俊,俊生弋,弋生洛,洛生骘,骘生说。

1999年出土的《张说碑》载张九龄为张说族孙,而此谱张说却为张九龄子辈。

据张说《唐处士张府君(恪)墓志铭》载张恪为张华十一世孙,张恪为张说祖父。

据上张说当为张华十三世孙,张九龄当为张华十五世孙。

又谱载曲江与绵竹世系传承;仲方生茂宣,茂宣生克俭,克俭生绮,绮生崇纪,崇纪生璘。与朱子《张魏公行状》异。

9、  定兴世系传承

http://s16/middle/4661cc07ga7537ce18d4f&690

谱载定兴张氏系出绵竹,张柔为湖湘学宗张栻七世孙。按张栻生于绍兴三年(1133),张柔生于1190年,57年传六代明显于理不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