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余秋雨解读长白山文化
(2016-06-11 19:36:15)
标签:
转载 |
——余秋雨
昨日,一场文化盛宴——吉林省政协长白山文化发展论坛在省宾馆礼堂上演,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以其广为人熟识的磅礴气势,吞吐古今,解读长白山文化:长白山文化是宏伟的异态文化和宏伟的生态文化,对中华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和补益作用。
“到长春下飞机以后,吉林朋友惊讶于我对吉林的熟悉程度,其实我已经悄悄过来考察过好多次。为什么?因为长白山文化太重要了。”余秋雨认为,长白山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而且还要用新的观念来解读她。
长白山文化太有价值了:
有别于中华主体文化的异态文化
曾经有这样的现象,很多吉林人经常对中原文化人看不起“东北文化”或“东陲文化”,认为“东陲无文”而愤愤不平,或者奋起争论。对此,余秋雨则认为,文化观念是个创新观念,不能用别人原来的观念、需要改革的观念来证明自己的文化,这是老的文化观念在起作用,所以要更换这种观念。
首先从世界文化宏观的角度看,长白山文化太有价值了。当给文化做减法,减到最后,会发现人类文化的大课题是什么?这涉及到什么是文化的问题。文化是精神价值与生活方式的共同体。判断成熟文明的标准有三,一是拥有文字,二是有金属冶炼,三是有集中居住。基于这种判断,于是有了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四个文明古国。中华文化进入成熟文明的门槛是在4200年前,如果想把中华文明成熟度时间再往前提,唯一希望是在红山文化。那里已经有符合文化成熟标准的三个条件,如果得到国际学术界肯定的话,就完全可以把中华文化的成熟期提前。而红山文化就发生在吉林,这是对“东陲无文”最好的回应。
到了公元前后的五个世纪那段千年历史中,人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半球的欧洲进入到漫长的中世纪,整整一千年。而东半球呢,有了关外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那时中华文化固有的文化的毛病显露,一是缺少把理想转变为现实的执行力,二是完全在一个狭隘的文化系统内,缺少广阔文化的视野。但是关外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当他们丢不掉天苍苍野茫茫的宏伟视野时,马蹄上的雄风构建起强大的执行力;吸纳佛教文化、希腊文化、古巴比伦文化等异态文化的元素,直到建立起一个伟大的朝代——大唐。余秋雨认为,大唐是世界文明中至高无上的成功范例,这与关外少数民族的融入有直接关系。
也就在大唐差不多时间里,东北雄起一个渤海国,其中心地带在今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带,那是中世纪亚洲最大城市之一,与大唐的长安一样是非常了不得的城市,渤海国很大一部分领域便在吉林省。渤海国承接着大唐文明,成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一分子。
余秋雨说,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异态文明,马背上的文明,对汉民族历史产生过巨大的推动,给奄奄一息的、精致的,同时也很疲惫的中华文明以新的生命力、新的雄风,中华文明又重新振作起来了。所以说,“关外无文”是多么可笑!后来的历史,在长白山脚下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这样的鸿篇巨制不仅仅是包容,更是吸纳,改变着中华文明原本的质。
令人惊叹的生态文化:
长白山是当代世界最好的生态天堂
余秋雨在他的《山居笔记》一书中曾写道:“我是个文化人,我生命的主干属于文化,我活在世上的一项重要使命是接受文化和传递文化。”在昨天的主旨演讲中,余秋雨再次把文化人对生命的关怀寄诸对长白山文化的研究中。他说:“生命是文化的主干,文化的本质是关注生命。文化人要调整思维方式,让生态文化庄严进入文化主殿堂。”
现在全世界的文化正开始从文本文化向生态文化转变,全世界的史学正从宫廷兴旺史走向全民生态文明史。在中国古哲人老子、庄子心中,真正的文化中心是自然,所以有道法自然之说。由是看来生态文化具有极端重要性,在这个意义上讲,长白山的生态文化是值得让世人惊叹的。有清一代对长白山的封山,使得长白山的生态得以保护,并最终结成了丰硕的令人惊叹的成果。“我曾到靖宇县观察长白山水源,在那里遇到国际水学专家,他们告诉我,世界有三大优质水源地,一是阿尔卑斯山,二是高加索山,三就是长白山。”阿尔卑斯山的水资源已经开发过度,高加索山周边开发能力有限,目前最优质最具开发潜力的水源就是长白山。这里造成了一个极好的生态天堂,通过对长白山文化更深入的研究,希望有更多的人研究山,研究水,研究树木的文化,研究生态对人生的关系。
说到尽兴时,余秋雨即兴咏起为长白山赋写的文字:中国起步时,你是历史走廊;中国辉煌时,你是半个大唐;中国蒙难时,你是冰雪战场。完成了这一切,才猛然发现,你还是全世界最稀缺的生态天堂。
当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长白山,来到当代世界最好的生态天堂,此时此刻的长白山已经进入一个新天地,已投入到建立世界生态文化家园的实践中。“这是在引入世界了”,余秋雨感慨地说,来到吉林,看到长春的雕塑公园很感动,吉林人正在展示拥抱全世界、欢迎全世界的胸怀。在雕塑公园里,有个非洲马孔德雕塑艺术博物馆,学贯中西文史的余秋雨深识马孔德雕塑的价值。马孔德是非洲一个群族,人数不多,但其黑檀木雕对美术史的影响非常巨大,毕加索见其三件作品就开辟了自己新的创作风格,更多的艺术家看到马孔德雕塑会热血沸腾,可以说,马孔德雕塑开辟了欧洲现代美学、后现代美学的新天地。“没想到,马孔德雕塑最大的聚集地是在吉林,是在长春。拥抱世界,这是多么大的气派。”
力促吉林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
本报讯 (记者王新丽)在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如何加快发展我省文化软实力?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姜凤国昨日在论坛上指出,扩大长白山文化影响力,就是扩大吉林文化影响力。
推进长白山文化传播平台建设。要依托东北亚文化交流平台,如各种节会活动、高端论坛、文化交流、国际合作、网络平台,集中展示长白山文化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魅力,扩大长白山文化的传播覆盖面和国际影响力。要支持长白山主题文艺精品在国内外的展演和巡演,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在国内、国际旅游人口集中地举办长白山摄影展、旅游推介会等方式,推介长白山文化。要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设立长白山文化专栏、专题,宣传我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魅力。
加快对长白山文化资源的“物化”、“活化”进程。“物化”是指长白山文化资源进入博物馆、文化馆,以利于文化保护和传承。“活化”是指文化资源的活态展示和表演。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集安市历史博物馆、郭尔罗斯民族博物馆、长白山森林博物馆、中国松花石博物馆、中国人参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增强吸引力,将其建成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要加快建设萨满文化博物馆、渤海历史博物馆、长白山渔猎文化博物馆等一批具有长白山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征的标志性文化设施。要加强长白山文化的活态展示和交流,通过举办文化研讨会、诗会、书画摄影展、主题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长白山文化在学界、文化界和在公众中的影响。
要建立长白山文化出版资源库。支持省内出版单位加强选题策划和选题积累,建立长白山文化出版资源数据库,将传统出版的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等内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产品,出版一批宣传推广长白山文化的精品力作。要大力推动《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书系》的编撰出版工作,继续挖掘、整理《满族口头文化遗产说部丛书》,全面细致梳理展示长白山历史文化资源。
我省打造文化遗产保护格局
本报讯(记者王新丽)彰显长白山文化的价值与核心内涵,吉林省将如何保护、传承与发展?对此,省文化厅文物管理总监金旭东说:“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出发,我省将整合东部渤海遗址、东南部高句丽遗存、西北部辽金城址群和中部伪满时期建筑群优势资源,形成‘五片一线七点’的保护与展示总体格局。”
五片,是指以吉林地区为中心的夫余遗址片区;通化地区为中心的高句丽遗址片区;延边地区为中心的渤海遗址片区;白城松原地区为中心的辽金遗址片区;长春吉林为中心的近现代建筑及“一五”时期工业遗产片区。一线,是跨四个地区的长城项目。七点,是包括吉林龙潭山城——帽儿山墓群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集安高句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龙渤海中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化王八脖子考古遗址公园;柳河罗通山城考古遗址公园;乾安“辽金春捺钵”保护展示园区;长影工业遗产主题公园。
金旭东介绍说,“十二五”期间,我省将与遗产所在地政府密切配合,做好四个重点项目。
吉林市龙潭山城——帽儿山墓地文物保护示范园区:位于吉林市东南郊,由龙潭山城、帽儿山墓地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组成,包括龙潭山城、东团山山城、南城子城址3处城址及帽儿山墓地。其中,龙潭山城、东团山山城以高句丽时期遗存为主体,南城子城址、帽儿山墓地为夫余时期重要遗存。
和龙渤海中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和龙市东北部,由渤海中京显德府西古城城址、龙头山古墓群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组成。
高句丽考古遗址公园廊带:吉林省东南部是高句丽遗存分布的密集区,集安洞沟古墓群、丸都山城与国内城、通化王八脖子、自安山城、柳河罗通山城是高句丽文化不同时期的典型代表。启动通化王八脖子、自安山城、通化县赤柏松古城、柳河罗通山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形成具有鲜明吉林特色贯穿我省东南部的高句丽考古遗址公园廊带。
春捺钵遗址群保护展示园区:位于乾安县境内,遗址分布面积15平方公里。项目将深入挖掘乾安辽金王朝春捺钵遗址群的文化内涵,科学开展春捺钵遗址的保护工作,建设规划面积为50平方公里以春捺钵遗址保护利用为核心,全面展示辽金渔猎文化为特色的草原文化旅游园区,以历史文化的核心价值带动我省西部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提升。(李蕴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