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积淀,关于核心素养的思考

(2018-11-09 15:03:57)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教育研究


——人文底蕴素养之人文积淀

2016-10-17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定之后,许多教育人都在思考如何把“核心素养”这个育人目标的具体规定性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我也在思考。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地,我想首先应该是“知”,知是行的前提,真正弄懂“核心素养”,应该是我们落实“核心素养”的第一步。对于“核心素养”,我们确实必须建立起整体观念,明确核心素养的六大素养、十八个要点并不是彼此孤立,割裂开来的,而是围绕着“全面发展的人”这样一个核心目标而展开的。但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却可以逐一分析。下面我想就人文底蕴素养中的人文积淀,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人文积淀在“核心素养”三大方面、六大素养、十八大要点中从属于文化基础中的人文底蕴素养,是十八大要点的第一点,应该是基础中的基础。“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百度百科)。“积淀”指积累沉淀。简单说“人文积淀”要点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达到“有文化”,杜绝所谓“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

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首先要积累。

注重积累,首先应从国家课程入手。尽管一段时期以来,由于过分的强调知识教育,忽视了文化传承,确实造就了一些有知识没文化的“怪物”。但不能否认,无论从国家的教育方针,还是具体的国家课程的设置,始终没有忽视文化传承这一重要任务。国家课程中的语文、英语、历史、思想品德以及音乐美术等学科都有丰富的人文内容。开好国家课程是提升学生人文底蕴,丰富学生文化积淀的基础。相关教师要深入发掘学科本身的文化传承内容并提炼浓缩。要求学生反复的学习记忆。学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记忆,没有记忆就谈不上积累。古人强调背会经典的意义就在于此。记忆之后的再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再学习,才能让学生加深理解、加深记忆,保证记忆的持久性,从而真正烙印在学生的内心。

同时教师要倡导学生读书。学科教学固然重要,但毕竟内容有限,只有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也才能够有更多的人文积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是人文积淀真正的源头活水。



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更离不开沉淀。

让积累沉淀,首先必须让学生思考。用化学做比喻,沉淀的生成是需要条件的。那么思考就是让学生的人文积累生成沉淀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些在思考之后,沉淀下来的结晶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那么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就是让学生说一说或者写一写对这些积累的思考和理解,经过说的过程和写的过程,这些积累才有可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让积累沉淀,还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这个时间既包括学生经过思考,把记忆的东西通过思考变成自己积累的时间,同时也包括教师不断强化指导,加深学生理解的时间。在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教师充足的指导下,积累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人文积淀。

课堂积累,课外阅读;充足的思考,充足的时间,学生的人文积淀才有可能真正的形成。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就是将学校学过的东西全都忘记后,剩下的才是教育。”我想这里所说的教育应该就是指积淀和精神,也就是真正的文化基础。

感谢

http://blog.zzedu.net.cn/1901002722/article_2e0x598sznobhvpc.html分别,难免不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