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教育研究 |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文字的大意是说:暮春时节,天气变暖,已经可以穿春天的衣服了,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边洗一洗,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听完弟子们的话以后,孔子认为:子路不够谦让,冉有、公西华过于谦虚,曾皙的想法最好。(子路说要用三年的时间把一个处在内忧外患中的中等国家治理成一个人人勇敢善战并且人人都懂得做人的道理的强国。弟子冉有说他可以用三年的时间使一个很小的国家富裕起来,但在对国民进行礼乐教化方面他就无能为力了。公西华说自己愿意做一个在诸侯祭祀或诸侯会盟时主持礼仪的小礼官。)曾皙的理想其实就是要与民同乐,创建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这与孔子“礼乐治国”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孔子赞同曾皙的观点。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句中的“舞雩”是鲁国举行求雨仪式的祭坛,位于曲阜东南。现存的舞雩台,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15米,高7米,是曲阜有名的旅游景点。这句话中的“沂”指的是沂河。
听完弟子们的话以后,孔子认为:子路不够谦让,冉有、公西华过于谦虚,曾皙的想法最好。(子路说要用三年的时间把一个处在内忧外患中的中等国家治理成一个人人勇敢善战并且人人都懂得做人的道理的强国。弟子冉有说他可以用三年的时间使一个很小的国家富裕起来,但在对国民进行礼乐教化方面他就无能为力了。公西华说自己愿意做一个在诸侯祭祀或诸侯会盟时主持礼仪的小礼官。)曾皙的理想其实就是要与民同乐,创建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这与孔子“礼乐治国”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孔子赞同曾皙的观点。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句中的“舞雩”是鲁国举行求雨仪式的祭坛,位于曲阜东南。现存的舞雩台,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15米,高7米,是曲阜有名的旅游景点。这句话中的“沂”指的是沂河。
孔子教育学生,询问他们的志向,曾皙的回答,描述了一种春游的情景,寓于自己的理想,也是孔子的理想。别解孔子的理想:
一是希望我们今天还有一个可以放心沐浴畅怀的山水环境。
二是在世界的和谐中能够体会到真正平等放逸的生活。
如此才会理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原文: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被写进故事的孔子与弟子论志
《射雕英雄传》第三十回:
一灯大师黄蓉蹙眉不答,她一见那书生所坐的地势,就知此事甚为棘手,在这宽不逾尺的石梁之
上,动上手即判生死,纵然郭靖获胜,但此行是前来求人,如何能出手伤人?见那书生全不
理睬,不由得暗暗发愁,再听他所读的原来是一部最平常不过的“论语”,只听他读道: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读得兴高
采烈,一诵三叹,确似在春风中载歌载舞,喜乐无已。黄蓉心道:“要他开口,只有出言相
激。”当下冷笑一声,说道:“‘论语’纵然读了千遍,不明夫子微言大义,也是枉然。”
那书生愕然止读,抬起头来,说道:“甚么微言大义,倒要请教。”黄蓉打量那书生,见他
四十来岁年纪,头戴逍遥巾,手挥折叠扇,颏下一丛漆黑的长须,确是个饱学宿儒模样,于
是冷笑道:“阁下可知孔门弟子,共有几人?”那书生笑道:“这有何难?孔门弟子三千,
达者七十二人。”黄蓉问道:“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你可知其中冠者几人,少年几人?”
那书生愕然道:“‘论语’中未曾说起,经传中亦无记载。”黄蓉道:“我说你不明经书上
的微言大义,岂难道说错了?刚才我明明听你读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
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两者相加,不多不少是七十二人。瞧
你这般学而不思,嘿,殆哉,殆哉!”那书生听她这般牵强附会的胡解经书,不禁哑然失
笑,可是心中也暗服她的聪明机智,笑道:“小姑娘果然满腹诗书,佩服佩服。你们要见家
师,为着何事?”
前一篇:发现人,培养人(谈写作)
后一篇:艺海扬帆——我们的《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