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8/small/002eJ47Jzy6JJU5lo0ve7&690
修改建议
在 2014-06-14
10:54:36,"雨渡" <<A style="OUTLINE-STYLE: none; OUTLINE-COLOR:
invert; OUTLINE-WIDTH: medium; COLOR: rgb(30,84,148); CURSOR:
pointer;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href="mailto:879286048@qq.com"
target=_blank>879286048@qq.com> 写道:
瀚中:你好!
你的稿子写得很好。通顺流畅,有事例有分析。不过我有以下几点意见,希望你能改得更完美。
1.在文章开头,是否可以再考虑用一两句话深入挖掘一下“义”在当下的含义?什么是公众认为的正义,什么样的义应该行?
2.文章的第二部分写的事如何“为”,要勇为、智为。请再进一步强调一下智为的优势,强调首先要有为的勇气,进一步学会为的方法——智为。最后找些事例支持一下。
3.现在文章的整体架构是
总起→见义要智为→社会中仍有正能量→作为三帆学生应该积极主动。
我建议最好把第二第三部分互换一下,即总起→社会需要正能量维持公正→谈方法,我们要勇为更要智为→作为三帆学生应该积极主动。你上下文重新顺一下逻辑关系,一定会成为一篇更棒的文章!
加油!
(附初稿)
见义而为,为勇者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初一一班的张瀚中
今天在这里,我很荣幸能代表初一第一个形象展示班——初一一班来做国旗下讲话。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这句话是孔子关于勇敢美德的言论。出自《论语·为政》。意是说,眼见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怯懦,缺乏勇气。这话在今天来说则是见义勇为。人们见义不为,就会使正义得不到维护。如果正义受制于邪恶,
对社会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在当下,更应批评 “见义不为”,大力提倡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称颂和赞美,见义勇为的事例也屡见不鲜,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公民,都会被这种舍生忘死和大无畏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用他们无私的爱心构建起我们的和谐社会。他们让我们看到:社会是美好的。
作为未成年的我们,见义不但要勇为,而且还要智为,智即智慧,就是用智慧化解面临的危险。最近,《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沿用了20多年的“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中的“敢于斗争”去掉。有的地方和学校也把“敢于斗争”改为“机智斗争”,这种修改是非常必要的。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财物丢了,可以再获得,人的生命失去了,是无法挽回的。生命是道德的载体,没有生命,自然无道德可言。应该有效地将“勇为”和“智为”结合起来,既起到震慑和惩罚犯罪分子的作用,又不作无谓的牺牲。
当然,我们身边的正能量也无处不在。就在前几天,江西两名参加高考的考生,在公共汽车上遇到持刀男子的乱砍,在身上、头部都被砍伤后,高中生柳艳兵仍冲向持刀男子,夺刀并将男子扑倒在地,保护了全车人的安全,而他们自己却错过了今年的高考。前一段时间,21岁的小伙子周传金,在上海地铁站勇抓小偷,身中数刀,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只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就是正能量,这就是勇,这是勇气,这是见义勇为的勇气。而现在的社会就是需要这种勇气来支撑道德搭起的框架,也正是这种勇气,他们英勇的行为在感动很多人的同时也极大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激发了大家伸张正义的热情,才构建着我们的和谐社会。
作为三帆学子,阳光向上的初中生,在每时每刻都做到见义勇为,把它当作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当同学摔倒时,扶一把,在别人发生冲突时,劝一句,在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问一句,帮一下。这就是我们能做的,这就是我们成为有勇的人的重要基石。也希望“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这一口号能伴随我们一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我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