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

(2013-12-19 16:22:54)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随笔
为使本节课更有层次性,预想将“8的组成”的教学过程设计得更能凸显教师的指导性,而在“9的组成”这一部分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通过对比,体现教师指导后学生自主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学习的过程和能力。  

因此,“8的组成”这一部分第一次设计为:  

【设计一】  

    1、师:将8个〇分成两部分,可以怎样分?  

       (学生每人动手分。师巡视,看是否正确,是否完整,是否有序。)  

     ①.分完以后在黑板展示“ 8” 的7种组成。     

         师板书:                          8  

                  / \   / \   / \   / \   / \    / \    / \  

                 7    6   5   3    2    1  

     ②. 完整地读一遍。  

    2、师:这么多种组成,怎么记会更快、更方便呢?  

     ①. 学生讨论。  

         小结出:只需记前4种,就能想出后3种。……  

②. 记背这4种。  

③. 巩固记忆:对口令,找朋友……  

【反思一】  

    试教中,发现教学过程进行得很顺利,但课堂气氛也很沉闷。究其原因,我想是由于前面在学习2---7的组成时,一直要求学生有序地分出所有组成,所以第一个要求对学生来说实在是简单得没有任何新意。而且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几乎都是前一次课(“6和7的组成”)的翻版,因此学生才学得了无生趣。不禁问自己:这种顺利而沉闷,顺利得没有一点思维“撞击”的课堂是我们所追求的吗?学生在这节课中能学到什么与前一节课不同的东西?又能在哪些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呢?  

    因此,重新对“8的组成”这一部分进行了设计。不仅改变了学习方式,还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与需求。第二次设计如下:  

【设计二】  

1、师:将8个〇分成两部分,有哪些分法?  

       你能把所有的分法不重复、不遗漏地都摆出来吗?  

    2、小组合作操作:有人摆,有人记录。  

    3、展示分法:  

       ①、记录了7种的:(观察是否是有规律地记录的)  

                                                                            8                                   8  

/ \     / \     / \     / \     / \     / \     / \  

                             1  

 ②、只记录了4种的:  

                                           

/ \     / \     / \     / \       

                         

           提问:你们(他们)为什么只记录4种?  

                 可以通过你(他)们记录的这4种想出8的全部7种分成吗?怎样想?  

      4. 记8的组成。  

         (略)  

【反思二】  

    这一次的学习,学生兴趣盎然。首先,分圆片不再跟前几节课一样,自己一个人完成了,而是小组合作。学生觉得比自己一个人分,一个人说、记有趣多了。通过动手活动,还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第二次设计不但在教学形式上有所不同,在学生的学习策略上也有所改变。通过教师设计的提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围绕大目标做不同操作的可能性,再及时抓住不同层次学生所展示出的不同想法,即此处的“点睛之笔”:“8的组成为什么只记4种?”让这部分层次高一些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与另一部分学生的想法产生“撞击”,形成“火花”。通过讨论,使所有的学生明确,更使分了7种的学生悟出:不用全部分完,只用分出、记住前4种,就可以记住全部7种“8的组成”了。从而在学习“9的组成”时,能贯彻这一思想方法,从“ 9” 的8种组成中挑出4种记忆,并能从这4种衍生出全部8种。  

      今后,应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应该让学生学会分工、与合作,避免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