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初,在幼儿园的门里门外都能听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都能看到孩子拼命挣扎不愿意进园的情景。在入园伊始,这样的场景特别常见。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大部分的孩子都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可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依旧在早上入园时或默默流泪,或往妈妈怀里躲藏的,或挣扎着要离开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入园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孩子们依旧不愿入园呢?下面我们将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浅析孩子不愿入园的原因。
客观方面:
1. 幼儿园环境陌生,孩子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孩子们也不例外。每个孩子从生下来后生活了两三年的家,就是他们的舒适区。在这里,有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家人,熟悉的玩具,熟悉的一切……突然有一天,Ta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面对陌生的一切。从“舒适区”来到“恐慌区”,对于未知的恐惧让他们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抗拒心理。
对策:可以在孩子入园前几个月,通过阅读相关绘本给孩子渗透:再过一段时间,Ta就长成大孩子了,要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去生活。那个地方叫做幼儿园,那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很多小朋友,还有老师。另外,也可以领着孩子来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或是来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让孩子不仅从心理上,更从身体上来靠近幼儿园。
2. 幼儿园自由和规则并存:
孩子在家里的自由度是比较高的,不想吃饭有人喂,不想收玩具有人收,想吃东西随时都能吃,想睡觉随时可以睡,想玩玩具随手就拿。但是幼儿园里就不太一样了,要学着自己吃饭,自己收拾玩具,上课时不能拿玩具,到了午休时间要睡觉,时间一到就要起床,上课时想去卫生间还得先告诉老师,等等。和自由度较高的家里相比,孩子们自然更愿意选择待在家里。
对策:提前了解幼儿园的作息规律,努力和幼儿园的生活规律保持一致;另外,孩子能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做,比如自己进餐,自己收拾玩具等。刚开始家长可以示范,可以协助,但是要学会慢慢地放手,过一段时间后等孩子掌握这些技能后,可以邀请孩子来做这些事情,及时给予鼓励。
3. 家长不坚定或骗孩子入园:
有些孩子入园时情绪不太好,一哭闹家长就心软了,改变主意打道回府。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如何利用家长的心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还有些家长,会以各种条件来哄骗孩子,比如:会在外面一直等孩子。结果孩子就在满怀希望,又极度失望中度过了一天。对家长失去了信任的孩子,第二天继续拒绝入园。
对策:家长可以坚定地告诉孩子:我们要工作,你要上学。去幼儿园去就是你的工作。你会在幼儿园度过了一天,等下午你出来的时候,我一定会在门口等着你。这样,有了家长的解释和保证,孩子知道了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了家长来接Ta的保证,孩子的心里会更加踏实。
主观方面:
4. 自理能力弱:
现在的孩子知道的知识越来越多,但会做的事情却越来越少。原因和家长的包办代替不无关系。在入园前期,你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孩子进班后,就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也不换鞋,也不放书包。后来才知道Ta是习惯性地等着成人去替Ta做这些事。吃饭时,人坐在椅子上,身体却是侧扭着,眼睛盯着老师充满了渴望,等着老师去喂Ta。操作活动时,大家都在涂色或剪纸,Ta却趴在桌子上玩蜡笔,迟迟不去拿剪刀。走过去一问,原来是不知道如何使用剪刀去剪纸……当Ta看着其他孩子都快速、顺利地做完各种事情,自己依旧不知如何下手时。试想一下,孩子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对策: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选择适合的活动锻炼其自理能力。比如:可以参考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家务能力清单,结合我们国家和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制定相应的能力锻炼计划。
5. 社会交往能力弱:
入园前,有些孩子生活的环境过于单一,接触的人和新鲜环境都比较少。到了幼儿园这个陌生的大环境,不可避免地会感到很紧张,就如同刚进入荣国府的林黛玉一般,不敢随意说话和走动。即使偶尔开口,也往往如蚊子嗡嗡,让人根本听不清楚。没有了家人的照顾,又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就像我们来到了一个语言不通的环境,那种挫败感和无力感会时刻笼罩着我们。如果一切都好,彼此还相安无事。如果发生了冲突,这类孩子往往不会捍卫自己的权益。导致他们很容易心理受伤,进而不愿意来园。
对策:如果可能的话,多带孩子去接触不同的环境和人群。可以适时给孩子渗透一些交往技巧,创造多种机会,鼓励孩子大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
6. 失去光环效应: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孩子的各项需求通常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而在教室里,老师要面对的是二十多个孩子,不可能第一时间能关注到某个孩子的需求。而且,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会被老师拒绝,比如上课拿玩具。一些不良的行为还会被老师批评,比如动手伤害别人的身体。失去了家里的那种光环,孩子们的心里会有一丝丝失落。
对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里也要设置一定的规则。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要说“不”,而不是千依百顺,要让孩子不知道行为的底线在哪里。
以上就是我对探究孩子入园难原因的浅析,希望对屏幕前的你有一点点启发和帮助。
景园小二班 李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