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受伤后……

标签:
育儿教育 |
分类: 鑫苑景园校区 |
的确,孩子的安全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事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提出: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具体如何去做呢?是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孩子们:不要在秋千前后奔跑停留,要坐在滑梯上滑下来,要注意安全……当你提醒完孩子,心里还不太放心,于是再考一考孩子:“我们在玩的时候,有哪些要注意的事情呢?”孩子们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回答得也头头是道。于是你放心地让他们去玩了。可是好景不长,过了一会儿,你会发现:总会有那么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或骑着车子停在了秋千前,或头朝下趴在滑滑梯上往下滑……于是,我们就像一个个警察一样:“你不能这样,你不能那样!”一场户外活动下来,老师不仅提心吊胆,还口干舌燥。
为什么会这样呢?!明明答应得好好的,怎么就是做不到呢?你们就不能按照老师说的来,让老师少担心吗?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要是有任何小意外发生的话,那老师的心里可就是五味杂陈啦。
为什么呢?!因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多是以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学习。当你一遍遍地告诉他们: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时,Ta只是听到了,可是并不理解为什么。所以,Ta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就违反了安全规则。
但是安全这件事,又不能让孩子亲身体验,那到底该怎么办呢?我们班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孩子A坐在秋千上,另一个孩子B在后面推,突然A想下来,但是又没有告诉B,也没等秋千停稳就直接从秋千上跳下来。结果头面部着地,造成嘴巴周围的皮肤擦伤。不仅家长看了心疼不已,我们老师心里也很难过。
“生活处处皆教育”,再加上我们是新小班,孩子们的自我意识都比较薄弱。所以,我决定借此教育契机,给孩子们开展一堂安全教育课。结合3—6岁幼儿的思维特点,我还请来了孩子们的“好朋友”---默默陪伴在他们身边的毛绒玩具。
先把毛绒玩具放到了滑梯上,让它模仿小朋友头朝下滑下来,结果玩具的头先着地,脸部受伤。接着,把玩具放在了秋千上,演示如何推别人荡秋千。当我直接推玩具的身体,稍微一用力,玩具从秋千上摔了出去。最后,再让玩具模仿小朋友骑在小车上,停在秋千前。我模仿一个荡秋千的小朋友。在我往前方荡的时候,“不小心”一脚把玩具踢下车子,踢倒在地。看到被我踢出去一米远的毛绒玩具,“啊----”孩子们纷纷发出了惊呼声,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看来,当老师一遍遍告诉大家不能在秋千前停留时,孩子们根本想象不到这样做的危害有多大。就这样,在小朋友的围观和惊呼声中,我们完成了这堂安全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