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陪伴孩子时犯得那些“懒”

标签:
育儿小一班yolanda |
分类: 绿地老街校区 |
第一种“懒”:不代替孩子做任何他能做的事情
第二种“懒”:不给孩子提供过度的保护和帮助
户外活动的时候一个小男生在玩攀爬架,可是他并没有掌握如何手脚并用去攀爬,只能一节一节地跨过去。随着攀爬架越来越高,他被卡在中间无法脱身,他尝试了几下想跨过去都没有成功,他的困难显而易见,我在这时候犯了“懒”——既没有安全问题,何不看看他如何破解?我密切地观察着他,他又做了几次尝试依然失败了。后来户外活动结束,小朋友都找老师排队了,他很快速地找到了方法——一节一节退回去,原路返回,刚才的困境迎刃而解。只有经历了困难、去面对困难,才会激发孩子战胜困难的勇气,摸索出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思路。
第三种“懒”:让孩子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孩子在日常生活及和同伴的交往中往往会遇到很多不同的问题,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会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去思考问题如何解决。
“发生什么事情了?可以跟我说说嘛?”
“你的做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你觉得自己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呢?”
“你试一试新办法会怎么样吧!”
往往在对孩子的提问过程中,慢慢地事情的发生都清晰了,而且孩子的脑袋里装满了很多奇特的解决办法,引导孩子去思考这个办法的可行性,孩子不但有了新思路,还有机会去练习做决策。很多时候遇到的小问题都可以是孩子成长的机会,相信依靠孩子自己可以解决问题,而且会有很多奇特的方法和思路。
第四种“懒”:不轻易替孩子做决定
成人往往觉得自己拥有着比孩子更丰富的人生经验,总想替孩子做决定以此来规避风险,将自己的价值观无形中强加到孩子身上。尊重孩子最重要的是将决定权教给孩子,尊重孩子的决定,也引导孩子去承担自己的决定产生的后果。当然在做决定的过程中,成人要帮助孩子分析清楚每个选项可能产生的结果,并让孩子自己思量、预判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
第五种“懒”:让孩子尽情释放,进行“无用”的玩
玩,是孩子最大的权利,是孩子学习的最基本途径。可成人往往因为“有用”而学习,觉得只有有目的地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才是学习,而孩子因为“有趣”而学习,是一种自然体验和主动探究。而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学习者对兴趣的主动探究,是对周围世界好奇心的满足,是从舒适区向未知领域的一步步迈进。我们在课堂上很多时候会有很多很好玩,但看似“无用”的活动,孩子们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兴奋到眼睛都在发光。可这些“玩”并不能直观地看到孩子的学习结果——没有认字和加减法。但孩子在动手进行探索和操作的时候,不仅情绪快乐到要飞起来,还有与往常生活中难以遇见的新发现和新体验——慢慢一点点了解这个世界的秘密多一些,去弄清楚一点点这个世界怎样运转,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