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的幼儿园,听不到玩具碰撞的声音,听不到美妙的音乐声,耳朵里遍布的都是哇哇的哭喊声。他们说:“老师,时间快一点好不好?”“老师,你要切记让时间快一点哦”他们还说:“啊!我想要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呀!”他们还喜欢说:“我妈妈什么时候来啊?”“呜呜呜~找奶奶”“呜呜呜~找naonao(姥姥)”...类似得哭喊声,我们听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以至于晚上回家躺在床上,耳边还依然回响着这些声音。
其实,带新班的老师们,也有属于自己的焦虑,她们有的刚送走了大班的毕业生,来到了托班,从一个眼神孩子就明白你,从孩子们可以自己接水,盛饭,入厕,穿衣服叠被子,到现在的许多事情都需要由老师来帮助,很多话讲了好多好多遍,孩子们依然还要来问问你。老师们刚开始有些不太适从,但我们每天开会,每天总结,渐渐地,老师们的焦虑消失了,他们变得更加理解孩子们,更容易走进预科班孩子的小心灵中,通过一次次的班会,一件件事情的分析,老师们逐渐明白了预科班的孩子们可能不需要那么多的知识,无法建立起良好的常规,他们需要的只是老师的关爱与关照,让我们可以陪伴他们走过入园焦虑期。
说到孩子的焦虑,其实还有一个群体他们似乎比孩子还要焦虑,他们一遍遍的告诉自己“我的情绪不能让孩子感受到”他们一遍遍的告诉自己“我要把最正能量的感受分享给孩子”可是,关心则乱,由于担心孩子,心疼孩子,他们往往比孩子更加的焦虑。他们就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家人。入园分离焦虑,如一根鱼刺,欢快的横在孩子们奔向长大的路上,也如一口咽不下吐不出的浓痰,堵得家长直发愁。
最初的几天,我的企业微信几乎是不间断的收到家长的嘱托,及时到了晚上下班,也不断的收到家长发来的询问,有时可能是晚上11点钟...老师们每天都向家长们分享着孩子这一天的各种事情。很多家长在孩子哭了一周还不见好转时,向我表达了他们无限的担忧,甚至有了退缩的心,但最终,家长和孩子们都坚持了下来。这一个月以来,除了有些生病的孩子,我们班的小朋友每天的入园是风雨无阻。
那么一个月过去了,现在的他们如何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早入园的区域活动:
悠闲地躺在地毯上玩着手中的玩具。

要去图书角看书了,把小鞋子摆放的整整齐齐

“老师这里着火了,我要打电话给119”

“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一个月的相处下来,孩子们学会了分享与沟通

喝水时间到了:
拿着自己的小水杯,安安静静的坐在小椅子上,一边听着动听的故事,一边喝着水。
现在,我们要开始地毯活动喽
每一个小眼神中,都透露着欢喜与认真。
好啦,我们要出去玩一玩了

哎呀,不巧,外面小雨了。没关系,我们站在这里感受一下下雨的感觉吧。等天气晴了,我们再出去。
玩的好开心,肚子都饿了~吃饭饭吧
就是这样....一个月的幼儿园生活,一个月以来老师无微不至的陪伴,一个月以来家长们的坚持与信任,一个月以来孩子们的坚强与勇敢,让我们看到了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孩子们顺利度过了分离焦虑,让家长们放心将孩子交给老师们,我们共同走过了这段时间,我们期待着孩子们更好的未来。
加载中,请稍候......